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瘡急癥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
狼瘡急癥是什么?中醫認為紅斑狼瘡是日曬病,誘因就是太陽暴曬的結果。狼瘡的臨床表現在不同個體輕重差異很大,部分病人可在起病時或病程中由于嚴重的臟器損傷而出現不同的急癥表現,有的甚至于陷入重危。臨床上稱為狼瘡危象。那么狼瘡急癥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
治療
因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疾病譜很廣,每個人所表現的疾病程度及臨床表現、損害的臟器各不相同,因此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強調因人而異,同時要考慮到治療風險與效益比,用藥應個體化。
治療目的:維持器官功能,防止臟器損傷,或使臟器的損傷減輕到最小限度,同時預防或延緩活動期的發生。
1。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
①教育病人:對病人的教育十分重要,使病人懂得合理用藥,定期隨訪的重要性;讓病人了解應根據病情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應因人而異。
②去除誘因:及時去除對日常生活中能夠誘發或加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各種因素,如避免日光曝曬,避免接觸致敏的藥物(染發劑和殺蟲劑)和食物,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盡量避免手術和美容,不宜口服避孕藥等。
③休息和鍛煉:在疾病的開始治療階段休息十分重要,但當藥物已充分控制癥狀后,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合理的運動計劃,可參加適當的日常工作、學習,勞逸結合,動靜結合。
④精神和心理治療:避免精神刺激,消除各種消極心理因素,患者既要充分認識到本病的長期性、復雜性和頑固性,又不要對前途和命運擔憂,無論病情是否緩解,都應定期到專科醫生處進行長期隨訪,及時得到指導,才能鞏固最佳的治療效果。
⑤患者自我保護:
A。避免紫外線照射,避免日光照射,以防光過敏。
B。教育病人盡量防止感染,因為SLE本身就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其抵抗力進一步下降,故易繼發感染。一旦感染后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及時控制感染,以免病情反復。應教育病人平時適當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如轉移因子、胸腺素等。同時還應開導病人調整心理狀態,因長期抑郁或精神受刺激、情緒不悅,通過神經-免疫-內分泌網絡可加重病情,不利于治療。根據臨床觀察,SLE病人一旦生氣后很容易加重病情,因此病人的親屬也應盡量使 SLE病人保持愉快的情緒,此點對配合藥物治療尤其重要,特別在緩解期維持治療時很重要。
⑥藥物和飲食:許多前述的藥物能誘發與加重SLE,要盡量避免或慎重使用。還有許多食品亦可激發或加重病情,也應慎食或禁食,尤其是無鱗魚類必須禁食,以免加重病情。
(2)藥物治療:
①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主要藥物,尤其在其他藥物療效不佳或機體重要器官(如心、腦、腎等)受損的情況下更為首選。主要適用于急性活動期病人,特別是急性暴發性狼瘡、急性狼瘡性腎炎、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狼瘡以及合并急性自身免疫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糖皮質激素應用的劑量和方法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通常有以下用法。
A。沖擊療法:一般選用甲潑尼龍(甲基強的松龍)1g,加入液體中靜脈滴注。 30~60min內滴完(有人認為仍以在3h內滴入為妥),1次/d,連續3~5天。可在第2周甚至第3周重復使用。也有用地塞米松每天7.5~15mg 進行沖擊治療,但因地塞米松作用時間較長,現已較少采用。療程結束后給予潑尼松(強的松)每天60mg口服。臨床主要適用于急性暴發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或狼瘡性腎炎近期內腎功能惡化,血肌酐明顯增高,以及有中樞神經狼瘡尤其是并發癲癇大發作、昏迷和器質性腦病綜合征的患者。沖擊療法應注意適應證、禁忌證、副作用及對副作用的處理。
B。大劑量療法:口服法一般選用潑尼松每天60~100mg或按每天每千克體重1~1.5mg,待病情穩定后逐漸減量,主要用于累及重要臟器或系統的時候,如彌漫增殖型腎炎,常規治療不見好轉;如局灶性腦組織損害,抗驚厥治療無效的癲癇;急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顯著減少
(責任編輯:田子文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軟骨炎患者能否用骨筋丸膠囊治療?
2024-10-24三個月寶寶能吃葡萄糖酸鈣鋅溶液嗎?有
2024-10-24長期坐姿工作后晨起腰痛怎么辦?
2024-10-24腰椎不適能否自行用吡羅昔康片止痛
2024-10-24尿頻、尿量少伴腰痛和小腹痛是何因?
2024-10-24患膝關節骨關節炎,關節疼痛伴神經痛如
2024-10-24何處能購得益腎補骨液
2024-10-24頸椎不好能否服用骨康膠囊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