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孩子營養不良可能由飲食不均衡、消化吸收不良、慢性疾病、遺傳因素、運動量不足等導致。 1. 飲食不均衡:孩子挑食、偏食,攝入的營養種類不全或量不足。應保證食物多樣化,包括蔬菜、水果、肉類、蛋類、奶類等。 2. 消化吸收不良:孩子腸胃功能弱,影響營養吸收。可適當補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健脾的藥物,如醒脾養兒顆粒。 3. 慢性疾病:如慢性腸胃炎、貧血等,消耗身體營養。需治療原發疾病,如腸胃炎使用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等藥物。 4. 遺傳因素:某些遺傳代謝疾病可能影響營養代謝。需進行基因檢測,明確診斷后針對性治療。 5. 運動量不足:缺乏運動影響食欲和代謝。應增加孩子戶外活動時間。 總之,孩子營養不良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家長要關注孩子的飲食、健康狀況和運動情況,如有必要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醫。
2024-11-24 16: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病情分析:有的寶寶一見飯菜就跑得遠遠的,好像跟菜飯有仇。這是典型的厭食癥,出現厭食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可能是由于缺鋅、鐵、鈣,有的可能是貧血、胃病、消化不良等引起的。過分溺愛和不當的喂養方式也可能造就孩子厭食。媽媽要自我檢討,是不是平日里為孩子準備的食物太單調,而且沒有規律;或者是放縱孩子胡亂吃零食,養成了不愛吃飯的壞習慣。另外,還有一些早產兒、有遺傳性疾病因素的寶寶,如果缺少相對特殊和合理的養護,也會使體重過輕。 度身定做“長肉”計劃 先給孩子做全面檢查,然后再調整膳食結構,改善喂養辦法,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通過身體的全面檢查,媽媽可以了解寶寶的消化系統、脾和胃等健康狀況,病癥嚴重的話,可以按照醫囑適當用藥,而對于鋅、鐵、鈣和貧血等輕微缺乏者主張用食物補充。同時,讓餐桌熱鬧起來。大部分的寶寶過瘦跟營養膳食結構不合理、喂養方式不當、飲食習慣沒有規律有關。畢竟在這個階段,寶寶的成長動力主要依靠營養素的攝入。每天的食物應保證盡量多樣化,谷物、肉類、豆類和蔬菜應該合理搭配,讓寶寶重拾對餐桌的期待。而奶類、蛋類、肉、魚和豆類等不但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還富含多種營養成分,這樣才能搭配出合理、科學的膳食。生活調理:
2024-11-24 16: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孩子患有營養不良后,應及時給予營養物質的調整和補充。許多父母們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存在營養不良狀況,就立即每天給孩子進食多種多樣的高蛋白,高糖或高脂肪食物,這是十分不妥當的。因為這類孩子(尤其是重度營養不良孩子)大多都伴有消化能力的減退,按上述方法給孩子補充營養往往是適得其反的。所以,遵照“循序漸進、逐步充實”的原則是十分重要的。營養的補充以蛋白質為主,如牛奶、羊奶、豆漿、魚粉、肉末、肝末等。同時應補充適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其中脂肪的補充最初應采用少量的植物油(如熟的豆油、花生油或麻油)。碳水化合物可用米湯、粉糊、粥類和糕餅等。維生素除來源于上述食物外,蔬菜及菜汁、果汁等食物中的含量亦較多。此外,還可按醫囑給孩子定時服用一些中藥或強化食品,但不宜過多過濫。須提醒家長的是,對孩子營養物質的調整和補充,一定要有計劃地進行。孩子營養狀況愈差,開始補充營養物質的種類和量應愈少。如對重度營養不良的孩子,起初補充蛋白質時應采用脫脂牛奶、豆漿或魚粉、魚糊,而不宜采用全脂奶或過多的蛋、肉類。此外,對營養不良的孩子還應注重病因治療,并加強預防感染等一系列措施。
2024-11-24 16:0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首先保證蛋白質的供應,早上晚上各250CC的牛奶,早上可以加一碗粥,一點咸菜,吃飯不好分為偏食和吃的不多,如果是偏食不能姑息,尤其是偏食某一類食物,一定要吃的雜,什么都要吃,如果只是偏食某種食物中的某一個,找到替代的食物就可以,不用強迫。如果是吃的少,就要適當的加大孩子的運動量,讓代謝旺盛起來,達到食物的充分運化,營養才能循環和被利用。上午下午各加一個蘋果或者其他水果,中午要多吃,而且種類要多,晚上可以吃一些粗糧。如果想徹底的改變孩子的飲食,就給孩子報一個強體力的班,足球,籃球,跆拳道都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孩子到時候吃飯肯定狼吞虎咽的,絕對有效。
2024-11-24 16:0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家中的寶寶不肯在吃飯的時間里乖乖地吃飯,與父母本身的態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肚子餓了,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因此,寶寶“拒絕吃飯”的理由多數來自想與父母做“權利之爭”。由于父母對孩子不肯吃飯的行為不了解及不放心,聰明的孩子們便會抓住父母的弱點,以不吃飯的行為做為與父母交換條件的籌碼,歐姿秀老師表示,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具有: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為能力,如此才能正確的因應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的問題。父母應該避免的態度父母除了不要讓孩子察覺自己對他不肯吃飯的行為產生擔心及焦慮的心態之外,也應該避免出現以下的態度:1、家中存放過多的零食:如果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吃零食,一到應該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飯,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2、放任孩子邊吃邊玩:孩子邊吃邊玩的結果,便會延長吃飯的時間,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刻到了,寶寶卻因此而還不餓,當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來吃飯了。3、不愉快地吃飯時刻:許多的職業父母在自己趕著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要求寶寶吃快一點,如此便會使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排斥吃飯。4、以利誘的方式對待:父母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成就的價值觀。讓孩子喜歡吃飯的秘訣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2、固定的開飯時刻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并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4、促進孩子的食欲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動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孩子都喜歡擁有屬于自己獨有的東西,替孩子買一些圖案可愛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好效果。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面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孩子不但能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在喂孩子吃飯時,加入一些輕松、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解決,不要隨意的根據自己或寶寶的需要而改變什么.
2024-11-25 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