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免疫、環境等因素有關。治療藥物包括氨基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腸道益生菌等。 1.氨基水楊酸制劑:如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可抑制腸道炎癥,適用于輕中度患者。 2.糖皮質激素:例如潑尼松、甲潑尼龍,能快速緩解炎癥,多用于急性發作期或病情較重者。 3.免疫抑制劑:像硫唑嘌呤、環孢素等,用于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或依賴的患者。 4.生物制劑:英夫利昔單抗對傳統治療無效的中重度患者可能有效。 5.腸道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個體化方案,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用藥,并定期復查。同時,注意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促進病情恢復。
2024-10-22 16: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普通的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方法 (1)氨基水楊酸類藥物:這類藥物最便宜的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后需要人體腸內細菌的幫助才能分解為5-氨基水楊酸發揮治療作用,但是分解的另一種藥物成份磺胺吡啶則對肝臟可能會有損害,因此服用該類藥物的患者最后不要同時服用抗生素,并每月定期檢查肝功能(轉氨酶)。它們能夠改變患者機體的功能,延緩炎癥的進程。這類藥物對輕到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炎有效果,同時,也可預防該疾病的再發。 (2)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主要有口服制劑強的松,重癥患者也可短期使用靜脈制劑。因為它的副作用較多,不推薦作為長療程治療或維持治療。在選用該類藥物時醫生可能會就其療效和副作用與患者詳細討論。 (3)免疫調節劑:這類藥物包括硫唑嘌呤、6-巰基嘌呤(6-MP)、環孢霉素。藥物通過抑制機體的免疫系統來控制炎癥的繼續發展。免疫調節劑適用于那些對氨基水楊酸類藥物和糖皮質激素使用無效或部分有效的患者,也是目前維持治療最好的藥物之一。它也可用于減輕或消除患者對糖皮質激素的依賴。當患者對其他藥物無反應時,它可能對維持疾病的緩解起作用。但該類藥物一般服用3月左右開始起效,部分患者易出現白細胞降低。 (4)生物治療:這是一類最新的治療炎癥性腸病的藥物。相對于其他藥物,它是一種療效較高的一種藥物,主要是阻斷腸粘膜炎癥反應的”開關”。這種藥物起效快,能達到粘膜的長期修復,減少復發,可以幫助類固醇撤藥,也是緩解期的維持用藥。
2024-10-22 16: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水楊酸類藥物:這些藥物可以口服,也可以塞肛,它們能夠改變患者機體的功能,延緩炎癥的進程。這類藥物對輕到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炎有效果,同時,也可預防該疾病的再發。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主要有口服制劑強的松,重癥患者也可短期使用靜脈制劑。因為它的副作用較多,不推薦作為長療程治療或維持治療。在選用該類藥物時醫生可能會就其療效和副作用與患者詳細討論。免疫調節劑:這類藥物包括硫唑嘌呤、6-巰基嘌呤(6-MP)、環孢霉素。藥物通過抑制機體的免疫系統來控制炎癥的繼續發展。藥物治療往往是長期的,易產生藥物依賴、停藥痛疼加劇,療程長,治標不治本,EGF階梯免疫重組療法彌補了傳統單一治療的缺陷性,特別是針對早、中期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可達到一個理想化的治療效果。
2024-10-22 16: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醫生建議:您好,根據您的描述,建議服用柳氮磺吡啶腸溶片,主要用于炎癥性腸病,即Crohn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口服,成人常用量:初劑量為一日2-3g,分3-4次口服,無明顯不適量,可漸增至一日4-6g,待腸病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至維持量,一日1.5-2g。小兒初劑量為一日40-60mg/kg,分3~6次口服,病情緩解后改為維持量一日30mg/kg,分3-4次口服。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因腸道菌群紊亂引起的各種消化道癥狀及相關的急、慢性腹瀉和消化不良等。口服,成人,一次2片,一天3次;兒童,一次1片,一天2-3次。用溫開水送服。急性腹瀉,療程3~7天;慢性腹瀉,療程14~21天。
2024-10-22 16:1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一、一般治療 (1)休息:注意休息對急性期患者非常重要.并減少精神體力負擔,隨病情好轉逐漸增加體力活動。 (2)飲食:注意營養補充,宜少量多餐,攝入足夠熱量和多種維生索,進食少渣飲食,以減輕高纖維素對結腸黏膜機械性損傷: (3)對癥治療:對腹痛患者可酌情用抗膽堿能藥物,但不宜多用,以免促發急性結腸擴張。腹瀉嚴重者可謹慎試用苯乙哌啶或洛哌丁胺。治療貧血可給予輸血、補充鐵劑及葉酸。嚴重腹瀉、脫水者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堿平衡紊亂。 (4)靜脈營養:病情嚴重,或手術前后,合并腸瘺、腸梗阻、短腸綜合征者可采用完全腸道外營養。二、藥物療法 潰瘍性結腸炎的原因未明.因此目前藥物治療仍主要是調節免疫反應和抗感染。藥物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急性炎癥的發作,緩解癥狀,預防疾病的復發,預防并發癥,評價內科治療的效果。 在對潰瘍性結腸炎進行治療之前首先要了解病變的部位、病變程度和是初發還是慢性急性發作。潰瘍性結腸炎受累部位分為直腸炎、左半結腸炎和全結腸炎,部位不同給藥的途徑、藥物反應和預后均有差異。對于潰瘍性結腸直腸炎和左半結腸炎多采用局部灌腸結合口服的方法進行治療,而全結腸病變則多采用口服給合靜脈用藥,并需要皮質激素治療。同樣疾病的程度不同選用的藥物和給藥途徑也不同,輕癥的患者一般只須口服氨基水楊酸類藥物即可,重癥的患者則須靜脈使用皮質激素。初發者藥物治療的效果往往較好,而慢性復發者有時甚至需要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因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使用藥物的時間較長,只有合理的選用藥物才能避免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如柳氮磺胺吡啶引起的造血系統和肝功能改變,皮質激素引起的水電解質紊亂、容易感染等,免疫抑制藥造成的骨髓抑制。一旦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停藥和換藥,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害。 三、營養支持療法 營養要素作用:改善病人營養狀態;改變腸道菌群;要素飲食在上腹空腸吸收,可減少食物、消化酶到達病變腸段;減少食物中蛋白質等外源性致敏原對病變部位刺激。其結果:緩解癥狀;改善活動期指標(Hb、ESR、血漿白蛋白等);加速小兒生長發育。 (1)胃腸道營養要素:要素飲食成分:葡萄糖、玉米糖槳、麥芽糖、氨基酸、酪蛋白水解物、玉米油、乳酪等按不同配方,把糖、蛋白質、脂肪以一定比例配成溶液,按不同個體需要計算日總量,分次喂服或鼻飼24小時持續滴注。 (2)全靜脈營養:常用于重癥UC;對藥物無效病情活動者;術前改善病人全身情況;術后不能進食者;國外報道輕度UC緩解率達91%,重度緩解率55%。成分:高滲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電解質等。按熱量開始,計算不同個體的總需要量,把不同的成分按一定比例配制,分次靜脈輸入。周圍靜脈插管需每日更換,長期使用超過2周以上者,需經中央靜脈導管輸入,每日監測血生化及生命體征指標。
2024-10-23 01:0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