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后腳跟疼與婦科疾病通常沒有直接關聯。后腳跟疼的原因較多,如足跟骨刺、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滑囊炎、外傷等。 1.足跟骨刺:足跟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長期受到牽拉刺激,在跟骨附著處形成骨贅?;颊咝凶邥r足跟疼痛明顯,可通過 X 線等檢查確診。治療方法包括休息、熱敷、藥物治療(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 2.足底筋膜炎:長期站立、行走或體重過大等因素,導致足底筋膜反復牽拉損傷,引發炎癥。主要癥狀為足跟底部疼痛,晨起或長時間休息后疼痛加重。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如沖擊波)、藥物治療(如美洛昔康、依托考昔、吲哚美辛)、佩戴支具等。 3.跟腱炎:跟腱反復受到牽拉、摩擦,引起跟腱及周圍組織炎癥。運動后疼痛加劇,局部可有腫脹。治療以休息、冰敷、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如萘普生、洛索洛芬鈉、氟比洛芬酯)為主,必要時進行局部封閉治療。 4.跟骨滑囊炎:跟骨長期受到摩擦和壓迫,滑囊發生炎癥。表現為足跟后上方疼痛、腫脹。治療包括減少活動、局部理療、藥物治療(如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等。 5.外傷:足跟受到外力撞擊或扭傷,可導致疼痛、腫脹。需要休息、冷敷,如有骨折可能需要復位固定。 總之,后腳跟疼大多是由局部組織損傷或炎癥引起,一般與婦科疾病關系不大。若后腳跟疼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0-20 19: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引起腳跟疼痛的原因較多,臨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圍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8)跟骨結核、腫瘤等。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制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絕大多數的腳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后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于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因此,要保護好腳后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采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后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柜臺放松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采用一種“跟骨墊”將后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后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采用一種鉆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并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后,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后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2024-10-21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