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腸炎可能會引起便血,這與炎癥對腸道黏膜的損傷程度、腸炎的類型、患者的個體差異等有關。常見的有感染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放射性腸炎、缺血性腸炎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7-07-02 10:38
1.感染性腸炎:多由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引起。如細菌性痢疾,病原體侵襲腸道黏膜,導致黏膜充血、水腫、糜爛,進而引起便血。治療常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
2.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炎癥反復發作,導致腸道黏膜潰瘍、出血。常用藥物有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等。
3.克羅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腸道炎癥和潰瘍形成,引起便血。治療藥物包括硫唑嘌呤、英夫利昔單抗等。
4.放射性腸炎:腹部或盆腔放療后出現,射線損傷腸道黏膜血管,引發便血。治療以對癥為主,如止血、營養支持等。
5.缺血性腸炎:多因腸道血管病變,供血不足,腸道黏膜壞死出血。治療需改善血液循環,如使用罌粟堿等。
總之,腸炎出現便血時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腸鏡等,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患者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