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即問即答 > 內科 > 消化內科 > 嬰兒黃疸怎...
            快速提問

            即問即答

            首頁 找問題 找醫生 專家答疑 健康微窗口 健康熱點 查疾用藥 健康百問 找名醫看診 預約掛號

            嬰兒黃疸怎么治療

            黃疸

            嬰兒黃疸怎么治療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王巧瑜 副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

              三級

              消化內科

              患者好,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的,很容易治療,也不會有后遺癥。如果是病理性的就要抓緊治療,否則新生兒膽紅素過高會導致膽紅素腦病,影響孩子的神經系統的發育,所以應積極治療。新生兒黃疸治療主要使用光照療法,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藥物可適當使用白蛋白和肝酶誘導劑。網上咨詢不能全面了解情況,如有疑問,建議到醫院就診。

              2018-12-27 16:56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一、嬰兒黃疸的臨床特點 當成人的血清膽紅素含量在34mmol/L以上,皮膚、黏膜就顯現黃疸,而新生兒由于毛細血管內紅細胞數較多,皮膚黏膜的透明度與成人不同,或皮膚與膽紅素的結合力較弱,故一般須待血膽紅素值達68mmol/L以上才顯現黃疸。 成人黃疸出現的順序,一般先見于鞏膜和口腔黏膜,然后再現于皮膚。但是,新生兒由于眼結合膜組織較緊和淋巴間隙較少,影響膽色素在該處沉著,因而鞏膜的黃染反而出現在皮膚黃疸之后。 二、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新生嬰兒于出生前,在胎兒時期,由于其肝功能欠成熟,對膽紅素的結合和排泄能力都不足,主要藉母體的肝臟進行代謝。故在正常情況下,臍血中的非結合膽紅素只有17-50mmol/L。由胎兒本身的肝臟轉化的膽紅素量不多,所以即使患有先大性膽道閉鎖,胎兒和剛出生的新生兒都沒有黃疸出現。然而胎兒畢竟還有部分非結合膽紅素由其自身的肝臟轉化為結合膽紅素,再由腸道排出,所以胎便呈褐色。當胎兒有溶血時,所產生的大量非結合膽紅素來不及全部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又超越胎兒肝臟有限的轉化能力,因而胎兒出現黃疸,并使羊水黃染。 新生兒出生后,斷絕了經胎盤排除膽紅素的途徑,自身肝組織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一時尚未完全成熟。例如:①肝細胞內Z蛋白雖然在胎兒期已完全發育,而主要和非結合膽紅素結合的Y蛋白則含量很少,出生時幾乎缺如,需待生后第2-3周才達成熟;②肝細胞內葡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在出生時,僅為成人的10%,以后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約于生后2周才接近成人水平;③尿核苷二磷酸葡糖脫氫酶的活力也較低,尿核苷二磷酸葡萄糖的含量又少,均影響膽紅素的結合。此外,還由于:①膽紅素負荷較高,新生兒出生后,建立肺呼吸,血氧分壓迅速超過胎內,紅細胞數量過剩,其壽命又較短(70-100天),致使膽紅素產量過高,再加上旁路膽紅素的來源也較成人為多。這樣,新生兒每日生成的膽紅素為8.5mg/kg,而成人僅3.8mg/kg。②腸-肝循環增加,剛出生的新生兒,其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尚未建立,進入腸道的結合膽紅素不能像較大兒童一樣被還原成糞肥原;相反,其腸道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又較高,將結合膽紅素水解成非結合膽紅素和葡萄糖醛酸,前者從腸道被吸收而至肝臟。在有胎糞延遲排出時,吸收更多。 鑒于上述種種特點,故有90%的新生兒在生后第一周內,其血膽紅素值超過34mmol/L,有60%的足月新生兒和80%的未成熟兒在生后第一周內出現黃疸。出生時臍血膽紅素值在17-51mmol/L之間,以后24h內增加,但不超過85mmol/L,故于生后第2或第3天才出現黃疸。生后2-4大膽紅素值最高,一般在85-102mmol/L,隨后逐漸下降,于生后5-7天降至34mmol/L以下,黃疸隨之消退。未成熟兒由于肝臟發育更不成熟,因而黃疸更深,高峰在生后4-7天,血膽紅素峰值可達136-204mmol/L,消退也晚,然10天后黃疸就不多見,偶可延到1-2個月。由于此類黃疸屬新生兒的解剖生理特點,沒有造成機體的任何病理性損害,故稱生理性黃疸(neonatal physical jaundice)。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在下述情況下將更嚴重,如產前宮內慢性缺氧致胎兒紅細胞增多、產傷引起新生兒頭顱血腫,均能使膽紅素的來源增加。新生兒有窒息、饑餓、感染、低溫或酸中毒等時,影響肝臟代謝膽紅素的能力,從而加重黃疸。 診斷生理性黃疸必須注意排除各種病理性黃疸。在下列情況時應考慮不是生理性黃疸:①生后頭24-36h出現黃疸;②血膽紅素量每日增加85mmol/L以上;③足月新生兒(特別是沒有危險因素者)的膽紅素大于204mmol/L或未成熟兒大于171-239mmol/L;④黃疸持續時間10-14天以上;⑤黃疸消退后,又重復出現或進行性加重;⑥結合膽紅素值>34mmol/L或尿中出現膽紅素;⑦肝臟腫大或/和質地變硬。⑧其他:如蒼白、嘔吐、納差、低溫等。 三、嬰兒黃疸的病因和臨床表現 嬰兒黃疸多見,按其發生機制可分為:①肝細胞前性黃疸;②肝細胞性黃疸,又可分為微粒性黃疸和混合性黃疸;③肝細胞后性黃疸。在各類黃疸中,均有若干常見疾病,茲就其病因和臨床表現分述于下: (一)肝細胞前性黃疸 肝細胞前性黃疸又稱溶血性黃疸。在嬰兒期可因各種感染、理化因素、抗原抗體作用和脾功能亢進等,使紅細胞大量破壞,由此而產生過多非結合膽紅素,超越了嬰兒肝細胞轉化能力,導致黃疸,臨床上較多見的疾病有: 1.新生兒溶血癥(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n)又稱胎兒成紅細胞增多癥(erythroblastosis fetalis),為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針對胎兒紅細胞的母體抗體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造成大量的胎兒紅細胞破壞。盡管已認識到有60余種紅細胞抗原能產生抗體反應,然而在臨床上主要見到的為由Rh血型的D抗原和ABO血型不合產生的溶血性疾病。在我國,以ABO血型不合為主,Rh血型不合者少見。在ABO血型不合中,多為新生兒A型(尤其是A1型,其抗原性較A2型更強),母親O型。新生兒的A型紅細胞在胎內進入母體,母親產生免疫性抗體,再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發生溶血。由于A、B抗原因子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故O型婦女雖未妊娠,體內已有相應抗體(IgG上的7S段)存在,故ABO血型不合,可于第一胎新生兒發病。新生兒出生時即現黃疸,且進行性加深,重者還伴有水腫。由于大量溶血,膽紅素產生過多,來不及經過初生新生兒肝臟轉化,產生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這種非結合膽紅素具有脂溶性,可透過血腦屏障,進入新生兒腦內。量多時(達306-340mmol/L)就有發生核黃疸的危險。輕者出現嗜睡、嘔吐、肌張力減退;重者出現痙攣、角弓反張。本癥可通過檢查母嬰各自的血型和新生兒血中與其本人血型相合的抗體(如抗A抗體)而確診。輕癥可給予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中藥茵桅黃(含茵陳、桅子和黃芩)靜脈注射,靜脈輸注白蛋白,光照療法等治療;重癥給予換血療法。 2.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G-6-PD) 系性連不完全顯性遺傳。在我國以廣東、廣西、四川和福建等地發病率較高。由于紅細胞內G-6-PD缺乏,使還原型三磷酸吡啶核苷(NADPH)生成不足,致使紅細胞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減少。紅細胞含硫氫基的膜蛋白、血紅蛋白和胞漿中的酶被氧化滅活,和高鐵血紅蛋白轉變成氧合血紅蛋白減少,故而紅細胞易被破裂溶血。有些病人于新生兒期獻出現病癥,稱新生兒G-6-PD缺乏癥,多于生后48h內出現黃疸,進展迅速,嚴重的可于1周內發生核黃疸,甚至死亡,此型常無誘因,可能與新生兒紅細胞和肝臟內GSH活性以及血糖較低有關。有些病嬰在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藥物如氨基匹林、呋喃唑酮、呋喃旦叮等,和吮吸吃過蠶豆的母親乳汁或進食蠶豆及其制品后發生溶血。本病的診斷主要藉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和G-6-PD活性測定等方法予以證實。 (二)肝細胞性黃疸 嬰兒肝細胞性黃疸和成人一樣,按照黃疸發生的機制,可分為:①微粒體前性黃疸(主要是肝細胞攝入非結合膽紅素障礙,如Gilber綜合征);②微粒體性黃疸(由于葡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不足);③微粒體后性黃疸(結合膽紅素從肝細胞排出障礙,如Dubin-Jonnson和Rot綜合征);和④混合性黃疸(廣泛性肝細胞病變)等四類,臨床上以④最常見。 1.微粒體性黃疸 (1)人乳性疸(jaundice associated with breast-feeding):病因還不清楚,有些病嬰是由于人乳中含有葡萄糖苷酸酶,使其膽紅素的腸道循環增加之故。其發生率在2%左右。病嬰于出生后7天血中非結合膽紅素明顯增高,2-3周時達到高峰,以后逐漸減退,維持低水平約3-10周。停哺人乳后,2-4天就能使黃疸迅速消退,并于6-9天消失。如再喂哺人乳則又能重現黃疸,但其程度較前減輕。因為預后較好,只要停授人乳,無需其他特殊治療。 (2)遺傳性葡糖醛酸轉移酶缺乏癥(hereditaryglucuronyltransferasedeficiency):即Cri-gler-Najjar綜合征。本病分二型,均為常染色體遺傳。Ⅰ型即重型,病人完全缺乏葡糖醛酸轉移酶,于生后頭3大內出現嚴重黃疸。生后第1個月內膽紅素值高達427-598mmol/L,如不及時處理,常于生后第一周內因核黃疸而亡。本癥用苯巴比妥治療無效。幼時可用光照治療,然年長后皮膚變硬,治療困難。有報告肝移植治療有效。Ⅱ型即輕型,肝細胞內葡糖醛酸轉移酶并未完全缺如或僅為功能缺陷,可用苯巴比妥治療。本型病人黃疸出現時時間較晚,可從新生兒期至成人期不等。血膽紅素值常在34mmol/L以下。 2.混合性黃疸也即所謂狹義的“肝細胞性黃疸”。由于大量肝細胞受損,未能將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全部轉變為結合膽紅素;同時,因肝細胞腫脹,壓迫毛細膽管和肝內膽小管,使結合膽紅素排出肝外受阻,反而反流入血,因此出現混合性黃疸,多見于嬰兒期肝細胞疾病。 (三)肝細胞后性黃疸 嬰兒肝細胞后性黃疸,按發病的解剖部位來分,可有:①肝內膽汁淤積綜合征;②先天性膽總管襄腫病;③先天性肝外膽道閉鎖病;和④上部腸道阻塞性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等四種疾病。 1.肝內膽汁淤積綜合征是指由于膽汁酸代謝障礙、肝細胞泌膽障礙、肝內膽道發育障礙等機制,致使膽汁不能完全排入膽系至腸腔,卻淤積在肝細胞內、毛細膽管內或肝內膽管,并返流至血液,因此血內結合膽紅素和膽鹽均增多。因而病嬰除有黃疸外,尚有膽鹽刺激所致的皮膚瘙癢。一般無其他肝細胞受損征象,故血ALT值不高。惟在病情嚴重時,可發生膽汁性肝硬變。本綜合征包括:①良性復發性膽汁淤積癥。本癥常有家族性,反復發作黃疸和瘙癢,發作前有2-4周前驅征象如食欲減退和軟弱,每次發作持續1-3周,間隔幾周至幾年。發作期間安好如常,19%病人在一歲前發病。②北美印第安人的膽汁淤積。見于加拿大的魁北克,為常染色體遺傳,于生后第3個月發病,除膽汁淤積外,尚有肝脾腫大和毛細血管擴張,常發生肝硬化,大多死亡。③Aagenaes綜合征,又稱挪威人膽汁淤積。為常染色體性遺傳,于出生時或生后第一周內出現黃疸,膽汁淤積持續多年,然后多次復發,并于兒童期后出現下肢淋巴性水腫。④Alagille綜合征,又稱肝小動脈發育障礙。為常染色體性遺傳伴不同外顯率,常于生后頭3個月內發病,也可遲至3歲。在2年內逐漸緩解,然而很快復發,常伴肝腫大,皮膚有黃脂瘤。此外,房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常見。還有深陷眼、前突額、直鼻、小頦等特殊面容。⑤Byler病。見于阿門宗屬家庭成員,先于幼嬰期發生瘙癢、佝僂病和脂溢瀉,然后出現黃疸。并有肝脾腫大、生長不良和智能遲緩等表現。⑥長期靜脈營養治療的病人也可發生膽汁淤積,在未成熟兒更為常見。 2.上部腸道阻塞性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在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上部小腸閉鎖或環狀胰腺等時,由于排至腸道腔內的結合膽紅素不能再經結腸排出體外,而被腸腔內活躍的β-葡糖苷酸酶轉化為非結合膽紅素,再經腸壁吸收至血液,產生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此外,在特發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癥中,也有部分病嬰伴有黃疸,且可以出現在噴射性嘔吐前2-3天。需等手術治療后,黃疸才消退。這種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的發生機制不清,有人認為由于病嬰熱量攝入不足和葡糖醛酸轉移酶缺乏,或因血清中胃泌素過多,抑制了此酶的活性之故。 3.先天性肝外膽道閉鎖為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多于新生兒期出現黃疸(最早見于生后頭幾天,遲則2-3周),伴有灰白色糞便等臨床征象,以女性較多見。其發生機制主要有二種可能:一為先天性畸形,即在胚胎期發育的25-40天受到損害,使膽道和脾臟發育都受影響,稱之為膽道閉鎖脾臟畸形綜合征,如在10%病例中見到的;或在胚胎第11-13周中,膽道未按充實期、空泡期和貫通期的順序發育,產生發育紊亂或停頓,因此不能形成完整暢通的肝外膽管。另一為阻塞性膽管病變,由于宮內或圍生期時巨細胞病毒等感染,使肝外膽道發生炎性病變,致使膽道管腔阻塞、膽道萎縮或部分消失。后一種原因引起者,可先見到新生兒肝炎(黃疸伴黃褐色大便),隨后發生膽管閉鎖征象。因此,國外有人將本病分為兩型,即:①胎兒-胚胎型,黃疸出現很早,在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之間無間歇,占342例中的34%;②生前、圍生期或生后型,黃疸出現晚些,故在生理性黃疸后有幾天至幾周時間的無黃疸間歇,此型占66%。從病理解剖的變化,本病可分為三個基本類型,如:Ⅰ型膽總管閉鎖,此型肝管均已形成,但膽總管全部或部分缺如,故肝外膽管終于一盲袋,占病例的5%-10%,可施行手術治療。Ⅱ型總肝管閉鎖,此型多數全無肝外膽道結構存在,無法手術治療。Ⅲ型肝門部閉鎖,最常見,約占85%,也無法手術治療。因長期膽道閉鎖,膽汁在肝內淤積,逐漸發生膽汁性肝硬化。此外,病嬰常伴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等疾患。除部分病例如Ⅰ型和Ⅱ型中肝門區仍有膽管通向肝內,可作手術治療外,其余病例終因肝功能衰竭死亡。肝移植可以挽救病嬰生命,并取得滿意效果。 4.先天性膽總管囊腫由于膽總管先天性囊性擴張,膽汁流不暢,致發生阻塞性黃疸征象。其成因有:①先天性胰、膽管解剖異常,由于胚胎期膽總管、胰管沒有正常分離,因而胰液通過胰膽共同通道流入膽總管,破壞膽總管壁的彈性纖維,使管壁失去張力,遂發生擴張。②膽道上皮不均衡增殖,即在原始膽管內的上皮細胞增殖轉變為實體性時,上部和下部不均等地發育,下部過度增生,則在空泡化再貫通時遠端出現狹窄,近端則發生擴張而成。③膽道上皮受病毒感染后,膽總管局部破壞,日后發生擴張。根據解剖形態,本病主要分為二型:①囊性擴張型,此型最多見,約占93%,可分球狀或梭狀,然而極大多數為球形,囊腫大小不一,小者如核桃,大的可積液2-3L。②憩室型,占6%。③膽總管口囊性脫垂,約占2%。此外,還可伴有肝內膽管囊性擴張。本病也以女性較多見,一般癥狀出現在3歲左右,有時也可提前到生后幾個月內就發病。臨床上除黃疸外,還有腹部腫塊和腹痛。但這三種癥狀同時具備者只有20%-30%。腹部超聲檢查常可確診。主要為手術治療,延誤診斷和治療者,會發生膽管炎、肝硬化等。

              2014-01-21 20:58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問題分析: 新生兒黃疸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黃疸可以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若生理性不必治療,20多天后會自動消失,一很少有病理性黃疸的。30天左右時黃疸很嚴重便要治療了。平時多喝水,一天要曬10分鐘(2次)左右的太陽,對黃疸的消退有好處。若黃疸一段時間不退可以吃“茵梔黃”。意見建議:驗血、驗尿、驗大便,就可以知道是否是病理性黃疸。

              2014-01-21 20:58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需要先檢查清楚才能談到治療。 請閱讀我的文章,仍有問題,請電話021-64931507、021-64932284預約兒科醫院門診021-67226926預約金山醫院門診。也可以使用網站的電話4006606120,先咨詢

              2014-01-13 20:58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張利平 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寶寶的黃疸值在升高,就15.7的指標看,就有點偏高了,醫生所謂的光療就是照藍光,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因為醫生會根據寶寶的情況和大小來掌握好照射的時間等。而且現在治療黃疸的技術也比較成熟,特別是在大城市,所以建議還是先帶寶寶去專業一點的醫院確診寶寶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由醫生明確下一步的救療方案。

              2014-01-08 21:13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趙國華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黃疸指標不超過12.5mg的,也就是寶寶上肢和膝關節以下不黃,手腳心不黃,都是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的可能性很大,要給寶貝喂養充足,吃的多排泄多黃疸會退的快,不要給寶寶喂糖水,可以將母乳加熱到56度,15分鐘,晾溫后再給寶寶喝,沒必要停母乳,寶寶也辛苦媽媽也辛苦.母乳性黃疸大約2個月消退.

              2013-12-28 16:01
            就醫問藥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黃疸?   黃疸是指皮膚、鞏膜與黏膜因膽紅素沉著而引起的黃染,正常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為1.7~17.1 μmol/L,其中直接膽紅素低于3.7μmol/L。當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μmol/L時,臨床上即可出現黃疸。如血清膽紅素濃度超過正常范圍而肉眼看不見黃疸時,稱為隱性黃疸。 查看全文»

            新生兒黃疸 貧血
            推薦醫生 更多»
            • 王存川

              主任醫師 教授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擅長:通過微創的腔鏡手術治療重度肥胖癥與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甲狀腺疾 詳情»

            • 焦東海

              主任醫師 教授

              上海岳陽醫院

              擅長:膽囊炎、膽石癥、脂肪肝、高血脂、胃病、胰腺炎、黃疸、肥胖的診 詳情»

            • 黃為民

              主任醫師 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擅長:主要致力于新生兒危重癥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對新生兒多臟器 詳情»

            推薦用藥 更多»
            苦黃注射液

            療效:清熱利濕,疏肝退黃,主治濕熱...

            金錢草膠囊

            療效:清利濕熱,通淋,消腫。用于熱...

            專家咨詢 更多>
            鄧高里

            鄧高里 / 主任醫師

            擅長:擅長肛門部位、結、直腸良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經驗豐富

            預約掛號
            鄭衛華

            鄭衛華 / 主任醫師

            擅長:在省人民醫院消化科從事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30多年。擅長胃、腸、肝、膽、胰等消化系統疑難疾病的診治。能嫻熟地進行電子胃鏡、無痛性電子腸鏡的檢查及治療:如胃腸息肉內鏡摘除,內鏡下消化性潰瘍出血治療及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硬化劑治療,食道狹窄擴張術及放置支架,賁門失弛緩擴張治療,經內鏡取出上消化道異物等各項內鏡下治療。對慢性便秘、慢性腹瀉等都有豐富的治療經驗。

            預約掛號
            鄭佳冰

            鄭佳冰 / 副主任醫師

            擅長:擅長于各類脾胃病、消化病疑難雜癥的診治及亞健康的調理與保健

            預約掛號
            醫院問答 更多>
            為什么龜頭有點癢

            為什么龜頭有點癢

            衡水男科醫院 2023-12-17
            為什么陰莖向下彎曲

            為什么陰莖向下彎曲

            衡水男科醫院 2023-12-17
            夜尿頻多是什么原因導致

            夜尿頻多是什么原因導致

            包頭世紀泌尿專科醫院 2023-12-18
            我爸煙齡30年,酒齡8年

            我爸煙齡30年,酒齡8年

            平頂山兒科醫院 2024-01-24
            腦缺氧會嗜睡嗎?

            腦缺氧會嗜睡嗎?

            內蒙古精神病醫院 2024-01-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熟女|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 天堂va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人妻系列| 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在线日韩麻豆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8|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海角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糖心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少妇A片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