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輪狀病毒感染是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引起輪狀病毒感染的原因包括病毒傳播、免疫力低下、衛生習慣不佳、季節因素、接觸感染者等。防治方法主要有疫苗接種、注意衛生、增強免疫力、合理飲食、及時治療。 1.病毒傳播: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如接觸被污染的物品、水源等。 2.免疫力低下: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善,易受病毒侵襲。 3.衛生習慣不佳:不勤洗手,容易導致病毒入口。 4.季節因素:秋冬季節氣溫變化大,更易發病。 5.接觸感染者:與感染者密切接觸,增加感染風險。 防治方面: 1.疫苗接種:是預防的重要手段,如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2.注意衛生: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 3.增強免疫力: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運動。 4.合理飲食: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5.及時治療:一旦感染,需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防止脫水,必要時使用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消旋卡多曲等藥物治療。 總之,了解輪狀病毒感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有助于減少感染風險,保障健康。
2024-10-21 13: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寶媽,掛水只是補水吧?可能是寶寶拉得脫水了?癥狀一樣一樣的,我家寶寶剛好啊,周一的的,我在網上查,這個一個星期自己就會好吧,這不今天第四天成型了,激動的我啊。我們沒有住院,沒有掛水,醫生給開的藥也只吃了一天,寶寶就因為苦不吃了,不敢再喂,再喂連飯也不吃了。我們第二天吃的媽咪愛,吃了2天,還貼著丁桂兒臍貼,只是為了減輕下寶寶的痛苦吧,沒什么別的效果。一貼丁桂就精神不好,懶懶的不愛動,到最后媽咪愛也不吃了,一看見勺子就哭。我們喂的小米湯,只是湯啊,寶寶餓死了,奶奶看不下去,說蛋黃可以促進成形,給吃了2頓,一天一頓,一次2個。地4,5天完全沒有喝奶,之前還一天喝2次,我家寶寶對米湯不太感冒,一直使勁喝水,有時候還加一點鹽里面,我給吃了幾天蒸熟的蘋果泥,酸甜寶寶挺愛吃,我覺得可能那個管點用,吃了雖然顏色不太好,但是不那么稀了,到6,7天我就一天給喝3次奶,恢復喝奶了,量也慢慢加上去,第6一次200毫升,今天第7,一次240毫升恢復以前,還給吃了餅干等輔食,下午便成形了,可能是好了吧?
2024-10-21 13: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輪狀病毒的三大癥狀輪狀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在臨床上有三大特征,即發燒、嘔吐、腹瀉。患兒往往起病急,開始體溫在38—40度之間,有咳嗽、流清鼻涕等癥狀,同時伴有頻繁嘔吐,吐出胃內容物和奶汁,隨后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少則一天數次,多則數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樣或蛋花湯樣,有時呈白色米湯樣,多無特殊腥臭味。嚴重腹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促發營養不良,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進而危及生命。如果合理用藥,一般病程在5—8天可完全治愈。最好的方法是預防對付輪狀病毒最好的方法是預防。醫生提醒家長注意衛生,食物儲存避免受病毒污染,平日勤洗手。室內注意通風換氣,讓幼兒多活動,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治療期間不要胡亂服食抗生素,亦不宜讓孩子吃止嘔、止瀉藥。要將患兒使用過的東西消毒,將患兒的衣服消毒后放在太陽底下暴曬。應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以防傳染。另外也可讓2個月至5歲的嬰幼兒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
2024-10-21 13: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輪狀病毒是感染所致!對初冬感染輪狀病毒的嬰幼兒患者,臨床沒有特效藥物快速治療。有專家特別提醒,“家長在小兒患病期間切忌亂用抗生素治療,以防引起不良后果。” 近年,不少患兒選擇接種輪狀病毒的疫苗,不過輪狀病毒有很多種類,目前的檢驗設備只能驗出有該病毒,無法查出病毒屬于哪一類型,因此打疫苗后仍有機會感染,不過接種后就算受到感染可有八成幾率避免出現重癥。 兒童輪狀病毒腹泄概述: 嬰幼兒秋季腹瀉就是一種病毒感染性腹瀉。據調查,這種有80%~90%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該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呈圓球狀,中間的殼體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呈向外放射狀排列,外邊的殼體類似車輪的外緣,形態極像車輪,故起名叫輪狀病毒。 病原學 據測試,輪狀病毒在50℃的高溫下,1小時仍然不會死亡;在-20℃的嚴寒條件下,可以存活7年;在-70℃的環境中可以長期保存。它對酸堿也有較強的耐受性,一般的洗滌劑對它毫無殺滅作用,但在外界環境中不能繁殖。正是由于該病毒的這些特點,才使它在不利的環境中能長期潛伏等待、一旦有機會進入人體,便會大量繁殖致病;然后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外部環境。重新感染別人。這樣周而復姑,至今人類還沒有找到能有效殺滅該病毒的有效藥物。 輪狀病毒在龐大的病毒家族中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支系,但它也有兄弟姐妹。資料顯示,目前人們將輪狀病毒分為兩大類十多個組型。每型引發的癥狀基本相似,只足癥狀略有輕重之分。當人體受到輪狀病毒侵襲后2~3天,體內即可產生對抗這種病毒的抗體,一般在短時間內,即使是再受到這種病毒的感染,也不會發病。但各型之間并無交叉免疫,也就是說,當您受到I型輪狀病毒感染后,產生了對I型病毒的抗體,若再受到I型病毒的侵襲可能不會發病,但若受到Ⅱ型病毒的侵襲,仍然會發病。新生兒的母親大多數都曾受到過不同輪狀病毒的感染,因此,母親早期的乳汁中、會含有大量各種類型的抗體,新生兒吃母乳,特別是初乳,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流行病學 1、 傳染源:兒童輪狀病毒腹瀉的傳染源主要是排毒的成人或孩子。病毒排出后常污染水源、食品、衣物、玩具、用具等。2、 傳播途徑:當健康人接觸了這些物品時,會通過手、口途徑進入人體。從動物實驗中還證實,病毒通過呼吸道也可進入動物體內引起消化道病變。人是否也可以通過空氣被輪狀病毒感染,至今尚未得到證實。3、 易感人群:95%左右的A組人輪狀病毒感染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年齡越小隱形感染越多,顯性感染的高發年齡各位4-36月齡的嬰幼兒。感染后可獲得較穩固的免疫力。成人也可感染發病,特別是護理A組人輪狀病毒感染患兒的成年人,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人群對成人腹瀉輪狀病毒普遍易感,但顯性感染以21-40歲的成年人多見。4、 流行特征:腹瀉在我國多發生在10~12月,約占發病總數的80%,其次在3~5月份也有一個小的發病高峰期。臨床表現:當嬰幼兒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后,經過1~3天的潛伏期便開始發病。早期的主要癥狀是嘔吐、體溫在38℃~39℃之間,繼而出現腹瀉,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個別孩子可達20次。早期可有糞便,經數次腹瀉后,大便呈水樣或稀米湯樣,無膿血且量較多。由于患兒大量失水,很快發生脫水現象,出現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囪門和眼窩下陷,皮膚松弛,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口臟黏膜干燥等癥狀,若不及時糾正脫水狀態,常可導致死亡。診斷及鑒別診斷:臨床診斷輪狀病毒感染主要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同期有腹瀉患者,起病急,大便黃色水樣,尤其對秋冬季的嬰幼兒腹瀉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性。確診有賴免疫電鏡發現輪狀病毒,或病毒抗原或病毒核酸陽性。輪狀病毒所致的腹瀉臨床上不易與其他原因,特別是其他病毒引起的水樣腹瀉相鑒別,鑒別診斷主要取決于病原學檢查。醫生或有經驗的家長根據季節、水樣大使、無膿血等特點,作出正確診斷并不難,關鍵足能否得到正確及時的治療。 治療:治療以對癥治療及支持療法為主。 目前,殺滅輪狀病毒尚無特效藥物,現在使用的各種抗菌藥物郡對病毒無效。正確的治療方法就是盡快糾正孩子的脫水、酸中毒。對于癥狀輕的孩子可用口服補液的方法進行糾正。常用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配方為: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氫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可讓孩子當水喝。癥狀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靜脈輸液的方法糾正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配以潘生丁口服。據報道,潘生丁對輪狀病毒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近年來,干擾素(IFN)也被用來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這種藥可以抑制病毒在人體內的繁殖,從而減輕癥狀,縮短病程。 另外,口服補液劑也在不斷改進。早先在東南亞用米湯代替葡萄糖口服液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我國也有人曾用炒焦的大米或小米熬成米湯,代替補液劑口服,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具體制作方法是:把大米或小米用微火炒成焦黃色,然后加水熬成稀粥,過濾去掉米粒,用米湯喂孩子。炒焦了的米粒巳部分碳化,有吸附毒素和止泄的作用,也可將焦米湯代替水加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液劑中讓孩子飲用。若無口服補液劑、可在每1000毫升焦米湯小加鹽3.5克,小蘇打2克,白糖30克飲用。米湯中的淀粉、維生素及其他礦物質,不但可以補充孩子的營養,還有利于孩子胃腸功能的恢復,是目前較理想的治療方法。如果是新生兒得了秋季腹瀉,應繼續喂母乳或牛初乳,母乳或個初乳中有90%左右都臺有抗輪狀病病的抗體,孩子吃后可減輕癥狀或縮短病程。預防: 近年來,對秋季腹瀉的預防也有很大進展,除了按一般腸道傳染病的預防方法,如隔離病人,飯前便后洗手,不吃未經清洗和腐敗變質的食物外,有報道說,結孕婦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使乳汁中增加、新生兒吃達種母乳,能提高抗輪狀病毒感染的能力。另外,口服的輪狀病毒疫苗被認為是最有效而且簡便易行的預防方法,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研究之中,有的已制出活的減毒人輪狀病毒疫苗、傳代減毒活的牛或猴輪狀病毒疫苗和減毒活重組疫苗。有的疫苗經臨床試用,并未引起成人或嬰兒的不良反應。還有的國家正在用DNA重組技術開發輪狀病毒疫苗,可望在不久的將來,這種疫苗能像口服兒麻糖丸一樣,在全世界普遍推廣應用。
2024-10-21 17:4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輪狀病毒感染是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引起輪狀病毒感染的原因包括病毒傳播、免疫力低下、衛生習慣不佳、季節因素、接觸感染者等。防治方法主要有疫苗接種、注意衛生、增強免疫力、合理飲食、及時治療。 1.病毒傳播: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如接觸被污染的物品、水源等。 2.免疫力低下: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善,易受病毒侵襲。 3.衛生習慣不佳:不勤洗手,容易導致病毒入口。 4.季節因素:秋冬季節氣溫變化大,更易發病。 5.接觸感染者:與感染者密切接觸,增加感染風險。 防治方面: 1.疫苗接種:是預防的重要手段,如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2.注意衛生: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 3.增強免疫力: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運動。 4.合理飲食: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5.及時治療:一旦感染,需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防止脫水,必要時使用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消旋卡多曲等藥物治療。 總之,了解輪狀病毒感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有助于減少感染風險,保障健康。
2024-10-21 2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