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夏虎 主治醫師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
三級甲等
小兒心血管內科
-
1、月經改變: 當子宮生長腫瘤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子宮肉瘤、絨毛膜癌時,可出現月經的異常,包括月經量過多,周期紊亂失去規律,月經持續時間延長,淋漓出血等。卵巢的某些腫瘤如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能分泌雌性激素,干擾月經周期,引起月經異常。 2、絕經后出血: 在閉經的第一年內,有時會偶有陰道出血。如停經1年以上又有陰道出血則稱為絕經后出血。絕經后出血原因很多,大多數情況下是由良性疾病引起,但決不能忽視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可能,雖然有時出血量并不多。 3、腹痛: 卵巢腫物扭轉、破裂或感染,子官粘膜下肌瘤自宮口脫出或肌瘤變性,均可引起較劇烈的下腹痛。 4、腫物: 可生長在生殖器官的任何部位。一般是本人偶然發現。這些腫物即使無任何癥狀,也是一種不正常現象,大多是長了腫瘤。5、飲食及大小便改變: 卵巢癌的最初表現可能僅有腹脹、納差以及消化道癥狀,腫瘤壓迫或侵犯膀胱和直腸可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大便干燥等。當出現上述癥狀時,病人應及時就診,不可因癥狀輕能忍受而消極觀察以致貽誤治療。但也要知道上述癥狀并非腫瘤所特有,大多仍為良性疾病所引起,病人不必過分擔心。 6、陰道異常分泌物: 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宮頸內膜的分泌物及陰道滲出物形成白帶,一般量不多,并隨月經周期變化。當女性生殖道發生腫瘤,腫瘤出現壞死、破潰,可出現水樣、血性和米湯樣白帶,如合并有感染,可有臭味。白帶異常可能是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或輸卵管癌的表現。 7、繼發性貧血: 若患者長期月經過多可導致繼生貧血,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癥狀。 8、低糖血癥: 空腹血糖低,意識喪失以致休克,經葡萄糖注射后癥狀可以完全消失。腫瘤切除后低血糖癥狀即完全消失。治療方法:手術治療法雖然見效快,但是容易復發,不能除根,建議用中藥保守治療,其中效果比較好的是“軟堅化瘤膏”依托中醫黑膏藥劑型載藥量大之優勢,以一系列清熱化濕、軟堅散結、行氣活血之劑入藥,可針對各種證型之子宮肌瘤而強效行滯祛瘀,并滋陰益腎以扶正固本,進而實現徹底治愈之功效。
2024-11-25 02: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子宮肌瘤的癥狀表現多樣,常見的有月經異常、腹部腫塊、白帶增多、下腹墜脹、尿頻尿急等。 1.月經異常:可能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出血。這是由于肌瘤使宮腔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影響子宮收縮所致。 2.腹部腫塊:當肌瘤較大時,可在下腹部摸到腫塊,質地較硬,尤其在清晨膀胱充盈時更明顯。 3.白帶增多:肌瘤使宮腔面積增大,腺體分泌增加,導致白帶增多。若伴有感染,可出現膿性或血性白帶。 4.下腹墜脹:肌瘤較大或生長部位較低時,可產生下腹墜脹感,甚至引起腰酸背痛。 5.尿頻尿急:肌瘤壓迫膀胱,可引起尿頻、尿急,甚至排尿困難。 6.不孕或流產:較大的肌瘤可能影響宮腔形態,妨礙受精卵著床或導致流產。 總之,子宮肌瘤的癥狀因肌瘤的大小、數量、位置等因素而異。若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超聲檢查等,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1-24 13: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子宮出血為子宮肌瘤的主要癥狀,出現于半數或更多的患者.其中以周期性出血(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者月經周期縮短)為多,約占2/3;而非周期性(持續性或不規則)出血占1/3.出血主要由于壁間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引起.周期性出血多發生在壁間肌瘤,而粘膜下肌瘤則常常表現為不規則出血.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個別病例月經量反而減少.肌瘤所致出血量多的原因:①肌瘤患者常由于雌激素過高而合并子宮內膜增殖及息肉,致月經時量多;②肌瘤所致子宮體積增大,內膜面積增加,出血量過多和出血過久.尤粘膜下肌瘤時,粘膜出血面積可達225cm2以上(正常約15cm2);③粘膜下肌瘤,粘膜表面經常潰爛,壞死,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而引起淋漓不斷出血;④壁間肌瘤,影響子宮收縮及絞鉗血管作用,或粘膜下肌瘤內膜剝脫而本身無法收縮,均致出血量多及持續時間延長;⑤較大肌瘤可合并盆腔充血,使血流旺盛而量多;⑥更年期月經不調.月經量過多或者經期延長均可單獨存在或合并出現.若與月經周期縮短(過頻)同時存在,則可在短時間內丟失大量血液而致嚴重貧血.粘膜下肌瘤脫出于陰道內呈非周期性出血,量可極多.大的息肉狀肌瘤亦常引起持續性的流血.
2024-11-24 13:4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其發生與雌激素過多和長期刺激(如與反復多次人流)等原因有關,大多數可以早期發現.如果女性出現下例5種情況,要引起警惕,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 (1)月經改變.如果你的正常月經周期發生變化,經血量增多,經期延長及月經不規則時需考慮. (2)疼痛.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大多數無疼痛感覺,但是還有少部分人在肌瘤發生感染或子宮變形后,可以出現下腹部疼痛. (3)腫塊.在下腹部能摸到腫塊,特別在膀胱尿液充盈的情況下腫塊觸摸更明顯. (4)壓迫感.在子宮肌瘤的患者中,大部分人可無任何感覺,然而,如果肌瘤位置較低,即使腫瘤不大,也可壓迫鄰近器官如壓迫膀胱時,出現排尿困難;如壓迫直腸可發生排便困難;如壓迫輸尿管可以出現腰酸背痛等癥狀. (5)不孕.在子宮肌瘤的患者中,有少數可引起不孕現象,其原因是肌瘤導致子宮變形,使受精卵著床不利. 如果一旦發現上述1,2種現象,應抓緊時間到醫院進一步診治.
2024-11-24 13:4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1)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多見于大的肌壁間肌瘤及粘膜下肌瘤,肌瘤使宮腔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并影響月經期子宮收縮止血,此外肌瘤可能使腫瘤附近的靜脈受擠壓,導致子宮內靜脈叢充血與擴張,從而引起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粘膜下肌瘤癥狀更為明顯。如粘膜下肌瘤伴有壞死感染時,可有不規則陰道出血或血樣膿性排液。長期經量增多可繼發貧血,出現乏力、心悸等癥狀。(2)下腹包塊:肌瘤較小時在腹部摸不到腫塊,當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時可從腹部觸及質硬的包塊,清晨平臥時更加明顯。巨大的粘膜下肌瘤可脫出于宮頸外甚至陰道外,患者可因外陰脫出腫物就診。手術仍是子宮肌瘤最常用的治療手段。主要分為子宮切除術和肌瘤剔除術[2
2024-11-24 1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