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多樣,包括痛經、月經異常、慢性盆腔痛、不孕、性交痛等。 1. 痛經:是最常見的癥狀,多為繼發性且進行性加重。 2. 月經異常:如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月經淋漓不盡。 3. 慢性盆腔痛:表現為長期的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4. 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影響盆腔微環境,導致卵子質量下降、排卵障礙等,從而引起不孕。 5. 性交痛:在性生活時會感到疼痛。 6. 腸道癥狀:可能出現腹痛、腹瀉、便秘等。 7. 泌尿系統癥狀:如尿頻、尿痛、血尿等。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癥狀因人而異,若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婦科檢查、B 超、腹腔鏡等檢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如孕激素、孕三烯酮、達那唑等)和手術治療。患者需在正規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2024-10-20 19: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很多女性在患病初期,由于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癥狀不了解,沒有積極的治療,導致病情加重而威脅身心健康。由此可見,癥狀或癥狀嚴重程度是選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方法的重要依據。下面為大家具體介紹子宮內膜異位癥有哪些臨床表現?一、痛經: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導師劉穎教授認為,痛經是常見而突出的癥狀,多為繼發性,而且疼痛會隨著月經周期而加重。有的痛經較重難忍,需要臥床休息或用藥物止痛。二、月經過多: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調。三、不孕: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常伴有不孕。常因輸卵管周圍粘連,導致管腔堵塞,或因卵巢病變影響排卵的正常進行而造成不孕。四、性交疼痛: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于子宮直腸窩、陰道直腸隔時,都會出現性交痛。五、大便墜脹:大便墜脹為子宮直腸窩及直腸附近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典型癥狀,患者在月經前后感到糞便通過直腸時疼痛難忍。(當發現自身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時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避免引發其他頑固性婦科疾病,可以借助藥物調理,選擇一些較好的,像“溫宮內異湯”類中草藥物;生活中需要從飲食、作息、運動等方面進行改善,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2024-10-20 19: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子宮內膜生長于子宮腔以外而引起的病變和癥狀,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于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即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患者如受孕,異位內膜可有蛻膜樣改變。這種異位內膜雖在其他組織或器官內生長,但有別于惡性腫瘤的浸潤,本病發生的高峰在30~40歲。子宮內膜異位的實際發生率遠較臨床所見為多。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子宮腺肌癥多數患者伴有痛經,但臨床上也有不痛經的,需要提醒的是,臨床癥狀代表不了病情輕重,還是要依靠檢查單來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子宮腺肌癥腰腹部酸痛嚴重時,進行腰腹部按摩,增加舒適感。月經來潮前用熱水坐浴,熱敷下腹部,每天2次,喝熱飲料,減輕疼痛。一旦發現類似癥狀要及時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切勿拖延給身體帶來嚴重危害。
2024-10-20 19:3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子宮內膜異位癥西醫治療方法有手術和藥物兩種:一是藥物治療,主要是口服激素,即假孕和假絕經療法,就是人為的造成閉經和絕經,這會帶來很多的副作用,引起肝腎功能的損傷,另外,一旦停了藥以后,復發率很高,而且停了藥還會反彈,所謂反彈,就拿痛經來說,吃藥以前痛經,停了藥以后反而痛得更厲害,而卵巢囊腫反而生長的速度比用藥以前還要快,二是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半根治治療和根治治療,保守治療是保留生育功能,只把子宮內膜異位的病灶結節切除掉,恢復它正常的解剖生理功能,使患者能夠懷孕,半根治手術治療就是切除子宮、一側卵巢和全部的盆腔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但也是又復發率的,根治性手術是切除子宮、雙側卵巢但會造成更年期綜合癥,嚴重的影響女性朋友的生活質量。另外也可以用中醫的辨證施治方法,治療原則是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總的原則來講,是通過用中藥,使異位的包塊要逐漸的液化.縮小、吸收,臨床癥狀會隨著異位包塊的縮小而減輕,或者全部消失。
2024-10-20 19:3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種植學說(30%):最早(1921)有人認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系子宮內膜碎片隨經血逆流,通過輸卵管進入盆腔而種植于卵巢或盆腔其他部位所致,臨床上在月經期行剖腹探查時可在盆腔中發現經血,且經血中查見子宮內膜,剖宮手術后所形成的腹壁疤痕子宮內膜異位癥,是種植學說的好例證。漿膜學說(25%):亦名化生學說,認為卵巢及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系由腹膜的間皮細胞層化生而來,副中腎管是由原始腹膜內陷發育而成,與卵巢的生發上皮,盆腔腹膜,閉鎖的腹膜凹陷,如腹股溝部的腹膜鞘狀突(努克管),直腸陰道隔,臍等,都是由體腔上皮分化而來,凡從體腔上皮發生之組織,均有潛在能力化生成幾乎與子宮內膜不能區分的組織,因而腹膜間皮細胞可能在機械性(包括輸卵管通氣,子宮后位,宮頸阻塞),炎性,異位妊娠等因素刺激下,易發生化生而成異位癥的子宮內膜,卵巢表面的生發上皮因屬原始體腔上皮,更具有分化的潛能,在激素,炎癥的影響下就可分化成胚胎時所能形成的各種組織,包括子宮內膜,卵巢是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中最易累及的部位,用化生學說很易解釋,種植學說不能解釋超越盆腔以外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原因。免疫學說(25%):1980年Weed等報道,異位內膜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巨噬細胞內含有鐵血黃素沉著及不同程度的纖維化,他們認為是由于異位內膜病灶做為異物,激活了機體的免疫系統所致,此后,許多學者從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等方面探討內異癥的病因及發病機理。一、細胞免疫功能缺陷1、T淋巴細胞功能缺陷;2、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killercell,NK)功能缺陷:NK細胞是一群異質性多功能的免疫細胞,其功能特征是不需抗體存在,不需經抗原致敏,即可殺傷某些腫瘤細胞或病毒感染細胞,在體內免疫監護中起重要作用。二、體液免疫功能缺陷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組織發生的理論還有:①淋巴播散學說,認為子宮內膜可經淋巴道播散,先后有人發現宮旁淋巴結及髂內淋巴結中含有子宮內膜組織,但這一學說的弱點在于區域性淋巴結中央很少見到內膜組織,常發部位也不符合正常的淋巴引流;②血流播散學說,根據文獻報道,在靜脈,胸膜,肝實質,腎臟,上臂,下肢等均曾發現過異位的子宮內膜,一些學者認為最大可能是內膜經過血流播散至上述組織,器官而致,且曾在兔肺內引起實驗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但有人認為這些情況,雖可能是通過血行播散所致,但局部化生這一因素仍不能排除,因胸膜亦由體腔上皮分化而來,在胚胎期產生胚芽及中腎管時,有可能發生體腔上皮異位于其中,日后組織可化生而在各該部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不論異位子宮內膜來源如何,其生長均與卵巢內分泌有關,臨床資料可以說明,如此癥多半發生在生育期婦女(30~50歲占80%以上),且常并發有卵巢功能失調,切除卵巢后,則異位內膜萎縮,異位子宮內膜的生長主要依靠雌激素,妊娠期孕激素分泌較多,異位內膜即受到抑制,長期口服合成孕激素如炔異諾酮,造成假孕,亦可使異位內膜萎縮。病理改變:1、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內膜由基底部向肌層生長,局限于子宮,故又名子宮腺肌病,異位的子宮內膜常彌散于整個子宮肌壁,由于內膜侵入引起纖維組織及肌纖維的反應性增生,使子宮一致性脹大,但很少有超過足月胎兒頭大者,不均勻或局灶型分布者一般以后壁多見,由于局限在子宮一部,往往使子宮不規則增大,酷似子宮肌瘤,切面可見增生的肌組織亦似肌瘤呈漩渦樣結構,但無肌瘤所具有與周圍正常肌纖維分開的包膜樣組織,病灶中間有軟化區,偶可見到散在的含有少量陳舊積血的小空腔,鏡檢所見的內膜腺體與子宮內膜腺體相同,其周圍由內膜間質所包繞,異位內膜隨月經周期而改變,但分泌期改變不明顯,表示異位的內膜腺體受孕激素影響較小,當受孕時,異位內膜的間質細胞可呈明顯蛻膜樣變,已如上述。2、間質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特殊類型,較少見,即異位的內膜僅有內膜間質組織,或子宮內膜侵入肌層后間質組織發展的范圍及程度遠遠超過腺體成分,一般子宮一致性增大,異位細胞散布于肌層或集中在某一區域,色黃,常具有彈性橡皮樣硬度,較肌瘤軟,在切面往往可以看到索狀小蟲樣突起,就可據以確立診斷,異位組織亦可向宮腔發展形成息肉狀腫塊,多發性,表面光滑,蒂寬與子宮肌壁有較大面積的直接連系,并可由宮壁向宮腔或沿子宮血管向闊韌帶內突出,向宮腔突出者致成月經過多甚或絕經后流血;向闊韌帶突出者可經婦科雙合診查出,間質性子宮內膜異位癥可有肺播散,甚至在切除子宮數年后還能發生,由于這種特點,有人認為間質性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低底惡性的肉瘤。3、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內膜侵犯子宮以外的組織(包括由盆腔侵犯子宮漿膜層的異位內膜)或器官,常累及多個器官或組織。卵巢為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常發生的部位,占80%,其次為子宮直腸窩之腹膜,包括子宮骶韌帶,子宮直腸窩前壁相當于陰道后穹窿部位,子宮頸后壁相當于子宮頸內口處,有時異位內膜侵犯直腸前壁,使腸壁與子宮后壁及卵巢形成致密粘連,術中很難分離,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也可侵入直腸陰道隔而在陰道后穹窿粘膜上形成散在的黑紫色小點,甚至可形成菜花樣突起,酷似癌瘤,經活檢才能證實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此外如前所述輸卵管,宮頸,外陰,闌尾,臍,腹壁切口,疝囊,膀胱,淋巴結,甚至胸膜及心包膜,上肢,大腿,皮膚皆可能有異位內膜生長。子宮直腸窩處異位子宮內膜,亦可在腹膜上形成紫黑色出血點或積血小囊,包埋在粘連嚴重的纖維組織中,鏡檢可見典型的子宮內膜,該處異位的內膜組織尚可向直腸陰道隔及子宮骶韌帶擴展形成觸痛性堅實結節,或穿透陰道后穹窿粘膜,形成藍紫色乳頭狀腫塊,經期可出現許多小出血點,如直腸前壁受累,則可發生經期大便疼痛,有時內膜病變圍繞直腸擴展形成狹窄環,與癌瘤極為相似,腸道受侵約占內膜異位癥10%左右,病變常位于漿膜及肌層,很少粘膜受侵而發生潰瘍,偶有由于在腸壁形成腫塊或造成纖維性狹窄或粘連引起腸管過度屈曲而發生腸梗阻,并可發生刺激癥狀,如間歇性腹瀉,月經期更加重。
2024-10-21 11:2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子宮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長繁殖而形成的一種婦科疾病。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于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子宮內膜異位癥即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有時與病變程度很不相符,臨床表現很嚴重的患者,其病變可能是輕度的或局限的,而病變廣泛甚至盆腔解剖結構嚴重變形的患者,其臨床表現卻很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