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夏虎 主治醫師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
三級甲等
小兒心血管內科
-
子宮頸分內口和外口.內口上皮是一種纖細且會分泌黏液的紅色柱狀細胞,外口由粉紅色的鱗狀上皮覆蓋并襯墊著陰道.纖柔的柱狀上皮很容易受到感染,當發生長期慢性炎癥時,子宮頸外口的鱗狀上皮就會被柱狀上皮所覆蓋.柱狀上皮非常薄,如果見到下面的毛細血管及紅色間質,呈現出紅色區,并與周圍的鱗狀上皮有明顯的界限,這就是宮頸糜爛,宮頸糜爛也叫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編輯本段]癥狀 患宮頸糜爛后,會出現白帶增多,粘稠,偶爾也可能出現膿性,血性白帶,腰酸,腹痛及下腹部重墜感也常常伴隨而來,性生活時也可能會引起接觸性出血,異味的出現也是極有可能的. 檢查 宮頸糜爛確診流程醫生一般要做的化驗和檢查,第一步要做婦科常規白帶化驗,宮頸糜爛常伴有陰道炎,要先確診是什么病原體感染,主要有滴蟲,霉菌,細菌等病原體.第二步要做陰道鏡檢查,一般是要放大20~40倍.醫生可以用肉眼直觀地觀察宮頸的情況,并且在碘,醋的用藥下觀察宮頸上皮的變化.上面兩步是要醫生配合檢查的,醫生一般會去觸膜子宮和宮頸的變化,這個跟醫生的紅驗有關系的.如果宮頸糜爛比較嚴重,醫生會再次做TCT檢查,第三步TCT檢查,這個主要是排除宮頸糜爛癌變的檢查,從細胞水平上分析分泌物宮頸的情況,并看是否有可疑惡性病變.結果有可疑的話,醫生會進入第四步化驗檢查,第四步要取活組織做病理檢查,診斷癌變程度. ●飲食宜清淡 多吃水果蔬菜及清淡食物,并要注意休息. ●注意各關鍵時期的衛生保健 因為很多女性非常容易感染此病,所以一定要注意衛生保健,尤其是經期,妊娠期及產后期. ●保持外陰清潔 保持外陰清潔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應定期去醫院做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同時避免不潔性交. ●中藥療法 ①五月霜9克,麥麩草6克,羊膻適量.煎湯服用,也可用于滴蟲性陰道炎. ②云南白藥10克.用甘油調成軟膏狀,將軟膏涂于帶線棉球上,塞人陰道,緊貼宮頸糜爛處,12小時后,牽線將棉球取出(上藥前應先將陰道沖洗干凈),3天上藥1次,5次1療程,用藥期間避免性生活.
2024-10-22 04: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宮頸糜爛 2 度的治療方式選擇需綜合多方面因素,包括病情嚴重程度、癥狀表現、生育需求、患者身體狀況以及治療意愿等。 1. 病情嚴重程度:若糜爛面較深,伴有較多炎癥表現,可能手術效果較好;若相對較輕,可先嘗試保守治療。 2. 癥狀表現:若有明顯的白帶異常、接觸性出血等,手術可能更直接有效;癥狀較輕時,藥物治療有一定作用。 3. 生育需求:有生育計劃的患者,一般先考慮藥物等保守治療,以免手術影響宮頸機能。 4. 患者身體狀況:身體狀況良好,能耐受手術的,手術可作為選擇;身體較弱,藥物治療相對更安全。 5. 治療意愿:患者個人對不同治療方式的接受程度也會影響選擇。 總之,宮頸糜爛 2 度的治療方式并非絕對,應在醫生的詳細評估和建議下,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2024-10-21 13: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好宮頸糜爛是婦女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在已婚,體虛的婦女更為多見.其病因大多是由于性生活或分娩時損傷宮頸,使細菌侵入而得病.也有因為體質虛弱,經期細菌感染,而造成.現在我院對宮頸糜爛有一種治療方案叫BBT,是一次性修復的,具體手術方法就是:在B超動態觀察和引導下,通過自凝刀將射頻治療源經過陰道,準確定點地介入到人體的局部病變部位,自動精確地控制其治療頻率,時間和治療范圍,使病變局部組織產生生物高熱效應,然后使宮頸糜爛組織發生凝固,變性和壞死.使之得以消融,最后被正常組織吸收或自動排出.是前針對女性的良好治療方法
2024-10-21 13: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宮頸糜爛 2 度的治療方式選擇需綜合多方面因素,包括病情嚴重程度、癥狀表現、生育需求、患者身體狀況以及治療意愿等。 1. 病情嚴重程度:若糜爛面較深,伴有較多炎癥表現,可能手術效果較好;若相對較輕,可先嘗試保守治療。 2. 癥狀表現:若有明顯的白帶異常、接觸性出血等,手術可能更直接有效;癥狀較輕時,藥物治療有一定作用。 3. 生育需求:有生育計劃的患者,一般先考慮藥物等保守治療,以免手術影響宮頸機能。 4. 患者身體狀況:身體狀況良好,能耐受手術的,手術可作為選擇;身體較弱,藥物治療相對更安全。 5. 治療意愿:患者個人對不同治療方式的接受程度也會影響選擇。 總之,宮頸糜爛 2 度的治療方式并非絕對,應在醫生的詳細評估和建議下,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2024-10-21 1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