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小丹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每個月痛經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內分泌失調、子宮內膜異位癥等。若痛經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9-12-12 18:03
1.注意保暖:月經期間避免著涼,可使用熱水袋熱敷腹部。
2.適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可進行散步等溫和活動。
3.飲食調整:少吃生冷、辛辣食物,多吃溫熱易消化的食物。
4.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5.情緒調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緊張、焦慮。
6.藥物治療:疼痛嚴重時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藥。
做好上述注意事項,有助于緩解痛經癥狀。但若痛經持續加重,務必及時就醫查找原因。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痛經與體內缺乏一種重要的元素——鎂有關。有關的研究結果表明,45%的痛經患者體內鎂的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鎂能激活體內多種酶,抑制神經興奮,維持核酸結構的穩定,參與蛋白質合成、肌肉收縮和體溫調節。另外,鎂還能影響人的情緒,鎂的缺乏還可導致人的情緒緊張,體內緊張激素的分泌增加,致使痛經的發生率增加。痛經患者或易發生痛經現象的人,可通過食用含鎂豐富的食物來減輕痛經。如谷類中的蕎麥、小米、玉米,豆類中的黃豆、豌豆、豆腐,蔬菜中的雪里蕻、莧菜、薺菜、紫菜,特別是紫菜含鎂最高,每100克含460毫克,居諸品之首。易患痛經的人要盡量少吃高脂肪的食品,因食物中動物性脂肪含量過高時,會影響人體對鎂的吸收,使體內鎂元素水平降低而產生痛經。此外,還應盡量少吃含鎂量甚低的精制白米、白面及白糖等食品。痛經患者還應注意勞逸結合,合理睡眠,避免心理上過度緊張,預防痛經的發生。痛經患者平時飲食應注意多樣化,經常食用些具有活血行氣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菠菜、香菜、薺菜、空心菜、胡蘿卜、生姜、蔥、佛手、橘子等。體弱者應增加營養,如雞、鴨、魚、鱉、蛋類、奶類、動物肝臟及動物血等。還可飲一些糖水、甜酒等。應注意少吃或不吃寒涼生冷或刺激性食物,如冰糕、柿子、酸梅等。經期不宜游泳、涉水,盡量做到生活起居有節。建議用中藥治療痛經,找醫院中醫婦科醫生開藥。效果好,副作用小。
2016-06-09 18: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月經已來潮,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間病人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此外,痛經者無論在經前或經后,都應保持大便通暢。盡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誘發痛經和增加疼痛感。有人認為,痛經病人適量飲點酒能通經活絡,擴張血管,使平滑肌松馳,對痛經的預防和治療有作用。如經血量不多可適量地飲些葡萄酒,能緩解癥狀,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治療作用。葡萄酒由于含有乙醇而對人體有興奮作用。情志抑郁引起痛經者適當適時喝點兒葡萄酒,能夠起到舒暢情志,疏肝解悶的作用,使氣機和利。另外,葡萄酒味辛甘性溫,辛能散能行,對寒濕凝滯的痛經癥,可以散寒祛濕,活血通經;甘溫能補能緩,對氣血虛弱而致的痛經,又能起到溫陽補血,緩急止痛的效果。
2016-06-09 18: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痛經是一些疾病的臨床表現,這很多疾病都有可能表現為痛經的癥狀,所以你要明確痛經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痛經可分成為原發性,即從月經初潮就發生痛經;還有繼發性痛經,即月經初潮時無痛經,而在以后出現的痛經。原發性痛經多是由于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口狹窄、子宮過度屈曲或膜樣月經,即大片肥厚子宮內膜或子宮內膜管型在排出時引起子宮劇烈收縮所致。繼發性痛經多由于盆腔炎癥、子宮內膜異位、腫瘤等生殖器官病變引起的。另外,痛經與過度焦慮、緊張和恐懼等精神因素及貧血、慢性疾病等體質較差也有關系。所以你要及是明確原因,及早針對性進行有效的治療,不要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錯過治療治療.如果有相關的問題,再提問,祝您健康!E
2016-06-09 18:5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飲食治療應避免進食含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骨髓,海味等含嘌呤最豐富;魚蝦類,肉類,豌豆,菠菜等亦含有一定嘌呤;水果,蔬菜,牛奶,雞蛋等則不含嘌呤.宜多飲水,以利于血尿酸從腎臟排出.藥物方面可選用降低血尿酸的藥物如別嘌呤醇,可使用非留體類抗風濕藥如消炎痛,布洛芬等,緩解關節疼痛癥狀.
2016-06-09 1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