-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大便氣味的變化有時能反映腸道的健康狀況,比如惡臭、酸臭、腥臭味等,可能提示不同的腸道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腸道感染、腸道炎癥、腸道腫瘤、腸道菌群失調等。 1.消化不良:食物未完全消化,在腸道內發酵產生酸臭氣味。多因飲食不當、胃腸動力不足引起。可通過調整飲食,如少食多餐、避免油膩食物,或服用多潘立酮等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改善。 2.腸道感染:細菌、病毒等感染腸道,產生惡臭氣味。常有腹瀉、腹痛等癥狀。需根據感染類型使用抗生素(如諾氟沙星)或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治療。 3.腸道炎癥: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炎癥刺激腸道分泌異常,大便氣味異常。治療常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等藥物。 4.腸道腫瘤:腫瘤組織壞死、腐敗,產生腥臭味。早期手術治療效果較好。 5.腸道菌群失調: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導致大便氣味改變。可補充雙歧桿菌等益生菌。 總之,大便氣味只是初步判斷腸道疾病的一個參考,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大便常規、腸鏡等,以便明確診斷,采取針對性治療。
2024-10-17 17: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宇金 副主任中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科(消化內科)
-
大便惡臭多是進食高蛋白食物或肉類較多,長此以往腸癌的發病率增高;大便有刺鼻酸味,多數是發酵性消化不良,是“食滯”的后果,可吃保和丸、雞內金、山楂等促消化;腹瀉伴燒焦味,則是小腸機能下降導致的消化不良,在中醫來說則是脾胃虛弱,需要以淮山、茯苓、薏米等食物補脾;伴有腥味的焦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較多;水便伴肉或魚的腐臭味,是腸內大量血液或黏液分解的表現;肉湯樣大便伴奇臭味,則多見于小腸出血性壞死性炎癥。
2024-10-17 2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