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寶寶大便帶血可能是由于腸道感染、肛裂、過敏、腸套疊、血液疾病等原因引起。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1.腸道感染:病毒或細菌感染腸道可導致寶寶大便帶血。常見的如輪狀病毒、大腸桿菌等。治療通常包括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使用抗病毒或抗生素藥物,如利巴韋林、阿莫西林等,但需遵醫囑。 2.肛裂:寶寶大便干燥、排便費力時可能引起肛裂出血。要調整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保持肛門清潔。必要時使用局部潤滑劑,如開塞露。 3.過敏:食物過敏可能引發腸道炎癥和出血。需排查過敏原,避免食用過敏食物。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 4.腸套疊:這是較為嚴重的情況,寶寶會有陣發性哭鬧、嘔吐等。需要及時就醫,可能通過空氣灌腸等方法治療。 5.血液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會導致凝血功能異常。需進行血液檢查,明確診斷后采取針對性治療,可能會用到糖皮質激素等藥物。 總之,寶寶大便帶血的原因多樣,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癥狀,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對癥治療。
2024-10-10 18:5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在孩子的糞便中發現血絲時,有兩個主要問題需要考慮。首先要確定糞便中異常顏色的原因;其次是消除擔心和害怕心理,后者可能是更重要的。成年人都知道,不正常的便血多是癌或其他嚴重疾病的潛在信號。兒科醫生認為孩子糞便中的血絲不會是癌,也不認為存在嚴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所造成的原因往往都是良性的。我們經常發現孩子,特別是輕微腹瀉的孩子,常拉出象血一樣的糞便,實際上這是食物或藥物中的顏料染上的,每當產生懷疑時,可化驗糞便,這樣可以消除父母的疑慮。如果糞便里的紅色物質確實是血,而且是以條紋出現,糞便又非常硬,或孩子在排便中顯出疼痛,那么就可能是因肛裂出的血,大多數糞便帶血的病例都是這個原因。用熱水洗澡,調節飲食量,再配合藥物治療,可有良好的效果。發現孩子糞便中有血的第三類原因是許多不同感染所引起的腹瀉。這種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腹瀉,有時會出現一種短暫的但又引人注目的血性糞便。孩子可能會發高燒,不僅便里有血,偶爾還有膿、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當兒科醫生看到這種病情時,首先會仔細觀察是否有脫水的癥狀,然后再做化驗,不僅要確定腹瀉和出血的原因,測定血細胞數,還要做糞便的培養和涂片,以找出特殊感染的證據。某些腹瀉可用抗生素來治療,因此所有患這種疾病的病人都要由醫生診斷和治療,特別要注意急性均痢。
2024-10-10 18:5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孩子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大便帶血就是其中一種,那么寶寶大便帶血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介紹一下: 大便帶血是怎么回事——血混于大便內 若血混于大便內,說明血來自直腸以上,包括: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及結腸等。混入大便內血為鮮紅色,應考慮是否存在維生素K缺乏(出血量較大,會導致出血性貧血)、腸套疊(孩子一定伴有明顯的腹痛,哭鬧不止)、息肉(會出現持續少量出血,只有特殊腸道造影才能確診)以及正常腸粘膜代謝性脫落(孩子沒有任何異樣表現,生長發育正常)等。 混入大便內血為咖啡色,應考慮出血部位來自于胃。因胃內的胃酸可以使紅細胞破壞,形成咖啡色。 大便帶血是怎么回事——血浮于大便的外表 若血浮于大便的外表,說明出血部位來自直腸或肛門。主要原因是因為大便干燥、肛門或直腸狹窄,排便時造成的機械性損傷所致。由于大便在直腸上部已經形成,直腸下部的出血只能浮于大便表面。外科醫生的肛門指檢可以幫助確定診斷。若問題較輕,采用保守治療,數月后一般能自行緩解;若問題較為嚴重,可能會采取機械擴張的治療;十分嚴重者才需要手術治療。如您還有任何的疑問,可以點擊咨詢,謝謝。
2024-10-10 18:5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瀉血”,以血便或便后下鮮為特征。多見于上消化道潰瘍出血、胃腸息肉、小腸出血、腫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性傳染藥、寄生蟲等。此處指的是由于痔瘡破損、肛裂、肛竇炎、直腸結腸粘膜損傷引起的便血。大便軟而成形或硬結,鮮血附著于糞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鮮紅,也有的黯紅混濁。血量多時淋漓不盡,大便后肛口疼痛加重。
2024-10-10 18:5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勍 主治醫師
浙江工業大學醫院
一級
內科
-
小兒便血的原因 痢疾:包括細菌性痢和阿米巴痢疾。有發熱、大便次數增多、里急后重、便中混有新鮮血液及粘液等癥狀。 出血性小腸炎:有發熱、腹痛、嘔吐、大便次數增多并帶有粘液血液,或像赤豆樣。 腸套疊:孩子陣發性哭鬧(因腹痛)反復嘔吐,腹脹,大便為果醬樣,腹部可模到像香腸樣的腫塊。 小兒便血的分類 根據出血量的多少可分為: 潛血:少許消化道出血,肉眼看不到或不能分辨,需通過化驗才能判定。 少量便血:僅僅從肛門排少許血便,或內褲沾染少量血便。 大量便血:短期內大量便血,24小時內出血超過全身總血容量的15%~25%。 根據出血顏色可分為: 新鮮血便:顏色鮮紅多數為接近肛門部位出血和急性大量出血。 陳舊血便:顏色暗紅混有血凝塊,多為距離肛門較遠部位的腸道出血。 果醬樣血便:顏色暗紅混有黏液,是典型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血便。 黑便:為小腸或胃的緩慢出血。 根據出血原因可分為: 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感染、過敏性紫癜、維生素K缺乏等。 腸道自身疾病:小腸:急性腸套疊、腸梗阻等。結腸: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肛門:肛裂、內、外痔瘡等。 小兒便血的檢查GoTop 便血在小兒時期并不少見,長期慢性便血(隱性或顯性),必然引起小兒發育緩慢或停滯,嚴重者可出現頭暈昏倒甚至影響心臟功能及智力發育。 小兒便血的外觀可為血與便相混或不相混,可表現為鮮紅、粉紅、暗紅、黑色大便(顯性血便);還有部分為大便顏色正常,而做大便化驗時查出大便帶血,醫學上稱為大便潛血陽性(隱性血便)。 小兒便血可發生于從出生開始到進入成人的任何年齡階段,其病因多見于腸息肉和先天性腸道發育異常畸形,不同的疾病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出現便血。 怎樣預防小兒肛裂GoTop小兒肛裂一般常由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但絕大多數小兒的便秘,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小兒持續便秘,就會引起肛裂和便血。為了有效地預防小兒便秘、肛裂和便血,家長應注意以下三點:培養小兒按時排便的良好習慣。要選擇家長和兒童時間都不緊張時,讓小兒排便,并每天耐心地按時進行,可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讓小兒有適當的活動量,新生兒后期,可讓小兒空腹時進行俯臥,嬰兒稍大,就可讓其在床上翻滾爬動,這不僅有利于預防便秘,而且對小兒健康發育也有好處。進行科學喂養。小兒的膳食應當結合其生理特點,滿足生長需要,保障機體健康,因此要有合理的膳食結構。小兒固然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但也必須攝入適當比例的碳水化合物,也不一定都吃精白米、富強粉,應當多吃一些粗糧、蔬菜和水果等富含食物纖維的食品,這對預防小兒便秘有較大作用。當小兒已經出現便秘、肛裂、便血后,家長不能單純使用通便瀉藥或向小兒肛門內塞進開塞露等方法,應讓孩子多吃些新鮮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標本同治,減輕患兒的痛苦。來自網頁|2010-12-2913:08
2024-10-11 0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