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胃原性慢性腹瀉是由多種胃部疾病導致的,包括萎縮性胃炎、胃癌、惡性貧血、胃切除術后以及胃酸缺乏等。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5-12-30 13:38
1.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腺體萎縮,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減少,食物消化不充分,引起慢性腹瀉。治療常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枸櫞酸鉍鉀等。
2.胃癌:腫瘤細胞影響胃的正常功能,導致消化吸收障礙,引發腹瀉。一般需手術、化療等綜合治療。
3.惡性貧血:自身免疫因素導致胃壁細胞受損,胃酸分泌不足,影響食物消化。多采用維生素 B?? 等藥物治療。
4.胃切除術后:胃的結構和功能改變,消化能力下降,易出現腹瀉。需調整飲食結構,必要時藥物輔助。
5.胃酸缺乏:胃酸缺乏使食物不能充分消化,未消化的食物進入腸道,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引起腹瀉。可補充消化酶改善癥狀。
總之,胃原性慢性腹瀉的病因多樣,需要通過詳細的檢查明確診斷,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調理。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胃原性慢性腹瀉見于各種胃病,主要表現為腐敗性消化不良,大便每日多次,多在晨起或餐后,常無腸絞痛,大便深褐色,帶泡沫,糊狀便多于水樣便,具有刺鼻的惡臭。
2015-12-30 1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