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近期月經不調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內分泌失調、精神壓力、不良生活習慣、婦科疾病、藥物影響等。 1.內分泌失調: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孕激素分泌異常,可能導致月經周期紊亂、經量改變。 2.精神壓力:長期處于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中,會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進而引發月經不調。 3.不良生活習慣:經常熬夜、過度節食或暴飲暴食、吸煙飲酒等,都可能打亂身體的正常節律,影響月經。 4.婦科疾?。合穸嗄衣殉簿C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等疾病,會直接影響月經的正常規律。 5.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避孕藥、抗抑郁藥等,可能干擾內分泌,導致月經不調。 總之,月經不調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出現月經不調的情況,應及時調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婦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性激素六項、B 超等,以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0-21 13: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1)萆薢滲濕湯加減:萆薢,赤茯苓各12克,黃柏,薏苡仁,牡丹皮,澤瀉,木通,蒼術,白術,地膚子各9克.加減:濕重者,加苦參9克,柴胡6克;陰癢劇者,加白鮮皮,鶴虱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具有健脾清熱,利濕止癢的功效,適用于脾虛濕熱型滴蟲性陰道炎. (2)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柴胡各6克,梔子,牡丹皮,車前子(包),澤瀉,黃芩,木通各9克,茵陳15克.加減:濕熱重者,加黃柏9克,白花蛇舌草15克;帶多者,加椿根皮,芡實各12克;伴尿頻,尿急者,加金銀花10克,瞿麥12克,車前子(包)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具有瀉肝清熱,殺蟲止癢的功效,適用于肝經郁熱型滴蟲性陰道炎. (3)知母黃柏湯:知母,黃柏各10克,牡丹皮,山萸肉各12克,山藥,澤瀉,茯苓各15克,生地黃20克.水煎服,每日1劑.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適用于肝腎陰虛型滴蟲性陰道炎.
2024-10-21 13: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根據你的情況一般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引起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候精神壓力過大、寒冷刺激、嗜煙酒或過度勞累等也會造成月經推遲現象。因此,建議你去正規的醫院進行相關的婦科檢查,了解原因。祝您健康!
2024-10-21 13:1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月經不調需要辯證寒熱虛實后對癥用藥.月經病的辨證,除根據月經之期,質,色,量,味等作為診斷的主要依據外,還應結合全身癥狀,以辨別病之寒,熱,虛,實.(1)虛證:月經病當中的虛證主要的有氣虛,血虛,脾虛,腎虛等.①氣虛:氣虛證常見于月經病的月經先期,月經量多,經期過長,經來質稀,經色淺淡,崩漏,經行頭暈,經行乏力等.全身癥狀有面色白,怕冷,精神萎靡,氣短聲低,頭暈目眩,心悸多汗等.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無力或濡.②血虛:血虛證常見于月經后期,月經量少,經來色淡,經來質稀,閉經,經行眩暈,經行心悸等.全身癥狀有面色萎黃,皮膚干燥,形體消瘦,頭目暈眩,心悸少寐,手足麻木,低熱,大便干燥等.唇舌色淡,舌體瘦薄,苔少.脈細弱,或細數無力.氣與血互相依存,關系密切,常會相互影響.氣血不足又往往與脾胃虛弱有關,辨證時應互為參考.③脾虛:脾虛多見于崩漏,經行量多,月經稀發,經行嗜睡,經行泄瀉,經行腹脹,經行嘔吐等.全身癥狀有面色萎黃或虛浮,倦怠乏力,口淡乏味,不思飲食或食后腹脹,大便溏薄等.舌色淡,舌體胖嫩或有齒痕,苔白滑.脈緩弱無力.值得注意的是脾與胃相表里,脾虛則胃弱,故脾胃虛弱的證候,往往同時出現.④腎虛:腎虛在月經病中最為常見,特別是在青春期與更年期月經病中尤為多見.腎虛有腎陰虛和腎陽虛之分.腎陰虛多見于月經量少,初潮或早或遲,青春期經亂,青春期月經稀發,年老經亂,經斷復行,老婦血崩,經行血尿等.全身癥狀有面色晦黯或面頰烘熱,顴紅,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大便干燥.舌質紅,少苔或無苔,或花剝苔,或舌有裂紋.脈沉細無力或沉細而數.腎陽虛常見于月經后期,經質清稀,月經過少,月經稀發,閉經,崩漏,月經初潮過晚,經行流涎,經行畏寒,經行浮腫,經行尿頻,經行腹瀉,經行腰痛等.全身癥狀有面色白,或有黯斑,畏冷,四肢不溫,精神不振,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性欲淡漠,五更泄瀉等.舌質淡嫩,苔薄白.脈沉遲微弱.腎陰虛與腎陽虛,二者之間常會互相影響,陰損可以及陽,陽損可以及陰.臨床上有相當多的病人是腎陰腎陽俱虛并見.(2)實證:月經病中的實證主要有氣滯,血瘀,痰濕等.①氣滯:氣滯常見于月經先后無定期,經質粘稠,經色紫黯,經行多少無定量,痛經,閉經,經行不寐,經行心煩,經行狂躁,經行腹脹,經行脅痛,經行胸痛,經行乳脹痛等.全身癥狀有精神郁悶,煩躁易怒,胸悶不舒,脅腹脹痛,頭脹目眩,夜臥多夢,善太息,神志異常,舌色黯,苔薄白或微黃,脈弦.②血瘀:血瘀多見于月經后期,經如牛膜,經來成塊,月經過少,經色紫黯,痛經,閉經,經行頭痛,經行昏厥,經行小腹痞塊等.全身癥狀有口干不渴,皮膚呈現肌膚甲錯,腹部刺痛,痛有定處.舌質紫黯,或舌邊有紫斑,脈沉弦或沉澀.③痰濕:痰濕內阻多見于月經后期,月經過少,月經稀發,經質粘稠,閉經,經行眩暈,經行嗜睡,經行乏力,經行癡呆,經行咳嗽,經行浮腫等.全身癥狀有頭重眩暈,口中淡膩,胸悶腹脹,飲食不振,泛惡欲吐,形體肥豐,周身沉困,大便溏薄.舌質淡,苔白膩.脈緩或滑,或沉滑或沉緩.(3)寒證:寒證在月經病中以虛寒證為多,屬寒實者鮮少.①虛寒:虛寒在月經病中多見于月經后期,經行量少,經來成塊,痛經,閉經,經行感冒,經行胃痛,經行身痛,經行纏腰痛等.全身癥狀有面色蒼白,唇色淡,口淡納呆,小腹冷痛,形寒怕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質淡,苔白潤.脈沉遲.②寒實:寒實證多見于月經病中的月經驟止,經來成塊,閉經,經行感冒,痛經,吊陰痛等.全身癥狀有惡寒顫栗,無汗身痛,關節酸痛,腹痛拘急,舌淡紅,苔薄白.脈緊.(4)熱證:月經病中的熱證有實熱與虛熱之分.①實熱:實熱多見于月經病中的月經先期,月經量多,經味腐臭,經行目衄,經行鼻衄,經行口渴,經行狂躁,經行咳血,經行便血,經行痤瘡,經行紫癜等.全身癥狀有面色紅,煩躁口干,或有發熱,大便干燥,或稀溏臭穢,小便黃赤.舌質紅絳,或干,苔黃.脈滑數有力.②虛熱:虛熱多見于月經病中的月經先期,經期過長,經色鮮紅,漏下淋漓,經行發熱,經行口糜,經行口鼻干燥,經行心悸,經行乏力,經行咳血等.全身癥狀有面色潮紅,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少寐多夢,盜汗,口咽干燥不渴.舌紅,苔少或無苔,或有裂紋.脈細數無力.以上從寒,熱,虛,實幾個方面敘述了月經病的辨證要點.在臨床實際當中,病情復雜多變,證候錯綜復雜,往往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氣病及血,血病及氣,多臟合病.因此,在辨證中應抓住主證,把握病機,分清主次緩急,作出正確的診斷,確立恰當的治則,遣擬適宜的方藥.
2024-10-21 16:1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近期月經不調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內分泌失調、精神壓力、不良生活習慣、婦科疾病、藥物影響等。 1.內分泌失調: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孕激素分泌異常,可能導致月經周期紊亂、經量改變。 2.精神壓力:長期處于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中,會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進而引發月經不調。 3.不良生活習慣:經常熬夜、過度節食或暴飲暴食、吸煙飲酒等,都可能打亂身體的正常節律,影響月經。 4.婦科疾病:像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等疾病,會直接影響月經的正常規律。 5.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避孕藥、抗抑郁藥等,可能干擾內分泌,導致月經不調。 總之,月經不調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出現月經不調的情況,應及時調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婦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性激素六項、B 超等,以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0-21 1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