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患病率僅次于腦卒中。癲癇的治療可分為控制發作、病因治療、外科治療、一般衛生及預防五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發作,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癲癇用藥要注意什么問題?
1、從小劑量開始
用藥劑量通常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至有效控制發作而無明顯毒性作用的劑量,這樣可減少或避免發生不良反應。抗癲癇藥物耐受性個體差異較大,故劑量應因人而異。兒童因隨年齡增長而體重不斷增加,故需經常調整藥物劑量。對于諸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托吡酯等藥物的初始劑量要從小劑量開始,不能把劑量增加得過快,一定要按照醫生要求緩慢增加劑量,爭取用最小的劑量達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2、足量、足療程治療
抗癲癇藥物治療的劑量不足可引起癲癇復發。不按規則服藥或突然停藥可引起癲癇持續狀態。部分病人在進行抗癲癇藥物治療段時間,發作得到控制后,則自以為已治愈或擔心毒性反應而自行停藥,導致癲癇復發。如果這時再服用原劑量的藥物,發作往往得不到控制。故堅持足量、足療程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3、一天服藥幾次好?
合理安排每天服藥次數,在保證有效血藥濃度的前提下,要盡量減少服藥次數,以增加病人服藥的依從性。一般抗癲癇藥物治療用法在過去為每日3次,但堅持長期每天多次服藥往往依從性下降,病人易忘記或漏服。因此,應根據各抗癲癇藥物治療的藥物的清除半衰期來制定給藥方案。藥物清除半衰期>12小時者,可考慮每日服藥2次,>20小時者可考慮每日1次服藥。如苯妥英鈉和苯巴比妥可考慮每日2次或每日1次給藥。丙戊酸鈉雖然半衰期不長,但有腦內累積的延遲作用,故也可考慮日劑量頓服療法。
4、可以臨時加藥嗎?
部分病人癲癇病發作有一定規律,如常在睡眠期或月經期發作;而不同抗癲癇病藥物又具有不同的藥物動力學特點,即使同一種抗癲癇病藥物還存在是否為控釋劑型之分。對于那些常在特定時間出現發作的病人,應該使藥物吸收后的峰值濃度能夠剛好覆蓋這一時間。對于在特定時期(如月經期)發作次數增多的病人,在這一時期可以適當增加抗癲癇藥物劑量。
5、漏服藥物后應該如何補救?
由于某種原因忘記服藥的,如果及時意識到漏服藥物,則應馬上補服所遺漏藥物。如果快到下一次服藥時間或第二天才發現,則需按原來的藥物劑量和服藥時間進行服藥。
(責任編輯: )
癲癇(epilepsy)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如今治療癲癇病……詳細>>
大家都知道,患有癲癇病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傷害,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才能盡早擺脫癲癇的危害。苯妥英鈉為二苯乙內酰脲的鈉鹽,作為最常用的抗癲癇……詳細>>
心律失常是心動頻率和節律的異常,抗心律失常藥主要是通過影響心肌細胞膜的 Na+、Ca2+及K+轉運,影響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各時期,抑制自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