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腸胃炎是胃腸黏膜的炎癥,多由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飲食不潔,藥物刺激,自身免疫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調整飲食、補充水分、藥物治療、對癥處理、預防并發癥等。 1.調整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 2.補充水分:多喝溫水或口服補液鹽,以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3.藥物治療:如蒙脫石散止瀉,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調節腸道菌群,諾氟沙星膠囊抗感染(需注意 18 歲以下禁用)。 4.對癥處理:嘔吐嚴重可使用多潘立酮片,腹痛明顯可用山莨菪堿片。 5.預防并發癥:密切觀察病情,如有發熱、膿血便等異常,及時就醫。 腸胃炎患者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態,遵循醫囑治療,多數可在短期內恢復。如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1 13: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慢性腸炎的病因一般有四種,一是急性反復不愈轉成慢性,二是精神因素影響,三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四是腸道狹窄,有潰瘍或癌瘤。慢性腸炎表現各不相同,一般表現為腹瀉、腹痛、里急后重、脹氣、腸鳴等。飲食療法主要為供給充足的營養,限制機械性刺激,保護腸道功能。 山藥、白扁豆各15g,粳米30g,加水煮粥,入白糖調味食。若以金櫻子15g水煎,加粳米、山藥各30g煮粥,收斂止瀉更佳。 豬肚1具切片,粳米30g,山藥30g,加水煮,粥熟加少許食鹽調味服食。 取烏梅10枚,水煎取汁,加粳米100g煮粥,粥熟入少許冰糖調味服,對小兒久瀉不止有良效?! ∪∩仔g250g,洗凈干燥,研成細末,焙熟;大棗250g,洗凈,煮熟,去核,搗爛如泥。將大棗泥與白術末混合,制成小餅,焙干后食用。每次3~5個,每日2次,用懷山藥煎湯送服?! ∞曹尤省⒕赘?0g,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入少許白糖調味,每日分2次服食?! ±笾Ω桑ㄈズ耍?、蓮肉各5~7枚,山藥15g,粳米50g,加水適量熬煮成粥,入少許白糖調味服食,尤適于中老年人五更瀉?! “坠?枚,炒黃研末,裝入一個雞蛋內,將雞蛋煮熟,頓食?! 〔枞~15g,粳米100g,白糖適量。取茶葉先煮15分鐘取濃汁約500g。去茶葉,在茶葉濃汁中加入粳米、白糖,再加入水400ml左右,同煮為粥。分2次,溫熱服食。有化痰消食、利尿消腫、益氣提神功效?! 焉剿?00g,白糖50g,醋50g,面粉50g。將懷山藥洗凈,去皮,切成滾刀塊。炒鍋燒熱,加植物油適量,燒至六成熱時,將山藥塊放入,炸至起皮呈黃色撈出,瀝油。炒鍋控凈油,加醋及糖水,燒開后再倒入山藥塊,使汁收濃,裹勻山藥塊,即成。佐餐食用,隨量服食。功效健脾益氣。主治脾氣虛弱型老年慢性腹瀉?! ≤蜍?0g,大棗10g,山藥20g,粳米50g,紅糖適量。大棗去核,與茯苓、山藥、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調味即可。分3次佐餐食用。
2024-10-21 13: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好給你推薦2個小偏方(1)腸胃濕熱:病起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2)急性腸胃炎寒濕阻滯: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并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1、腸炎初期,是腸道急性充血、水腫、發炎和滲出的階段,此時腸蠕動活躍或處于痙攣狀態,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時內,患者可吃流質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雞蛋面糊、細掛面、燴薄面片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2、腸炎好轉期,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面條、蒸蛋羹、咸餅干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后容易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另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有潤滑腸道、增強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重腸道負擔,對病情不利。3、腸炎恢復期,由于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的改變,此時腸道對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別注意節制飲食,飲食上宜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恢復期后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飲食進餐。體質較弱的病人應該用中藥“腸胃速康方”調理一下體質,然后配合消炎止瀉從而達到健康不復發的目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2024-10-21 13:0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病因可以是細菌,病毒,農藥,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學作用,或其他無機性物質污染等. 細菌類的成因包括:最常見的是食物受細菌感染,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特別容易染有細菌.蒼蠅和不合衛生的烹煮器皿.在室溫下存放食物,很可能受到嚴重的細菌污染.雪柜應在四度之下,熱柜應在六十度以上,可令細菌停止生長繁殖(其實未死的).葡萄球和三門桿菌通常來自處理食品的人員.尤其是含有奶類食品,經加工的肉類,魚生壽司等. 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菌. 污染的禽類,肉類及魚類中,??砂l現彎曲桿菌.這種細菌常會引起腹瀉和劇烈的腹痛. 大腸桿菌有很多種,大多無害,但有幾種可引起初生嬰兒的急性胃腸炎,這種感染常在育嬰室中蔓延.這和奶樽消毒程序有關. 病毒感染往往也可引致胃腸炎及腸炎.輪形病毒是引起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原體.除此之外,可引致胃腸炎的病毒還有腺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等.這種感染可在兩天之內發病. 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致胃腸炎,如紫杉,青性的茄屬植物,牽?;捌呷~樹屬植物等,都含毒素,而馬鈴薯塊莖所生的嫩芽,也是有毒的. 有毒的化學品,如砷,鉛及各種殺蟲劑等.若服下這些化學品,在數小時內即可發病. 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蟲病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胃腸炎的癥狀. 1.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癥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于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O.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霉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 2.中醫藥治療 (1)腸胃濕熱:病起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濕阻滯: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并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藥:霍香正氣水. (3)食滯腸胃: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后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萊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藥:保和丸,香連化滯丸. (4)脾胃虛弱: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乏力倦怠,舌淡,脈10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方藥:人參3克,白術12克,山藥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陳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藥:人參健脾丸. 1.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癥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于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O.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霉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 2.中醫藥治療 (1)腸胃濕熱:病起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濕阻滯: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并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藥:霍香正氣水. (3)食滯腸胃: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后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萊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藥:保和丸,香連化滯丸. (4)脾胃虛弱: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乏力倦怠,舌淡,脈10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方藥:人參3克,白術12克,山藥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陳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藥:人參健脾丸.
2024-10-21 17:2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路永良 主治醫師
石家莊華光中醫腫瘤醫院
一級
伽瑪刀中心
-
腸胃炎是胃腸黏膜的炎癥,多由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飲食不潔,藥物刺激,自身免疫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調整飲食、補充水分、藥物治療、對癥處理、預防并發癥等。 1.調整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 2.補充水分:多喝溫水或口服補液鹽,以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3.藥物治療:如蒙脫石散止瀉,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調節腸道菌群,諾氟沙星膠囊抗感染(需注意 18 歲以下禁用)。 4.對癥處理:嘔吐嚴重可使用多潘立酮片,腹痛明顯可用山莨菪堿片。 5.預防并發癥:密切觀察病情,如有發熱、膿血便等異常,及時就醫。 腸胃炎患者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態,遵循醫囑治療,多數可在短期內恢復。如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1 1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