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急性腸胃炎通常由細菌、病毒感染,飲食不當,藥物刺激,自身免疫問題及環境因素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飲食調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使用藥物、對癥治療及預防并發癥等。 1.飲食調整:患病期間應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避免油膩、辛辣、生冷食物。 2.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口服補液鹽,以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3.藥物治療:如蒙脫石散止瀉,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調節腸道菌群,諾氟沙星等抗生素抗感染(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明確為細菌感染時使用)。 4.對癥治療:若腹痛明顯,可使用山莨菪堿緩解痙攣性疼痛。 5.預防并發癥:密切觀察病情,預防脫水、酸中毒等并發癥。 急性腸胃炎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一般能較快恢復。但如果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3 13: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急性腸胃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于細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上消化道病狀及程度不等的腹瀉和腹部不適,隨后出現電解質和液體的丟失。本病屬于中醫“嘔吐、腹痛、瀉泄”等病癥范疇。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最常見的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和隱痛、噯氣、泛酸、惡心、嘔吐等。病程緩慢,反復發作而難愈。在治療方面,應在提高生活質量、避免不良刺激、調整飲食和加強體格鍛煉的基礎上,配合一些藥物治療,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可以使用‘腸胃速·康方’調理體質、排毒、消炎、止瀉達到康復。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2024-10-13 13: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不要擔心,急性腸胃炎癥狀較輕時可自我購買藥物治療:1.惡心、嘔吐時可服用嗎丁啉;2.腹痛時可口服東莨菪堿、顛茄浸膏、溴丙胺太林等。3.腹瀉可用黃連素,如效果不夠理想可服用洛哌丁胺膠囊。急性胃腸炎患者應臥床休息,注意保暖。急性期患者常有嘔吐、腹瀉等癥狀,失水較多,因此需補充液體,可供給鮮果汁、藕粉、米湯、蛋湯等流質食物,酌情多飲開水、淡鹽水。為避免胃腸道發酵、脹氣,急性期應忌食牛肉等易產氣食物,并盡量減少蔗糖的攝入。應注意飲食衛生。忌食高脂肪的油煎、炸及熏、臘的魚肉,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刺激性強的飲料、食物和調味品等。
2024-10-13 13: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根據你敘述的的情況,是朋友患有急性腸胃炎,需要進一步的治療,腸胃炎的主要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瀉,有時會伴有發燒的現象。可以服用保和丸、霍香正氣丸、氟哌酸,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飲食方面做到飲食規律、少食多餐、軟食為主,忌暴飲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平時忌煙少飲濃茶咖啡及進食辛辣、過熱和粗糙食物,這些是有很好的幫助的,祝身體健康!醫生詢問:請問還有什么可以幫你的嗎?
2024-10-13 13:2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本病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癥,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本病常見于夏秋季,其發生多由于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餿、穢濁不潔的食品。中醫根據病因和體質的差別,將胃腸炎分為濕熱、寒濕和積滯等不同類型。中醫相關病癥參見積聚、嘔吐。診斷要點胃腸炎引起的惡心、嘔吐通常發病較急,開始多腹部不適,繼而惡心、嘔吐。腹部陣發性絞痛并有腹瀉,每日數至數十次水樣便,黃色或黃綠色,含少量粘液。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惡寒、頭痛等。少數病例可因頻繁吐瀉,導致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酸中毒。治療建議癥狀較輕時可自我購買藥物治療:1.惡心、嘔吐時可服用嗎丁啉;2.腹痛時可口服東莨菪堿、顛茄浸膏、溴丙胺太林等。3.腹瀉可用黃連素,如效果不夠理想可服用洛哌丁胺膠囊。可在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上選用以下中成藥:1.屬寒濕型的,宜散寒燥濕,芳香化濁。可服用霍香正氣丸、六合定中丸等。2.屬暑濕型的,宜清暑化濕,調理腸胃。可服用暑濕正氣丸等。3.屬積滯型的,宜消食導滯和中。可服保和丸治療。4.屬虛寒型的,宜溫中散寒,補益脾胃。可服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散等注意事項1.急性胃腸炎患者應臥床休息,注意保暖。2.急性期患者常有嘔吐、腹瀉等癥狀,失水較多,因此需補充液體,可供給鮮果汁、藕粉、米湯、蛋湯等流質食物,酌情多飲開水、淡鹽水。3.為避免胃腸道發酵、脹氣,急性期應忌食牛肉等易產氣食物,并盡量減少蔗糖的攝入。應注意飲食衛生。忌食高脂肪的油煎、炸及熏、臘的魚肉,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刺激性強的飲料、食物和調味品等。
2024-10-13 1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