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常見的炎癥性關節病,在西方國家男性的患病率約為 1%~2%。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痛風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已經接近西方發達國家水平。但我國缺乏全國范圍痛風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區報告的痛風患病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痛風的患病率約在1%~3%。痛風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
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網絡注冊及隨訪研究的階段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基于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100家醫院的6814例痛風患者有效病例發現,我國痛風患者平均年齡為48.28歲(男性47.95歲,女性53.14歲),逐步趨年輕化,男∶女比例為15∶1。超過50%的痛風患者為超重或肥胖。首次痛風發作時的血尿酸水平,男性為527?μmol/L,女性為516?μmol/L。
痛風患者最主要的就診原因是關節痛(男性是41.2%,女性是29.8%),其次是乏力和發熱。男女發病誘因有較大差異,男性患者最主要是飲酒誘發(25.5%),其次是高嘌呤飲食(22.9%)和劇烈運動(6.2%);女性患者最主要是高嘌呤飲食誘發(17.0%),其次是突然受冷(11.2%)和劇烈運動(9.6%)。
其實在一般情況下,血液中尿酸含量不超過420umol/L。當血液中尿酸含量超過420umol/L,但無關節疼痛癥狀,我們就稱之為“高尿酸血癥”;而同時伴隨有關節腫痛(醫學上叫發生了化學性關節炎)的時候,我們才診斷它為“痛風”。...【詳細】
痛風多見于中年男性,女性僅占5%,主要是絕經后女性,痛風發生有年輕化趨勢。臨床表現如下: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多數患者發作前無明顯征兆,或僅有疲乏、全身不適和關節刺痛等。典型發作常于深夜因關節痛而驚醒,疼痛進行性加劇...【詳細】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按照痛風病人病情發展將其分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腎臟病變,這樣四個類型。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非常典型,起病急驟,半夜因腳痛而驚醒,數小時內癥狀發展至高峰...【詳細】
老年人痛風癥狀.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從血尿酸增高到癥狀出現時間約數年至數十年之久,有人終身無癥狀。痛風發生率與年齡、高尿酸血癥的濃度及持續時間成正比。 2.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體液pH=7.4時,尿酸鹽最高溶解度為0.38mmol/L(6.4mg/dl)...【詳細】
你好,尿酸高的話,一定要注意不能吃含蛋白質高的食物,比如說豆制品,雞蛋,包括瘦肉都不能多吃的,更不能飲酒,要多吃青菜,飲食要清淡,多喝水,利于尿酸的排泄,另外還要去檢查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尿酸高...【詳細】
在醫學上,痛風被定義為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的一組疾病。病人表現為高尿酸血癥、反復發作的急性單一關節紅腫熱痛和活動受限制、尿酸鈉鹽形成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在西方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將相帝王患有痛風...【詳細】
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痛風,一般發病比例為20:1。女性患痛風幾乎都是在絕經以后,這可能與卵巢功能的變化及性激素分泌的改變有一定的關系。 年齡大的人比年輕的人易患痛風,發病年齡約為45歲左右。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詳細】
你的情況建議最好還是盡早治療為宜,尿酸升高在臨床上叫高尿酸血癥,其形成是嘌呤合成與分解的過程中,有多種酶的參與,如果酶先天異常或某些不確定的因素,代謝即發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者排出減少,這樣就會形成高尿酸血癥。...【詳細】
痛風的病名中之所以有個“風”字,可能是緣于此病急性發作的自然病程常是自限的,如風吹過,經歷數天的痛楚后,受累的關節可恢復如常。“急性期”之后,疾病進入了往往不為人們關注的“間歇期”。 在此期,如果痛風病人...【詳細】
傳統治療痛風的藥物主要有非甾體消炎藥、曲馬多鎮痛藥、秋水仙堿,甚至有些大夫喜歡用強的松片(危害多多,碰到這樣的大夫趕緊閃人)。除了強的松外,前面三種藥物其實也還在普遍使用,我們一個一個來說一下。 首先說秋水仙堿吧...【詳細】
痛風疾病癥狀難以預計,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是控制疾病的關鍵。而非藥物干預與藥物治療在痛風患者的管理中是相輔相承的兩個方面。
1.非藥物干預是痛風治療的基礎和前提。痛風患者要重視控制體重、規律鍛煉、戒煙、嚴格限酒(尤其是啤酒),養成合理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要避免攝入富含高嘌呤的動物內臟、高果糖含量的甜食飲料和汽水;限制牛肉、羊肉、豬肉、高嘌呤含量的海鮮(沙丁魚和貝殼類)、自然很甜的果汁;多食用低脂乳制品和蔬菜。
2.藥物治療是痛風治療的核心。 (1)一般選擇別嘌呤醇或非布索坦(非布司他),這兩種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是降尿酸治療的一線藥物。 (2)降尿酸治療也可以選擇促尿酸排泄藥物,丙磺舒是促進尿酸排泄的最佳藥物選擇,但肌酐清除率< 50 ml/min 的患者不宜使用,另外,有尿路結石病史的患者也不宜使用。 (3)對于血尿酸水平頑固升高的患者,可以考慮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別嘌醇或非布索坦)和促尿酸排泄藥物(如丙磺舒)聯合治療。 (4)急性痛風發作期的藥物治療,一般在關節炎發作24小時內開始治療,發作前持續服用的降尿酸藥物也繼續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環氧化酶-2 抑制劑)、全身用糖皮質激素和秋水仙堿是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的一線推薦治療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