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付小君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炎,胃潰瘍的主要病原菌,長期感染容易導致胃癌,所以出現幽門螺旋桿菌,必須要進行根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一般采用兩種養胃護胃的藥物,配合兩種抗生素聯合治療。一般是使用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配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進行治療,一定要按療程足量使用,具體用法用量,請遵醫囑。
2018-07-01 13:25
-
-
網友 匿名追問:2018-11-27 08:27
我前幾天去你的體檢,是吹氣檢查的,發現有幽門螺桿菌,但我平時沒什么反酸、胃脹、嘔吐現象噠,建議吃什么藥物調節和緩解呢
-
馬德乾醫生對該追問進行回答:2018-11-27 08:44
-
馬德乾 住院醫師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0 0 -
你的情況如果確定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話,這種情況要適當的服用治療胃腸炎,還有抗生素聯合用藥才可以,一般常用的有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雷尼替丁,還有阿莫西林等。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及以前的一段時間里,民間流傳著用“痢特靈”治療“頑固性、難治性”胃痛的“偏方”。該方確實有效,但人們卻不知道它為何有效。胡醫生也曾經治療過一位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患者,中西藥服了不少,但效果不理想。后來他在胃痛時自己服用“土霉素”,胃痛卻神奇般地消失了。他問我為什么,我無法回答他。1983年,澳大利亞兩位科學家,從慢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取樣,在微需氧的條件下,培養出幽門螺桿菌(Hp),并指出這種菌與慢性胃炎的直接關系以來,引起了全世界醫學界人們的廣泛研究和證實,并在活動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病灶中,查出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為98%和100%。此菌被公認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致病菌。此后的研究表明,痢特靈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門螺桿菌的作用,至此,它們治療“頑固性、難治性”胃痛的神秘面紗才被揭了下來。(雖然痢特靈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門螺桿菌的作用,但由于其副作用和幽門螺桿菌的抗藥性,不提倡使用。)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機理: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機理目前還不十分清楚。受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有的發病,有的不發病,發病也各不同;有的人發生慢性胃炎,而有的人發生消化性潰瘍。有關研究還在進行之中。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一般認為幽門螺桿菌僅寄居于人類,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幽門螺桿菌多系口-口傳染,因為在牙菌斑中可以培養出幽門螺桿菌。而糞-口傳染途徑尚未得到證實。知道了幽門螺桿菌是怎樣相互傳染的,大家就應該預防為主,講究個人衛生,常洗手,勤刷牙,勿食被污染的食品,實行分餐制等等。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病:下面介紹幾種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最為密切的幾種疾病:
2016-07-30 23:11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發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適患者的檢出率可達80%以上,但過去對其病因卻一直不清楚。自從澳大利亞兩位科學家發現幽門螺桿菌以后,對幽門螺桿菌的研究成為全世界醫學研究的熱點。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國也于1985年首次分離出幽門螺桿菌,并對幽門螺桿菌進行了大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發現慢性活動性胃炎病人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95%,幽門螺桿菌陽性的胃炎多為活動性胃炎,殺滅幽門螺桿菌后則變為非活動性胃炎。慢性活動性淺表性胃炎逐漸發展可以轉變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繼而加重萎縮性胃炎并發生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成為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被認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縮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鏡復查一次,以便及時發現早期癌變。
2.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比較常見,其胃鏡檢出率為16.5%-
28.9%。過去認為“無酸(pH)則無潰瘍”,抑酸可愈合潰瘍。雖然抑酸愈合潰瘍不難,但一年內復發率高達60%-90%。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和相關研究顯示,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我國胃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約為70%,十二指腸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約為90%,而根除幽門螺桿菌之后經過長期隨訪觀察,潰瘍復發率明顯下降至10%以下。因此有人提出了“無Hp(幽門螺桿菌)則無潰瘍”的說法。
3.胃癌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幽門螺桿菌被認為是胃癌的一個高危致病因素。
實驗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可引起細胞過度增殖,使DNA易受損傷;幽門螺桿菌還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過度表達及基因突變等因此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一個啟動因子。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密切相關,幽門螺桿菌在十二指腸潰瘍的檢出率高達95%-100%,并且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潰瘍復發率顯著下降。因此對伴有幽門螺桿菌的消化性潰瘍患者,不論是第一次發病還是潰瘍復發,除用抗潰瘍藥外,都需加用抗菌藥物以根除幽門螺桿菌,具體方法如下:
2016-07-30 23:32
1.鉍劑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鉍劑為膠體次枸櫞酸鉍,常用商品名為德諾。它在體外是殺菌劑。膠體次枸櫞酸鉍在局部起作用,通過在細菌內蓄積使在胃腔表面的幽門螺桿菌產生結構變性。此外,它能減少同時應用抗生素時后者產生耐藥性的機會。
2.以鉍劑為主的三聯療法近年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協作組報道,低劑量鉍劑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有相當良好的效果。方法為德諾250毫克,阿莫西林250毫克(或四環素0.5克)、甲硝唑200毫克,每日2次口服,連服14天為1個療程。
3.H2受體拮抗劑加兩種抗生素的三聯療法常用藥物為雷尼替丁300毫克,1日2次,
6—10周,阿莫西林750毫克,1日3次,12天,甲硝唑500毫克,l日3次,12天。此療法能達到較高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癥狀緩解快,副作用小,且治療費用適中,是治愈十二指腸潰瘍、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復發的值得推薦的方案。
4.含質子泵抑制劑的二聯療法常用的有奧美拉唑20毫克,1日2次,阿莫西林1000毫克,1日2次,療程2周;奧美拉唑20~40毫克,1日2次,克拉霉素500毫克,三日2次或3次;蘭索拉唑30毫克,每日2次,阿莫西林1000毫克,每日2次,療程2周。質子泵抑制劑加一種抗生素的治療方案,優于以鉍劑為主的三聯療法,主要為加速緩解癥狀和加速潰瘍愈合。
5.含質子泵抑制劑的三聯療法常用的方案為奧美拉唑20毫克,l日2次,加阿莫西林1克,1日2次,加克拉霉素250毫克(或500毫克),1日2次;奧美拉唑20毫克,1日2次,加阿莫西林1克,1日2次,加甲硝唑400毫克,1日2次;奧美拉唑20毫克,l日2次,加甲硝唑400毫克,互日2次,加克拉霉素250毫克(或500毫克);蘭索拉唑30毫克,克拉霉素500毫克,阿莫西林貝克(或甲硝唑500毫克),均為每日2次。L周為1療程,病人易耐受,副作用少。
6.含呋喃唑酮的聯合療法呋喃唑酮商品名為痢特靈,是一種廣譜抗生素。
近年來隨著對幽門螺桿菌與潰瘍病關系的研究,證實其具有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因而被廣泛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特別是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常用聯合方案有:呋喃唑酮100毫克(或200毫克),1日3次加膠體鉍;呋喃唑酮加克拉霉素加膠體鉍。應當指出,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消化性潰瘍患者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病人應當按照醫生確定的治療方案,按時堅持服藥,積極配合治療,這樣才能提高治療效果。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你好,幽門螺桿菌的主要危害是桿菌本身的致癌性,但胃部不適于桿菌的關系并不大。建議奧美拉唑鎂腸溶片(洛賽克),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你生活愉快!
2016-07-30 23:40
-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