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胃腸炎是胃腸黏膜的炎癥,可能由感染、飲食不當、藥物刺激等引起。治療胃腸炎的藥物主要有抗感染藥、止瀉藥、解痙藥、胃黏膜保護劑、調節腸道菌群藥等。 1.抗感染藥:如諾氟沙星、阿莫西林等,用于殺滅病原體。 2.止瀉藥:蒙脫石散能吸附腸道毒素和止瀉。 3.解痙藥:顛茄片可緩解胃腸痙攣引起的疼痛。 4.胃黏膜保護劑:枸櫞酸鉍鉀能保護胃黏膜。 5.調節腸道菌群藥: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有助于恢復腸道菌群平衡。 胃腸炎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同時,要多休息、補充水分。如果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0 19: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預防腸胃炎的要點要點一:飲食有規律很多人在飲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頓,不合口味的就餓一頓,這樣就易造成胃的蠕動功能紊亂,進而使胃壁內的神經叢功能亢進,促進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炎或胃潰瘍.因此,飲食應該定時定量,千萬不要暴飲暴食.要點二:注意飲食衛生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內得到充分的磨切,并與唾液混合,這樣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使食物更易于消化.此外,應盡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飲酒和吸煙.要點三:保持精神愉快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系.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郁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促進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進而誘發胃炎,胃潰瘍.胃痛是指僅見于胃腸道與胃液接觸部位的慢性潰瘍,又稱潰瘍病,中醫稱“胃痛”,“心痛”,“胃脘痛”范疇.民間治療本病不乏奇方妙藥,療程短,見效快,費用低,即能消除病癥,促使潰瘍愈合,又可不動手術,愈后不再復發.1:中成藥療法藥名:錫類散用法:每晚睡前用溫開水送服1-1.5克療效:連服1個月,潰瘍愈合率優于西米替丁,有效率達91.7%2:藥物療法處方:生麥芽30克,白芍,茯苓各15克,海螵蛸12克,蒼術,陳皮,厚樸,神曲,雞內金,生姜各10克,桂枝,延胡各6克.吳茱萸4克,龍膽草3克,大棗4枚.用法:水煎,日1劑,日服3次,15劑為1療程療效:用藥1-2療程,有效率達100%.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24-10-20 19: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這是食物中毒引起.徵狀包括:嚴重嘔吐和腹瀉,常連帶有腹客蔥躍仿渭敖釋礎?發燒,出汗.可因長期大量喪失體液而致脫水甚致休克.藥物治療:小兒不能用止瀉藥----危險.一定要看醫生.小兒的腸胃炎比成人腸胃炎的復雜得多.成年患者可服有適量的止瀉藥和止痛藥.肚瀉本身是有作用的,但也有副作用.如果有急性嘔吐和腹瀉,除啜飲少許水外,要戒奶類飲品.胃部徵狀開始消退數小時之后,就可以開始給病人補充營養.容易消化的食物之中粥最好.但不可喝茶,咖啡及檸檬汁,橙汁等酸性飲料,以免刺激胃腸,引致再度嘔吐.大多數胃腸炎任何奶制品和經加工的魚肉類食物,如果在室溫下放置過久,便不宜進食.要注意用微波爐加熱的食物,中心的溫度夠熱才可進食.微波本身沒有剎菌的能力.不要進食懷疑不合衛生的食物.尤其是無牌食店,處理不當的海鮮,魚生壽司.先參觀食店的廁所是一個好習慣,順道先洗手.別真的以為眼不見為乾凈!)在外地旅行時更應注意,因為細菌的本種不同,腸道的抵抗能力會低一些.冷藏的熟肉應當充分煮熟后才吃.如果發現罐頭食物的容器有所損壞,或內裏的食物有異,即應丟棄.奶類食品的有效日期不能不看.不可吃馬鈴薯的嫩芽.如果家中有幼童,盛有化學品的瓶子都要放在他們拿不到的地方.在三天內可逐漸痊愈;嘔吐,腹瀉等徵狀消失后,患者可以吃較為多樣化的食物,但仍不可吃刺激性的東西.
2024-10-20 19: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拉肚子嗎。拉的話吃點消炎藥或是拉肚子的。但是如果是孕期那就不能吃藥了。吃清淡些以稀飯為主。
2024-10-20 19:3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這是食物中毒引起. 癥狀包括: 嚴重嘔吐和腹瀉,常連帶有腹部痛性痙攣及絞痛. 發燒,出汗. 可因長期大量喪失體液而致脫水甚致休克. 嘔吐物和糞便中可能有少量血. 建議:最好去醫院確診一下,再用藥治療.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癥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于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O.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霉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 2.中醫藥治療 (1)腸胃濕熱:病起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濕阻滯: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并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藥:霍香正氣水. (3)食滯腸胃: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后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萊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藥:保和丸,香連化滯丸.
2024-10-20 2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