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寶寶拉肚子可能是由于腹部著涼、飲食不當、腸道感染、乳糖不耐受、過敏等原因引起。需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癥狀,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1.腹部著涼:寶寶腹部保暖不足,可能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引起拉肚子。要注意給寶寶增添衣物,特別是腹部保暖,可用溫熱的毛巾熱敷。 2.飲食不當:進食過多、過少,或食物不潔、不易消化,都可能引發。需調整飲食,少量多次喂養,保證食物新鮮、易消化。 3.腸道感染:病毒、細菌等感染腸道。應及時就醫,明確感染類型,可能需使用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等藥物。 4.乳糖不耐受:寶寶體內乳糖酶缺乏,無法完全消化乳糖。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無乳糖奶粉。 5.過敏:對食物中的某些成分過敏。要排查過敏原,避免接觸。 總之,寶寶拉肚子時,家長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體溫、大便次數和性狀等。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9 23: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可以給寶寶喂一點熟蘋果,把蘋果切塊放在粥里燒,熟蘋果是有調節腸胃收干大便的作用的,還可以給孩子喂熟的蘋果泥.熟蘋果泥制造方法,拿一個蘋果去皮去核,切塊放入攪拌機打碎,放入微波爐內高火兩分鐘,拿出攪拌一下,再高火兩分鐘,這個時候蘋果泥是呈現果凍狀的,待涼喂寶寶,如果蘋果不夠甜孩子不愛吃,可以加入葡萄糖.還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母乳喂養,寶寶媽媽也應該注意不要著涼了,不要在剛吃完涼食以后馬上喂寶寶,這也會引起寶寶拉肚子.寶寶腹瀉問題全指南每個嬰幼兒由于排便習慣不同,每天的排便次數也會不同.臨床上,出生6個月內的寶寶,每天排便在6,7次之內,6-12個月的寶寶,每天排便約2,3次,都屬于正常現象.另外,寶寶會因遺傳,個性,體質和進食內容不同等因素,有不同的排便性狀,但只要每天能維持固定的排便習慣,且沒有特別異常的現象,就可不必過于擔心.1.解析寶寶腹瀉如果寶寶排便次數增多,便便的顏色以及性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么,媽媽們就要加以注意了.根據臨床表現,寶寶的腹瀉可分為輕度腹瀉和重度腹瀉.輕度腹瀉:寶寶大便每天約3~10次,黃色或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或泡沫,有酸味,偶爾有惡心,嘔吐.寶寶精神狀態好,體重輕度下降,體溫大多正常,偶有低熱,無明顯脫水癥狀.這樣的情況多數是因為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或者著涼所導致的非細菌感染性的腹瀉.便便解析: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也不完善,人工喂養的寶寶添加輔食過快,改變了飲食的種類或者轉奶等突然的改變超過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時,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也可能是氣候的變化或者護理不當引起的.便便應對,教您6招:1)喂養應定時,定量.按時逐步增添輔食,但不宜過早,過多添加淀粉類或脂肪類食物,也不宜突然改變輔食的種類.可以給寶寶加喂些蘋果汁和胡蘿卜水,以達到收斂腸道內過多水分的目的.2)轉奶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切忌速戰速決.一般轉奶需要2周的時間,第一次轉奶應從每天的中間餐數開始,然后每隔幾天增加一次轉奶的餐數,直到完全轉為新的奶粉.考慮到寶寶的體質各不相同,轉奶的步驟也可因人而宜,酌情調整.3)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注意腹部的保暖.每次便便后,都要用溫水清洗寶寶的肛周,勤換尿布,及時處理糞便并洗手消毒,以免重復感染.同時加強體格鍛煉,預防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疾病.4)如果是在母乳轉換配方奶粉的過程中出現情況,應注意觀察喂食配方奶粉嬰兒的大便,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顏色有黃色,也有綠色.一般來說,每一個寶寶便便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只要寶寶的飲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長發育一直很好,父母不必為寶寶排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太過于操心.5)一旦出現水樣的便便,應提防輪狀病毒性腹瀉,又稱秋季腹瀉,是一種好發于秋季的感染性腸炎,絕大多數患兒是因為感染了輪狀病毒后才發病的.此病是一種自限疾病,病程3-8天,主要治療是補液和抗病毒以及對癥治療.6)偏食淀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并帶有泡沫.父母可適當調整寶寶的飲食,減少淀粉或糖類食物的攝入.以上幾種情況多是輕度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的表現,媽媽們不要過于擔心,只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找到原因,合理調整飲食,恰當護理,好好調整,寶寶在2—3周內自然會恢復.掌握就醫時機:嬰幼兒腹瀉病情變化快,寶寶的耐受力差,應謹慎對待.如果寶寶腹瀉超過3天,病情仍不見好轉,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癥狀,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就診.1)腹瀉次數和量增加2)頻繁嘔吐3)明顯口渴4)不能正常飲食5)發熱6)大便帶血中重度腹瀉:除了與細菌感染有關外,可能是輕度腹瀉加重所致.如果寶寶排便頻繁,每日便便十次至數十次.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黃或黃綠色,有腥臭味.換尿布不及時者,常腐蝕臀部皮膚,表皮剝脫而發紅.食欲低下,常伴嘔吐.多有不規則低熱,重者高熱.上述這些情況都可能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于致病微生物所致.對癥支招:應速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千萬不可以自行用藥.治療掌握四原則:讓胃腸適當休息,控制感染,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良好的護理.區分寶寶生理性與病理性腹瀉:大便次數多,消化不好,含水量較多,都稱之為腹瀉.但嬰兒腹瀉,有的是病,可有的卻不是病.通常腹瀉又可分為生理性腹瀉和病理性腹瀉.2.莫為寶寶的生理性腹瀉而發愁有的媽媽只要寶寶的便便有所增加,就認為是腹瀉,就開始給寶寶喂藥,其實這里面存在著誤區.有時寶寶發生腹瀉并不是由于疾病,而可能是由于飲食,天氣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等所致,這屬于生理性腹瀉.生理性腹瀉:有些寶寶尤其是純母乳喂養的,會在喂奶后后24小時排便5—10次,大便松散,有奶塊或少量粘液.除腹瀉外,寶寶無其它異常情況,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穩,體重按正常速率增加,無脫水表現,大便化驗無異常.另外部分生理性腹瀉可能是對新食物不適應,一般出現在奶粉的轉換或者飲食不當等.對此父母不必擔心,只要您悉心照顧,加之寶寶對轉奶或飲食的逐漸適應,寶寶的便便就會好轉的.切莫遺漏病理性腹瀉若寶寶發生腹瀉反應,請仔細觀察寶寶便便的性狀,精神狀況,尿量,體重增長的情況,并且要取嬰兒的新鮮大便進行常規檢查,經醫生檢查后,方可診斷為生理性腹瀉.3.如何護理腹瀉寶寶寶寶拉稀,又臭又臟,還不停地哭鬧.在家中,父母該如何護理呢?1)及時補充液體護理腹瀉寶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隨時喂水,米湯,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腹瀉,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服用方法是將一小袋從藥房購來的口服補液鹽按指示用液體沖調至要求的濃度,在一天內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還可以給寶寶喝些胡蘿卜汁.鮮胡蘿卜250克洗凈切碎入鍋,加細鹽3克,適量水煮爛后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瀉作用.2)及時調整飲食腹瀉寶寶飲食治療的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喂養的寶寶應繼續母乳喂養,若寶寶不是母乳喂養,可用其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繼續喂養.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蘋果泥,每天2~3次,每次30~60克;蘋果湯,蘋果1個洗凈切碎,加鹽0.8~0.9g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湯分2~3次飲用,蘋果內含有鞣酸,具有止瀉作用.還可以喂些粥,面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瀉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予不易消化的食物.3)做好消毒衛生護理感染性腹瀉的寶寶,應做好消毒隔離,食具,水杯,水瓶要經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曬.護理寶寶后的雙手應反復清洗后,再做其它事情.4)保護好寶寶的小屁屁由于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后,媽媽都要用溫水(盡量不要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小屁屁,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一些尿布疹膏.5)注意觀察記錄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并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寶寶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水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癥狀,應帶寶寶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6)腹部保暖切莫忘腹瀉的寶寶往往因腸道痙攣引起腹痛,腹部保暖可緩解腸道痙攣,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寶寶睡覺時應蓋好腹部,防止受涼;環境溫度過低時,可用熱水袋熱敷,但應掌握溫度避免燙傷寶寶;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寶寶的腹部.請注意觀察,寶寶有無食用某種食品后發生的特異性腹瀉,若有,請就醫以排除食源性,過敏性疾病.
2024-10-19 23: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平愛忠 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小兒腹瀉 腹瀉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和嘔吐,嚴重者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本癥為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近年來本病的發病率已明顯降低,但仍是嬰幼兒時期的重要死亡原因.對小兒健康影響極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半數,夏秋季發病率最高,是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預防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腹瀉是一種容易預防的疾病,根據腹瀉發生的原因,應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飲食衛生:加強衛生宣教,對水源和食品衛生嚴格管理.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喂養小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提倡母乳喂養:尤以出生后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喂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幫除患結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應提倡母乳喂養.應注意正確的喂養方法,做到定時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 按時添加輔食:小兒生長發育迅速,不信紙母乳或人工喂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添加輔助食品時,品種不宜過多,變換不宜過頻,要在嬰兒逐漸適應新的食品后,才漸次增加其他食品.具體而言,添加輔食時,要注意嬰兒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種,從少至多,逐漸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個月開始添加維生素C及D,2-3個月加菜湯,奶糕或米糊,4-6個月添加蛋黃,肉末及碎菜等. 注意飲食質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應注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要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增強體質: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夏季衛生及護理:嬰幼兒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應多喂水,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經常進行溫水浴. 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后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烘便應做消毒處理.
2024-10-19 23: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 非感染性原因有:生理性腹瀉.母乳的營養成分超過寶寶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時,便會使寶寶發生腹瀉.人工喂養的寶寶,由于喂養不定時,量過多或過少,或食物成分不適宜,如過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類食物,突然改變食物品種或斷奶,也會使寶寶患腹瀉.另外,個別寶寶對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過敏或不耐受(如乳糖酶缺乏),喂食后會發生腹瀉.氣候突然變化,寶寶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或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而由于口渴吃奶過多,增加了消化道負擔,這些都容易誘發腹瀉. 感染性原因:分為腸道內感染和腸道外感染. 腸道內感染是由病毒,細菌,真菌及寄生蟲引起,尤其是輪狀病毒,是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的最常見病原.1.注意飲食衛生 食品要新鮮,清潔,變質的食物絕對不能喂給寶寶吃,食具也要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養 母乳是六個月以內寶寶最適宜的食物.人乳中含有IgA,會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大腸桿菌的作用. 3.遵循輔食添加原則 從少到多,逐漸增加,使嬰寶寶有個適應過程. 從稀到稠,先喝米湯,漸漸過渡到稀飯,軟飯; 從細到粗,如加水果時,開始喂果汁,以后吃果泥. 五個月時試著添加蛋黃,魚泥,嫩豆腐;七個月以后添加富有營養,適合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魚,肉末,青菜,餅干等,逐漸為斷奶做必要準備,但是夏天不宜斷奶. 在逐漸添加食物時,最好等寶寶先習慣一種食物后再加另一種食物,不要同時添加幾種,特別是遇到寶寶生病時,更不能加另一種食物.寶寶食欲不振時,也不要強制他吃東西. 4.增強體質 平時加強寶寶的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體格得到了鍛煉,體質才能增強,才能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5.避免不良刺激 日常生活中防止寶寶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6.加強體弱寶寶的護理 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后體弱的寶寶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7.合理應用抗生素 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引起腸炎.
2024-10-19 23:2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嬰兒腹瀉一般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原因引起,感染性主要病原為細菌和病毒;非感染性腹瀉多由于飲食不當引起,如食物過量或不足,食物成分不適宜或者變化過快,如突然增加輔食或改乳類為谷類食物,或喂養淀粉、蔬菜、脂肪比例不當等。無論哪種原因引起的腹瀉都要積極預防脫水,及時補充液體。可以喂水或者米湯;飲食上可以調整飲食、繼續進食,6個月以上寶寶可以繼續吃平時食物,如粥、面條、蔬菜等,但加工的要細、碎,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瀉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寶寶有發熱及食欲異常,要及時去醫院檢查。記得一定要多點喝水。
2024-10-19 23:28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腹瀉的發病率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可以給寶寶喂一點熟蘋果,把蘋果切塊放在粥里燒,熟蘋果是有調節腸胃收干大便的作用的,還可以給孩子喂熟的蘋果泥.熟蘋果泥制造方法,拿一個蘋果去皮去核,切塊放入攪拌機打碎,放入微波爐內高火兩分鐘,拿出攪拌一下,再高火兩分鐘,這個時候蘋果泥是呈現果凍狀的,待涼喂寶寶,如果蘋果不夠甜孩子不愛吃,可以加入葡萄糖.還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母乳喂養,寶寶媽媽也應該注意不要著涼了,不要在剛吃完涼食以后馬上喂寶寶,這也會引起寶寶拉肚子.寶寶腹瀉問題全指南每個嬰幼兒由于排便習慣不同,每天的排便次數也會不同.臨床上,出生6個月內的寶寶,每天排便在6,7次之內,6-12個月的寶寶,每天排便約2,3次,都屬于正常現象.另外,寶寶會因遺傳,個性,體質和進食內容不同等因素,有不同的排便性狀,但只要每天能維持固定的排便習慣,且沒有特別異常的現象,就可不必過于擔心.1.解析寶寶腹瀉如果寶寶排便次數增多,便便的顏色以及性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么,媽媽們就要加以注意了.根據臨床表現,寶寶的腹瀉可分為輕度腹瀉和重度腹瀉.輕度腹瀉:寶寶大便每天約3~10次,黃色或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或泡沫,有酸味,偶爾有惡心,嘔吐.寶寶精神狀態好,體重輕度下降,體溫大多正常,偶有低熱,無明顯脫水癥狀.這樣的情況多數是因為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或者著涼所導致的非細菌感染性的腹瀉.便便解析: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也不完善,人工喂養的寶寶添加輔食過快,改變了飲食的種類或者轉奶等突然的改變超過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時,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也可能是氣候的變化或者護理不當引起的.便便應對,教您6招:1)喂養應定時,定量.按時逐步增添輔食,但不宜過早,過多添加淀粉類或脂肪類食物,也不宜突然改變輔食的種類.可以給寶寶加喂些蘋果汁和胡蘿卜水,以達到收斂腸道內過多水分的目的.2)轉奶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切忌速戰速決.一般轉奶需要2周的時間,第一次轉奶應從每天的中間餐數開始,然后每隔幾天增加一次轉奶的餐數,直到完全轉為新的奶粉.考慮到寶寶的體質各不相同,轉奶的步驟也可因人而宜,酌情調整.3)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注意腹部的保暖.每次便便后,都要用溫水清洗寶寶的肛周,勤換尿布,及時處理糞便并洗手消毒,以免重復感染.同時加強體格鍛煉,預防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疾病.4)如果是在母乳轉換配方奶粉的過程中出現情況,應注意觀察喂食配方奶粉嬰兒的大便,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顏色有黃色,也有綠色.一般來說,每一個寶寶便便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只要寶寶的飲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長發育一直很好,父母不必為寶寶排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太過于操心.5)一旦出現水樣的便便,應提防輪狀病毒性腹瀉,又稱秋季腹瀉,是一種好發于秋季的感染性腸炎,絕大多數患兒是因為感染了輪狀病毒后才發病的.此病是一種自限疾病,病程3-8天,主要治療是補液和抗病毒以及對癥治療.6)偏食淀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并帶有泡沫.父母可適當調整寶寶的飲食,減少淀粉或糖類食物的攝入.以上幾種情況多是輕度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的表現,媽媽們不要過于擔心,只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找到原因,合理調整飲食,恰當護理,好好調整,寶寶在2—3周內自然會恢復.掌握就醫時機:嬰幼兒腹瀉病情變化快,寶寶的耐受力差,應謹慎對待.如果寶寶腹瀉超過3天,病情仍不見好轉,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癥狀,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就診.1)腹瀉次數和量增加2)頻繁嘔吐3)明顯口渴4)不能正常飲食5)發熱6)大便帶血中重度腹瀉:除了與細菌感染有關外,可能是輕度腹瀉加重所致.如果寶寶排便頻繁,每日便便十次至數十次.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黃或黃綠色,有腥臭味.換尿布不及時者,常腐蝕臀部皮膚,表皮剝脫而發紅.食欲低下,常伴嘔吐.多有不規則低熱,重者高熱.上述這些情況都可能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于致病微生物所致.對癥支招:應速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千萬不可以自行用藥.治療掌握四原則:讓胃腸適當休息,控制感染,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良好的護理.區分寶寶生理性與病理性腹瀉:大便次數多,消化不好,含水量較多,都稱之為腹瀉.但嬰兒腹瀉,有的是病,可有的卻不是病.通常腹瀉又可分為生理性腹瀉和病理性腹瀉.2.莫為寶寶的生理性腹瀉而發愁有的媽媽只要寶寶的便便有所增加,就認為是腹瀉,就開始給寶寶喂藥,其實這里面存在著誤區.有時寶寶發生腹瀉并不是由于疾病,而可能是由于飲食,天氣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等所致,這屬于生理性腹瀉.生理性腹瀉:有些寶寶尤其是純母乳喂養的,會在喂奶后后24小時排便5—10次,大便松散,有奶塊或少量粘液.除腹瀉外,寶寶無其它異常情況,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穩,體重按正常速率增加,無脫水表現,大便化驗無異常.另外部分生理性腹瀉可能是對新食物不適應,一般出現在奶粉的轉換或者飲食不當等.對此父母不必擔心,只要您悉心照顧,加之寶寶對轉奶或飲食的逐漸適應,寶寶的便便就會好轉的.切莫遺漏病理性腹瀉若寶寶發生腹瀉反應,請仔細觀察寶寶便便的性狀,精神狀況,尿量,體重增長的情況,并且要取嬰兒的新鮮大便進行常規檢查,經醫生檢查后,方可診斷為生理性腹瀉.3.如何護理腹瀉寶寶寶寶拉稀,又臭又臟,還不停地哭鬧.在家中,父母該如何護理呢?1)及時補充液體護理腹瀉寶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隨時喂水,米湯,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腹瀉,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服用方法是將一小袋從藥房購來的口服補液鹽按指示用液體沖調至要求的濃度,在一天內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還可以給寶寶喝些胡蘿卜汁.鮮胡蘿卜250克洗凈切碎入鍋,加細鹽3克,適量水煮爛后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瀉作用.2)及時調整飲食腹瀉寶寶飲食治療的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喂養的寶寶應繼續母乳喂養,若寶寶不是母乳喂養,可用其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繼續喂養.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蘋果泥,每天2~3次,每次30~60克;蘋果湯,蘋果1個洗凈切碎,加鹽0.8~0.9g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湯分2~3次飲用,蘋果內含有鞣酸,具有止瀉作用.還可以喂些粥,面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瀉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予不易消化的食物.3)做好消毒衛生護理感染性腹瀉的寶寶,應做好消毒隔離,食具,水杯,水瓶要經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曬.護理寶寶后的雙手應反復清洗后,再做其它事情.4)保護好寶寶的小屁屁由于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后,媽媽都要用溫水(盡量不要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小屁屁,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一些尿布疹膏.5)注意觀察記錄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并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寶寶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水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癥狀,應帶寶寶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6)腹部保暖切莫忘腹瀉的寶寶往往因腸道痙攣引起腹痛,腹部保暖可緩解腸道痙攣,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寶寶睡覺時應蓋好腹部,防止受涼;環境溫度過低時,可用熱水袋熱敷,但應掌握溫度避免燙傷寶寶;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寶寶的腹部.請注意觀察,寶寶有無食用某種食品后發生的特異性腹瀉,若有,請就醫以排除食源性,過敏性疾病.
2024-10-20 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