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判斷寶寶是否便秘,可從排便頻率、糞便性狀、排便困難程度、食欲情況、腹部體征等方面綜合考量。 1.排便頻率:正常寶寶每天排便次數因人而異,一般 1 至 3 次較為常見。如果寶寶超過 3 天未排便,可能存在便秘情況。 2.糞便性狀:糞便干燥、硬結,呈顆粒狀或羊屎狀,說明可能便秘。 3.排便困難程度:寶寶排便時費力、哭鬧,臉憋得通紅,也提示便秘。 4.食欲情況:便秘可能導致寶寶食欲減退,進食量減少。 5.腹部體征:觸摸寶寶腹部,感覺硬邦邦的,有腹脹表現,可能是便秘。 6.精神狀態:寶寶因便秘不適,可能會煩躁不安、精神不佳。 總之,家長要綜合觀察寶寶的這些表現來判斷是否便秘。如果懷疑寶寶便秘,可先調整飲食,增加蔬果攝入,多喝水。若情況未改善,應及時帶寶寶去正規醫院兒科就診。
2024-10-21 16: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從你的描述來看,這情況是孩子腹部不舒服的情況的,這個情況是孩子的腸胃不熟的的情況的,你可以給孩子口服這個媽咪愛來進行調理,這樣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的,改善這個腸道的功能的。對于改善這個大便也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2024-10-21 16: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母乳喂養的小孩一般都不至于出現便秘的情況,我建議你先去拍片檢查一下腸道,看看是否有非功能性的因素存在,飲食方面可以清淡一些,媽咪愛吃的時間長一點也沒有什么大的副作用。
2024-10-21 16: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與便秘有關。嬰幼兒便秘是一種常見病癥,其原因很多,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屬功能性便秘,這一類便秘經過調理可以痊愈;另一類為先天性腸道畸形導致的便秘,這種便秘通過一般的調理是不能痊愈的,必須經外科手術矯治。絕大多數的嬰兒便秘都是功能性的。如果嬰兒飲食太少,消化后的余渣就少,自然大便也少。奶中糖量不足,可以便大便干燥。如長期飲食不足,則形成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缺乏力量,不能解出大便,可出現頑固性便秘。大便的性質與食物成分有關,如果食物含有多量的蛋白質而缺少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則大便干燥而且排便次數少;如果食物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則排便次數增加且大便稀軟;如果食物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則大便潤滑。某些精細食物缺乏渣滓,進食后容易引起便秘。有些小兒生活沒有規律,沒有按時解大便的習慣,使排便的條件反射難以養成,導致腸管肌肉松馳無力而引起便秘。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等,可使腸管功能失調,腹肌軟弱或麻痹,也可出現便秘癥狀。嬰幼兒一般每天1--2次大便,便質較軟,若兩到三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況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等情況,就不能認為是一般便秘,應及時送醫院檢查。幼兒一天一次大便屬于正常,但有的小兒兩到三天解一次大便,而且大便質軟量多,也屬正常。小兒發生便秘以后,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糞硬刺激肛門產生疼痛和不適感,天長日久使小兒懼怕解大便,而且不敢用力排便。這樣就使腸子里的糞便更加干燥,便秘癥狀更加嚴重。平時應增加喂水次數。嬰幼兒便秘的預防治療:母乳喂養的嬰兒發生便秘較人工喂養兒少。如果出現便秘,可在人乳喂養的同時加橘子汁、糖或蜂蜜。牛乳牛奶喂養的嬰兒發生便秘,可酌減牛奶總量,在牛奶內增加糖量至8%--10%,還可以加橘子汁、菠蘿汁、棗汁或白菜水,以刺激腸蠕動。目前由于營養不良導致的便秘已經不多了,主要是營養過剩和食物搭配不當導致的便秘。很多孩子的父母一味地增加孩子的營養,讓食物中的蛋白質量很高,而蔬菜相對較少。當今兒童食品工業飛速發展,許多高級的兒童食品都是些精細糧食制品,缺少渣滓,小兒很少吃粗纖維及含渣多的食物,容易導致便秘。對嬰幼兒來說,合理的食物搭配不僅可以預防便秘的發生,而且對便秘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食物中魚、肉、蛋與谷物的比例要適當,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讓孩子吃一些玉米面和米粉做成的食物。要訓練小兒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對于發生便秘的孩子,可用如下幾種簡便方法按摩法:右手四指并攏,在孩子的臍擊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按摩。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 肥皂條通便法:用肥皂削成鉛筆粗細、3厘米多長的肥皂條,用水潤濕后插入嬰兒肛門,可刺激腸壁引起排便。 咸蘿卜條通便法:將蘿卜條削成鉛筆粗細的條,用鹽水浸泡后插入肛門,可以促進排便。 開塞露:將開塞露注入小兒肛門,可以刺激腸壁引起排便。這種方法盡量少用。
2024-10-22 02:2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