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感染、飲食不當、腸道疾病等。治療方法包括調整飲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使用藥物、治療原發疾病等。 1.調整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 2.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多喝水,可適量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以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3.使用藥物: 蒙脫石散:能吸附腸道內的毒素和病原體,保護腸黏膜。 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 鹽酸小檗堿:對腸道感染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4.治療原發疾?。喝绻羌毦腥緦е碌母篂a,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如諾氟沙星;如果是腸道炎癥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可能需要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等藥物。 5.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體恢復。 總之,腹瀉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因和癥狀。在治療過程中,如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0 18: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腹瀉的原發疾病或病因診斷主要須從病史、癥狀、體征、常規化驗特別是糞便檢驗中獲得依據。許多病例通過仔細分析病史和上述檢查的初步結果,往往可以得出正確診斷?!≈畏ǎ翰捎脝渭児薹ɑ蚍笏猓ń┕薹?。灸罐法、溫水(姜、蒜水)罐法、徐藥罐法等,留罐十至十五分鐘(嬰幼兒留罐約二分鐘),每日一次,病情明顯緩解后改隔一至二日施術一次。
2024-10-10 18: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小名 住院醫師
家庭醫生診所
其他
內科
-
我們是紅白細胞都有,一天20次,拉到粘液加血。吃的思密達,金雙歧,同時飲食控制(奶稀釋一倍),4-5天就好了。寶媽注意藥的用法,很重要。思密達要空腹,必須用50-100ML水沖服;2小時候,飯后喂金雙歧。飲食控制也很重要,要么稀釋奶,要么用腹瀉專用奶粉
2024-10-10 18:4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需要考慮腸炎的表現,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胃腸炎.可以考慮到醫院消化科做個腸鏡檢查,如果確診,麥片酸奶蜂蜜或牛奶平時不要在飲用了,在生活方面需要注意,1、注意飲食衛生2、忌吃油膩食物。3、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4、忌生吃大蒜。
2024-10-10 18:4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小兒腹瀉常見的類別一般有以下五種:1.生理性腹瀉:有的嬰兒出生不久就出現黃綠色的稀便,大便次數也多,但精神很好,沒有嘔吐,食欲始終很好,隨著年齡增長,在添加輔食后腹瀉自然消失。有生理性腹瀉的小兒,通常在攝取牛奶或雞蛋等異體蛋白質后,甚至在受到日曬、風吹或衣服的磨擦后,易發生皮膚濕疹、體溫升高等現象。2.飲食不當:由飲食不當導致的腹瀉無季節性,是由于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養不當造成的。如食物中缺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食物易在腸道內發酵而造成腹瀉。嬰兒進食過多、過少、不定時喂養,或過早進食大量淀粉類和脂肪類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換食物種類,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有發熱、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大便呈稀糊狀、蛋花湯樣或水樣,甚至帶有粘液。3.氣候因素: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強;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嬰兒吃奶多,又增加了消化道負擔,這些均易誘發腹瀉。這種腹瀉有明顯的氣候因素,所以天涼時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和衣服增減,尤其到戶外活動要更加注意。天熱時要及時給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同時要有必要的降溫措施。如果出現這種腹瀉,只要在飲食上稍加調理即可痊愈。4.細菌性腸炎或痢疾:是由細菌侵入腸胃道引起的腹瀉。輕的常無發熱或僅有低熱,大便次數增加,混有膿血;重的可突發高熱,面色蒼白,抽搐,四肢發冷,脈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因為發病很急,腸道的病變還未形成,病兒不但沒有腹瀉,有時還可便秘。此時的發熱癥狀和腦膜炎、敗血癥很難區別。1歲以內的嬰兒患菌痢癥狀往往不典型,表現無熱或低熱,每天排3~5次水樣大便,易誤診為消化不良。5.病毒性腹瀉:多為輪狀病毒所致,大多發生在每年的8~11月,9月為發病高峰,又稱“秋季腹瀉”。常見于6~18個月齡的嬰兒。秋季腹瀉起病急,體溫升高在38~40℃之間,同時有感冒癥狀,在發病當天就有腹瀉。由于大便量多,常像水一樣沖出來,因此患兒很快就出現眼眶凹陷、口唇干燥等脫水癥狀?;純河袊乐乜诳矢泻涂摁[不安等現象。小兒腹瀉的治療一般沒有什么特效藥。治療的重點就是給孩子補充液體,即水和電解質。補充液體的方法首選高效又價廉的口服補液鹽,它服用起來很方便,價格也不貴,在普通藥房都能買到。2歲以下孩子每腹瀉一次,服口服補液鹽50~100毫升,起到防治脫水的作用。也可用米湯加鹽溶液代替。具體配方是:米湯500毫升,白糖10克,細鹽1.75克(一啤酒瓶蓋的一半),按每公斤體重20~40毫升,4小時內服完;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如果孩子對口服補液不耐受,或腹瀉程度加重,就應該帶孩子去醫院,用靜脈輸液的方法補液,以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的紊亂。切不可亂用抗生素,以防不良后果。在腹瀉的時候,多多少少都要伴有腸道菌群的紊亂。所以孩子可以服用一些腸道微生態制劑,還有一些黏膜保護劑。腸道微生態制劑的目的在于恢復腸道正常菌群,重建腸道天然生物屏障保護作用。常用的有:培菲康、金雙歧、媽咪愛等。腸黏膜保護劑“思密達”可縮短腹瀉病程,效果良好。另外可適當補充鋅劑,如葡萄糖酸鋅、硫酸鋅等。中醫推拿按摩及中藥治療小兒腹瀉也有良好的療效。要特別注意的是,小兒腹瀉,盡可能不要用抗生素,因抗生素可使孩子腸道菌群失調,造成腹瀉遷延不愈。如果孩子腹瀉3天仍不見好轉,或者出現腹瀉次數和量的增加、不能正常飲食、頻繁嘔吐、發熱、明顯口渴、糞便帶血等癥狀時,就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避免并發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嚴重可危及患兒生命,或者導致病情遷延,造成患兒營養不良,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小兒腹瀉的預防和護理:1.注意衛生清潔食品應新鮮、清潔,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保持飲用水潔凈,孩子及其看護人都應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2.堅持母乳喂養尤其出生后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喂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3.注意飲食質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應注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于消化和吸收。4.防止受涼尤其是腹部受涼。孩子因消化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特別是腹壁及腸道缺乏脂肪“保暖層”,因而容易受較涼空氣的刺激而引起腸蠕動增加,導致便次增加和腸道水分吸收減少,大便稀溏,病毒也容易乘虛而入。5.應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只要孩子不出現頻繁嘔吐,應鼓勵孩子多進食,以流質和半流質食物為主,如奶類、米湯、粥。6.調節好飲食,輕者不必禁食,可適當減少哺乳的次數,縮短喂乳的時間,停吃牛奶、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飲用淡鹽水、米湯、稀藕粉等。病癥重的應禁食6~12小時,如禁食一定時間后癥狀緩解,可逐步恢復飲食?;謴惋嬍潮仨氂缮俚蕉啵上〉綕猓胁豢刹僦^急
2024-10-11 0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