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翠娟 主任醫師
陽江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月經前兩天小腹疼痛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生理性痛經、盆腔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腹部著涼等。若疼痛劇烈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8-08-12 08:18
1.生理性痛經:月經來潮前,體內前列腺素增加,導致子宮收縮,引起疼痛。可通過熱敷、休息緩解,疼痛嚴重時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等藥物。
2.盆腔炎癥:盆腔存在炎癥感染,會在經前出現小腹疼痛,還可能伴有發熱、白帶異常。需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甲硝唑等治療,遵醫囑用藥。
3.子宮內膜異位癥: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經期前可引發疼痛。確診后根據病情選擇藥物或手術治療。
4.子宮腺肌?。鹤訉m肌層內存在異位的內膜腺體和間質,導致經前腹痛。治療包括藥物(如達那唑)和手術等,需遵醫囑。
5.腹部著涼:寒氣侵襲腹部,使氣血運行不暢,引發疼痛。注意保暖,可適當喝紅糖水。
月經前小腹疼痛的原因多樣,若癥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原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與全內雌激素/孕激素的比值升高有關,體內雌激素過多或相對過多,致使體內水鈉潴留面出現水腫、頭痛等癥狀。此外,平時情緒緊張、急躁、憂郁的人也易發生經前期緊張綜合征。這種不適一般于月經不潮前7-14天開始出現,在行經前2-3天加重,表現為精神緊張、神經過敏、煩躁易怒或憂郁、全身乏力、易疲勞、失眠、頭痛、思想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有的人還可以出現手、足、面部浮腫,下腹墜脹、疼痛以及乳房脹痛等。這些精神癥狀和水鈉潴留癥狀,在月經來潮后消失或明顯減輕首先要解除精神上的緊張與思想上的負擔,坦然地對待月經來潮,盡量做到寬慰、放松。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飲食要少鹽,生活要有規律,多參加一些文娛和體育活動,就可使癥狀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2016-05-14 01:1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你的情況屬于痛經的表現,痛經是常見的女性疾病。建議你首先要養成合理的良的飲食習慣,如充分補充礦物質,保持飲食均衡,避免食物過甜或咸,盡量多餐,應多吃蔬菜、水果、雞肉、魚肉,少食咖啡、茶、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
2016-05-14 01:2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來月經了沒,如果沒有有可能是來月經的前兆。
2016-05-14 0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