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中醫能治療婦科病,通過中藥調理、針灸推拿、食療等方法,改善婦科疾病癥狀。常見的如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 1.月經不調:中醫認為多因氣血失調、肝郁氣滯等。治療常采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中藥,如逍遙丸、烏雞白鳳丸等。 2.痛經:可能由宮寒、血瘀等引起。通過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方法,用藥如艾附暖宮丸。 3.盆腔炎:多因濕熱瘀阻。治療以清熱利濕、化瘀止痛為主,可用婦科千金片。 4.乳腺增生:與肝郁氣滯有關。中醫以疏肝解郁、消腫散結為原則,如乳癖消片。 5.子宮肌瘤:中醫認為是氣血凝滯所致。采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中藥調理。 中醫治療婦科病具有獨特優勢,但需在專業中醫指導下進行,綜合調理,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2024-10-10 20: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其實中醫中藥治療婦科病很有特色,中藥從古代就有婦科中醫了。你媽媽的情況完全可以服中藥治療。但是一定親自看看中醫婦科大夫,因為中醫很重視因人,因時,因地,在結合臨床表現和舌,脈的情況進行辯證施治。醫生詢問:如果我的回答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在你的首頁進入“在線咨詢”可以與醫生面對面的交談,對不懂的地方可以當面提出來
2024-10-10 20: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可以的,中醫看還徹底,西醫都是只處理表面,只要表面現象沒有了就認為是好了,但內在的病根也許并沒有完全去除,所以西醫治療婦科病一般容易復發。不過看中醫一定要找對醫生,有些所謂的中醫秘方都是騙錢而已。而且中醫見效慢,如果你認對了醫生,就一定要聽醫生的話堅持治療,半途而廢也是治不好病的。
2024-10-10 20: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我的寶寶有九個月大了最近好幾天都拉肚子該怎么辦呢
2024-10-10 20:1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鞘膜積液是小兒陰囊部最常見的疾患之一,常出現單側陰囊逐漸腫大,腫物可呈卵圓形或梨形,觸之有彈性和囊性感,一般不疼痛,可有墜脹不適,用手電筒照射腫物有透明感。 鞘膜最初是腹膜的一部分,在胚胎時期,睪丸開始位于腹腔內,隨著胚胎的發育,睪丸帶著兩層腹膜逐漸下降,至第7~9個月時降到陰囊。兩層腹膜分別形成睪丸的兩層鞘膜,鞘膜與腹膜相連的小管稱為腹膜鞘突。胎兒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腹膜鞘突很快關閉,睪丸的兩層鞘膜之間形成的鞘膜囊不再與腹腔相通。在正常情況下,鞘膜囊內含有少量液體,鞘膜的滲出與吸收維持相對的平衡狀態。小兒的鞘膜積液,大多與先天因素有關,如果出生后腹膜鞘突發生部分閉塞或不完全閉塞,形成一個細小管道與腹膜相通,腹腔液體通過細小管道流出便形成鞘膜積液。 嬰幼兒的鞘膜積液一般不會引起并發癥,而且1歲以內仍有自行閉合消退的可能。但如果1歲以后仍然存在,可考慮手術根治,時間可選擇在兩歲以后至上學前。但由于有相當多患兒的鞘膜積液可以自愈,或經非手術療法后痊愈,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必急于做手術,可先隨診觀察,在此間應特別注意防護,不要傷到孩子的睪丸,以減少腫大的鞘膜囊受到損傷的機會。 鞘膜積液屬于中醫“水疝”、“陰腫”的范疇,俗稱為“水蛋”。中醫認為,此病多因先天不足,脾失健運或腎氣不足,外受寒濕之邪所致。除可請有經驗的中醫大夫診治外,下列一些較簡便有效的方法,可供參考: 1.薏苡仁30~45克,加水濃煎,濾取藥液,加白糖適量,分3~5次服,隔天1劑。 2.母丁香40克,研末過篩,制成粉狀裝瓶備用。用時取藥粉兩克放入患兒肚臍中(高于皮膚0.2厘米),然后蓋上敷料一塊,用膠布十字固定,每隔兩天換藥1次,20天為1個療程。可間隔5~10天行第2個療程。 3.威靈仙15~25克,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成500毫升,取藥汁待降溫至37℃左右泡洗患處,每天洗2~4次。每劑藥可連用兩天,一般用藥3劑可見效。 4.茴香100克,橘核100克,食鹽10克,置入鐵鍋內微火炒熱(勿令焦黑),裝入預制之布袋內,干敷,藥涼后可再炒再敷,每次敷4~5回,每日1~2次。用畢,將藥倒在大盤內陰干,每劑藥可用5天。
2024-10-11 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