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診斷,主要依靠癥狀觀察、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肝組織活檢、病毒學檢測等。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5-12-26 17:38
1.癥狀觀察:老年人可能出現乏力、食欲減退、惡心、腹脹、肝區疼痛等癥狀。
2.實驗室檢查:檢測血清丙氨酸轉氨酶、血清堿性磷酸酶、血清蛋白、血清膽紅素等指標,以評估肝功能。
3.影像學檢查:如腹部 B 超、CT 等,可觀察肝臟的形態、大小、結構有無異常。
4.肝組織活檢:能明確肝臟的炎癥程度和纖維化情況。
5.病毒學檢測:包括甲型肝炎病毒抗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抗體、丙型肝炎病毒抗體等,確定病毒類型。
綜合上述多種診斷方法,能夠較為準確地診斷老年人病毒性肝炎。但具體的診斷方案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由醫生進行選擇和判斷。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為主的一組傳染病。病毒性肝炎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傳播范圍廣泛。我國是高發區,感染率為1/10,按病原學的不同可分為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和戊型肝炎(hepatitis E)。此外,最近還發現第6~8型肝炎病毒,分別命名為庚型肝炎病毒和輸血傳播的TTV病毒和SENV病毒。其中甲、戊肝表現為急性肝炎,病程自限性,慢性遷延。乙、丙、丁型肝炎常發展成慢性肝炎。庚肝、TTV病毒均為輸血后感染。急性病例多在2~4個月后恢復,乙、丙型和丁型肝炎易變成慢性,少數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發生肝細胞癌,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