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據報道,子宮內膜癌目前在北京市的發病率已經超過宮頸癌,成為婦科第一大癌。在發達國家,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也居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北大醫院婦產科主任廖秦平說,子宮內膜癌發病率的上升與老齡化、生活習慣改變、肥胖率增加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相關。
“現在婦科里最常見的就是子宮內膜癌患者,而10年前宮頸癌是老大。”廖秦平說,北京市啟動宮頸癌免費篩查后,患者明顯減少,但對子宮內膜癌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甚至有的醫生對子宮內膜癌的認識都差一大截。”
以前醫生普遍認為子宮內膜癌發病年齡較晚、發病率不高、出現臨床癥狀早且預后尚好,不需要篩查;如果篩查則采取刮宮的方式,很多人認為創傷大難以接受。廖秦平率領的團隊在經過10年的攻關后找到了細胞學的篩查方法,也就是通過用“小毛刷”刷點子宮內膜刮片就可以篩查,痛苦小、出血少,省錢、安全性高。
(責任編輯:徐惠珍 )
文章關鍵詞: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以來源于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最為常見。詳細>>
子宮內膜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由于原發于子宮體部,故又稱子宮體癌,多發生于55-59歲婦女,40歲以下70歲以上較少。發病機理:確切病……詳細>>
中醫將子宮內膜癌分氣虛型、血熱型、血瘀型、腎虛型四型對癥治療。但是子宮內膜癌的預后較佳。那么,子宮內膜癌發病率高嗎? 子宮內膜癌是導致死……詳細>>
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發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占女性癌癥總數的7%,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其高發年齡為58~61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