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胃下垂是指胃的位置下降,低于正常的解剖位置。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體型瘦長、腹肌薄弱、腹腔壓力降低、胃周韌帶松弛、長期暴飲暴食等。治療方法包括飲食調整、運動鍛煉、藥物治療、中醫治療及手術治療等。 1.飲食調整: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進食后避免劇烈運動,盡量平臥休息一段時間。 2.運動鍛煉:加強腹部肌肉的鍛煉,如仰臥起坐、俯臥撐等,可增強腹肌力量,提升腹腔壓力。 3.藥物治療:使用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如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分散片,以改善胃排空;使用助消化藥物,如復方消化酶膠囊,幫助消化。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4.中醫治療:包括針灸、艾灸、中藥調理等,通過調節身體機能,改善胃下垂癥狀。 5.手術治療:對于嚴重的胃下垂患者,經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如胃部分切除術等。 胃下垂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并定期復查。同時,建議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2024-10-22 16: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曉東
南京紫金醫院
一級
腦復蘇專科
-
你好,胃下垂的治療,要以功能鍛煉和飲食調節為主。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著重對腹肌進行鍛煉,沒有體育器械者,可采取仰臥起坐的簡便方法,每日做三至五次,做累為止。飲食要少食多餐,選擇易消化而富于營養的食物,餐后應臥床休息45分鐘至1小時,以減輕胃的負擔;減少站立時間,避免過度勞累。腹脹、惡心明顯者,可服用嗎丁啉、維生素B6以促進胃蠕動、增加胃的張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以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胃下垂在中醫屬于虛證,脾氣虛衰是根本的原因。治療以扶脾健胃為主,輔以體育鍛煉和飲食調養。中醫治療如下:a.由于素體脾胃虛弱或飲食不節、過度勞累等引起脾氣虛衰,中氣下陷,治療以補中益氣丸健脾升提。b.若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導致氣機不暢,表現為胃脘脹滿、噯氣后舒適,屬脾虛氣滯型,以健脾丸加香砂養胃丸健脾理氣和胃。c.脾氣虛不能正常運化水濕,濕聚為飲,水飲停留胃脘,可見胃脘痞脹、感覺胃中有水液晃蕩、腸鳴作響,治以苓桂術甘湯健脾化飲。
2024-10-22 16: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稱為胃下垂.多是由于膈肌懸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韌帶功能減退而松弛腹內壓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體形或體質等因素使胃呈極底低張的魚構狀即為胃下垂所見的無張力型胃.輕度下垂者一般無癥狀下垂明顯者有上腹不適飽脹飯后明顯伴惡心噯氣厭食便秘等有時腹部有深部隱痛感常于餐后站立及勞累后加重.長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站立性昏厥低血壓心悸失眠頭痛等癥狀.腹脹胃排空緩慢者可供給嗎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復安5-10mg每天3次.試用ATP治療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時肌注每次20mg每日2次25日為1療程間隔5天后再進行第二個療程.必要時放置胃托.切勿暴飲暴食宜少吃多餐.戒煙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品.不要參加重體力勞動和劇烈活動特別是進食后.飯后散步有助本病的康復.保持樂觀情緒勿暴怒勿郁悶.要耐心堅持治療食物調理和康復鍛煉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生活護理:嚴重的胃下垂可以考慮手術.
2024-10-22 16:2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醫生建議:你好,患者平時要少食多餐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于胃而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以每日4~6餐為合適。進餐的類別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經濟條件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幾塊餅干作為正餐的補充。希望早日康復!
2024-10-22 16:2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檢查后考慮心臟神經癥。所謂心臟神經癥,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癥,是神經癥的一種類型.是由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的一組精神神經癥狀。這種病人多伴有身體其他部位神經癥的癥狀群。大多發生在青年和壯年,以20-40歲者多見,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更多見.病理上無器質性心臟病證據.心臟神經癥的原因,往往與不良的環境和軀體因素有關。由于內外因素的影響,使調節、支配心血管系統的植物神經的正常活動受到了干擾,心臟也就出現了一時性的功能紊亂。疑病心理也是發生心臟神經癥的原因,病人常常對一時性的心前區不適感疑慮重重,并對此長期放心不下,擔心患了某種“心臟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加上旁人——尤其醫務人員的不恰當的解釋,更會促使病人產生焦慮、緊張的心情,從而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負擔,對心臟的關心更為強烈。 心臟神經癥是全身神經癥的一部分,因此其臨床特征和其他神經癥的臨床特征大同小異,即病人具有神經系統和其他系統的一些癥狀,如失眠、多夢、頭痛頭暈、易激動、全身乏力、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求治心切等。不同的是,心臟神經癥病人的神經精神癥狀,多表現為心血管系統方面。病人常感到心跳厲害、胸悶氣急、心前區不適及疼痛,多在勞累或興奮之后發生,這是心臟神經癥很具有特征性的表現。心臟神經癥病人的心臟本身則無器質性的病變。在臨床上,有心血管系統癥狀的病人中,大約有1/10是心臟神經癥病人,故需引起注意。具體臨床表現:心悸自覺心臟搏動增強或感到心慌,可有心動過速或期前收縮,緊張`疲勞使之加重呼吸困難主觀感覺呼吸不暢或空氣不夠,有時需深呼吸或嘆息性呼吸來緩解癥狀心前區疼痛部位常不固定,可數秒或持續數小時不等,疼痛發作與勞力活動無關,且多在靜息時發生,含服硝酸甘油無效疲乏無力四肢無力,體力活動減少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多汗`手足冷`兩手震顫`尿頻`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其他癥狀失眠`多夢`低熱`食欲不振`頭暈`頭痛 心臟神經癥的自我防治方法 (1)要正確認識該病。病人有必要對自己的疾病原因、性質及表現形式有一大概的認識,以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顧慮,培養樂觀開朗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醫務人員時病人要關心和同情,但要恰如其分,否則會給病人造成“病情嚴重”,甚至于“死到臨頭”的錯覺。恰如其分的堅定和理解態度,對消除病人疑病心理和穩定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2)不要因為“心臟病”而臥床休息,如不伴有其他疾病,還是不休息為好。工作若不是強體力勞動,可以堅持正常的工作和勞動。對缺少體力活動的病人,還要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或體力勞動,以便增強體質,改善大腦的神經功能,同時也可以調整支配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功能。臥或坐的生活不利于精神和心臟生理變化的康復。 (3)正確對待自己,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學習,使之有規律。正確地去面對生活、工作、學習、家庭、婚姻等問題,提高抵御各種精神刺激的能力。只有這樣,精神和軀體才能在平靜而有規律的生活中,不致于過分疲勞、焦慮和緊張,心臟受益自然可想而知了。 (4)適當使用抗焦慮藥。病人有心煩意亂、焦慮不安、心悸、失眠,可輔以抗焦慮藥物,如心得安10~20mg,每日3次,谷維素20mg,每日3次口服,以調整病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必要時給予抗抑郁劑,如黛力新,以減輕病人的緊張、焦慮情緒。
2024-10-23 03:2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