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白帶呈黃色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如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衛生習慣不良等。 1.陰道炎:常見的有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等。滴蟲性陰道炎由陰道毛滴蟲感染所致,可出現黃色泡沫狀白帶。細菌性陰道炎多由加德納菌等感染引起,白帶常為黃色、灰白色。 2.宮頸炎:病原體侵襲宮頸可引發炎癥,導致黃色膿性白帶,還可能伴有腰骶部疼痛。 3.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發生炎癥時,會有黃色白帶,可能伴有下腹疼痛和月經異常。 4.盆腔炎:盆腔組織的炎癥會使白帶變黃,常有下腹部墜脹、疼痛等癥狀。 5.衛生習慣不良:不勤換內褲、經期不注意衛生等,也可能使白帶發黃。 總之,白帶發黃可能是多種婦科疾病的表現。一旦發現,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白帶常規、B 超等,以明確原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024-10-13 14: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白帶發黃的日常保健 1、定期檢查:即使沒有任何不適,也應該定期檢查,最好每年作一次全面的婦科體檢。 2、平常少穿緊身褲或牛仔褲,內褲宜選擇棉布質地。 3、平日不用衛生護墊。有些女士擔心白帶弄臟內褲,即使不是經期,也總喜歡使用衛生護墊。其實,護墊透氣性差,長期使用并不衛生,如果用了消毒不好的護墊,作用更是適得其反。另外,也不宜經常用各種藥液清洗陰道,這樣做反而會破壞陰道內環境,導致菌群失調而誘發陰道炎。 4、增強免疫力:堅持鍛煉,增強體質,做到睡眠充足、飲食合理、營養均衡,并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5、心理調節:多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學會心理調節,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過分激動和急躁
2024-10-13 14:3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白帶多是由炎癥引起的,白帶發黃有異味,平時小便都會有黃帶,偶爾下腹部輕微疼痛,這些癥狀提示有婦科炎癥的感染,如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等癥狀的發生。如果量和性狀的變化,已超過生理范圍,就要及時治療。生活上要多注意衛生。建議,最好找正規公立的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明確病因對癥治療,早治療早康復。
2024-10-13 14:3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那應該是有炎癥了,有可能是細菌感染的,去婦科看看吧~!~別拖嚴重了
2024-10-13 14:3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帶發黃的病因 當婦女的白帶分泌發生了數量、色澤、性狀、氣味等變化時,出現白帶發黃,很可能是生殖器官或泌尿系統有炎癥,異常白帶常見于下列情況: 1、非炎癥性白帶 (1)白帶有粘性、量多,見于應用雌激素藥物之后。 (2)育齡期女性白帶過少,致使不能滿足自身的生理需要,使女性經常感到外陰干澀不適,常因卵巢功能減退、性激素分泌過少引起,也是一種病態。 (3)精神因素刺激,使外陰、陰道及子宮頸分泌物增多,呈無色透明。 (4)白帶呈乳白色水樣,可出現在盆腔腫瘤、子宮后屈、慢性全身性疾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貧血、肺結核等)患者,是因為盆腔及子宮充血、陰道分泌物增多所致。 2、炎癥性白帶 (1)白帶呈乳白或淡黃色,膿性,量較多,有臭味,多伴有腹痛,一般由慢性子宮頸炎或子宮頸內膜炎等引起的。 (2)白帶黃色或黃綠色,稀薄有泡沫狀,或如米泔水樣,色灰白,白帶有臭味,大多是陰道滴蟲所致。 (3)患有淋病的白帶則為黃膿樣。 (4)阿米巴原蟲感染后所分泌的白帶多半呈現為:帶血的漿液性或黃色粘性分泌物,有時其中混有細小的爛肉樣物(看似黃色醬湯)。 (5)白帶色黃白,多數質地粘稠,有時也可質地稀薄,典型的呈乳白色,像豆渣樣,或像凝乳狀白色的片狀或塊狀,多數是因為霉菌感染所造成。 (6)若白帶帶血,常見于子宮頸息肉、宮內節育器引起的副反應、粘膜下子宮肌瘤、重度慢性宮頸炎等。 (7)患輸卵管癌時,由于腫瘤刺激輸卵管上皮滲液及病變組織壞死,白帶呈間歇性、清澈、黃紅色液體,一陣一陣地從陰道向外流出,綿綿不斷。 (8)女性患了子宮頸癌、陰道癌、子宮體癌等病癥后,其所分泌時的"白帶",多數表現為:白帶呈淘米水樣,渾濁而有惡臭,有時混有血液呈淡粉色,量多。 如果某位女性發現自己分泌的白帶顏色、氣味、數量、外觀有異常變化,應及時到醫院找婦科醫生進行檢查、診斷、治療,因為通過觀察白帶的變化可以協助診斷許多相關的婦科疾病,如宮頸糜爛、陰道炎、宮頸息肉、子宮內膜癌等。
2024-10-14 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