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子宮內膜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由于原發于子宮體部,故又稱子宮體癌,多發生于55-59歲婦女,40歲以下70歲以上較少。
發病機理:
確切病因尚未明,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雌激素長期刺激,與內分泌有關的某些疾病、與子宮內膜增長過長有密切關系,一般分四種類型,腺癌占80-90%、腺角化癌又稱腺棘皮癌、透明細胞癌、腺鱗癌。組織分級為三級:
ⅰ級高度分化癌;
ⅱ級中分化癌;
ⅲ級低分化癌。
子宮內膜癌生長較慢,其轉移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直接蔓延、淋巴轉移、血行轉移。
臨床癥狀:
子宮內膜癌基本上是一種老年婦女腫瘤,平均在55歲左右好發,主要癥狀有陰道出血呈不規則;陰道排液;下腹疼痛,盆腔檢查,早期無異常,病情發展后子宮增大,晚期子宮固定,盆腔內可觸及不規則結節,為制訂治療方案、比較預后,需行臨床分期:
0期,原位癌;
ⅰ期,癌瘤局限于子宮體;
ⅱ期癌侵犯子宮頸;
ⅲ期,癌侵犯到子宮以外,但未超出真骨盆;
ⅳ期,癌超出真骨盆或明顯侵犯膀胱或直腸粘膜。
診斷:
了解患者高危病史如:老年、肥胖、晚絕經、不育、家族腫瘤史,注意更年期婦女有月經紊亂或絕經后出血時應首先除外本病,子宮內膜癌最后的診斷依據是內膜的組織病理檢查。
輔助檢查:分段診刮,細胞學檢查,宮腔鏡,子宮內膜活檢
治療:
1、手術治療,是首選的方法,可行全子宮加一側或雙側附件切除術、次廣泛子宮切除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
2、放射治療:根據臨床分期,可行術前或術后腔內照射、術前或術后體外照射、或不宜手術單純放 療。
3、藥物治療:5-氟脲嘧啶、環磷酰胺、絲裂霉素可單一用藥或聯合用藥或與孕激素合并用藥。
預防:
目前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可在以下幾方面注意:加強防癌知識宣傳,定期防癌檢查,避免長期應用雌激素,注意對高危因素病人定期檢查,對更年期月經紊亂或絕經后出血者首先明確診斷。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子宮內膜癌的生病病因有那些 子宮內膜癌是威脅對比大的一種病癥,病患應提起留意,初期提防病癥,最好是從子宮內膜癌的原因來提防,從而降低不必……詳細>>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以來源于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最為常見。詳細>>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腫瘤20%~30%,雌激素與內膜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根據臨床和預后,將子宮內……詳細>>
子宮內膜癌是指子宮主體的內膜層發生惡性變化,這內膜層是長在子宮內腔里,生成癌后最易出血,這些血就會由子宮內腔,通過子宮頸流到陰道到體外,……詳細>>
子宮內膜增厚是子宮內膜在炎癥、內分泌紊亂,卵巢雌激素分泌過多而孕酮缺乏,或某些藥物的刺激下引起子宮內膜過度生長導致的婦科疾病。會導致不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