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腸胃炎是胃腸道黏膜的炎癥性疾病,常見癥狀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治療腸胃炎,除了常規藥物,艾灸也可作為輔助手段。可艾灸的穴位有神闕、天樞、關元、足三里、中脘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7-06-15 12:58
1.神闕:位于臍中央,艾灸此穴能溫陽散寒、調理腸胃,緩解腸胃炎引起的腹部不適。
2.天樞: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 2 寸。艾灸天樞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3.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 3 寸。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對腸胃炎的恢復有益。
4.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 3 寸。艾灸足三里能調節胃腸功能,增強免疫力。
5.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 4 寸。中脘穴可和胃健脾,緩解腸胃炎導致的胃脘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只能作為腸胃炎治療的輔助方法,不能替代藥物治療。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囑進行治療。同時,注意飲食清淡,多喝水,多休息,有助于病情的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