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腹瀉是一種常見的癥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腸道感染、飲食不當、腸道疾病、藥物副作用、精神因素等。治療方法包括調整飲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使用藥物、治療原發病等。 1.調整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 2.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口服補液鹽,以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3.使用藥物:如蒙脫石散,能吸附腸道毒素和保護腸黏膜;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調節腸道菌群;諾氟沙星膠囊,用于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但需注意 18 歲以下禁用。 4.治療原發病:若是腸道炎癥性疾病導致的腹瀉,需針對炎癥進行治療。 5.精神因素:因精神緊張導致的腹瀉,要注意舒緩情緒,必要時尋求心理幫助。 總之,腹瀉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因和癥狀。在治療過程中,若腹瀉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1 15: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腹瀉的原發疾病或病因診斷主要須從病史,癥狀,體征,常規化驗特別是糞便檢驗中獲得依據.許多病例通過仔細分析病史和上述檢查的初步結果,往往可以得出正確診斷.如診斷仍不清楚,可進一步作X線鋇灌腸和鋇餐檢查,和(或)直,結腸鏡檢查.如仍無明確結論,則須根據不同情況選用超聲,CT,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等影象診斷方法以檢查膽,胰疾病,或進行小腸吸收功能試驗,呼氣試驗,小腸粘膜活檢以檢查小腸吸收不良.高度懷疑腸結核,腸阿米巴病等有特效治療的疾病,經過努力都不能確診時,可在一定限期內進行治療試驗.建議你上醫院查明原因在經治療,腹瀉能引起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貧血,降低身體的抵抗力.腹瀉時,機體不但丟失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還會喪失大量的電解質,如鈉,鉀,鈣及鎂等.如果丟失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出現電解質紊亂,還可能出現酸堿中毒. 1,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慢性腹瀉病程長,常反復發作,影響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體內熱能過度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可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增加過快,食物中的營養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加重了胃腸的負擔.每天可供給蛋白質100克左右,熱量2500~3999千卡. 2,宜供給低渣飲食:使用低渣飲食的目的是盡量減少食物在消化后給腸胃消化道留下的殘渣量,從而減少糞便量,并排除機械性的刺激,以及任何刺激物質,以減少腸胃道的蠕動,使其獲得休息,使病人早日康復.
2024-10-21 15: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這位患者,腹瀉是指排出異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甚或膿血,并且排便次數頻密,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周圍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常可伴有大便緊迫感及腹部,肛周不適等癥狀。正常人每日或隔日排成形便1次,少數人習慣于每日排便2-3次,亦屬正常。當大便稀薄,水分增加,伴有便次明顯增多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稱為腹瀉。腹瀉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大多與人的飲食習慣、病原體感染、個人體質情況等有關。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發病急劇,大多是因為感染,好發于夏秋二季,病程一般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病因比較復雜,診斷和治療有時很困難,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復發,因此,切勿小看腹瀉,否則會貽誤病情,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很多人都有過腹瀉的經歷,那么如果一旦腹瀉,很多人都首先想到的是吃藥,是藥三分毒,這句古話是有道理的,那么在腹瀉止不住的情況下您應該去醫院治療了,選擇正規專業治療肛腸疾病的醫院,祝您早日恢復健康。
2024-10-21 15:5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依久寶寶拉肚子,要找好病因,才能對癥下藥。寶寶著涼了,或者被風吹了,如果吃母乳的話你是不是吃了涼東西了,別讓寶寶著涼就行啦。還有可能是消化不良。觀察嬰幼兒的大便性狀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如果嬰兒大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喂食淀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小兒胃腸道系統還未發育完善,可多補充些有益菌。可以給寶寶吃百合貝貝康益生菌,百合貝貝康益生菌沖劑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治療小兒便秘、腹瀉。
2024-10-21 15:5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慢性腸炎”。慢性腸炎主要包括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未徹底治愈而演變成的慢性腸炎等。其主要癥狀有腹部脹痛,大便稀薄并帶有黏液,有的甚至帶有少量膿血,排便次數增多,每日2--3次或更多。一、慢性腸炎常反復發作,病情時輕時重,由于病程較長,營養丟失較多,對患者身體消耗較大,嚴重時由于失水、失鹽,可以引起虛脫。慢性腸炎經久不治,可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對健康影響很大。所以得了慢性腸炎,除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還要安排好飲食。 1)低脂、少纖維。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常會使腹瀉癥狀加重,因此患者不應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纖維食物,可選擇容易消化的細掛面、燴面片、餛飩、嫩菜葉、魚、蝦、蛋及豆類制品等,以使腸道得到休息。 2)慢性腸炎患者如伴有脫水現象時,可喝些淡鹽開水、菜湯、米湯、果汁、米粥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 3)排氣、腸鳴過強時,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白蘿卜、南瓜、牛奶、黃豆等。 4)慢性腸炎病人多半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5)蘋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腸炎患者可經常食用 二、下面介紹幾則有止瀉作用的藥膳,患者不妨一試。 1)大蒜粥--取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溫服,有止痢、止瀉效果。 2)馬齒莧粥--鮮馬齒莧90克(或干馬齒莧3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可止瀉。 3)山藥蓮子粳米粥--山藥30克、蓮子2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有健脾和胃及止瀉之效。三、慢性腸炎患者如何進行預防保健? 1)患者平時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旺不易受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蒼蠅,加強飲食衛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要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良好習慣。 2)要注意休息和增加營養,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粥湯等。若虛寒腹痛泄瀉者,亦可予以淡姜湯飲之,以溫振脾陽,調和胃氣。忌食辛辣炙B032、肥甘厚味之品。在有條件情況下,配合紅外線,蠟療、拔火罐、針灸、氣功等療法,以提高療效。另外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強烈刺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
2024-10-22 0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