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國臣 主任醫師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胸心外科
-
老人大便失禁的處理方法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失禁的嚴重程度、老人的身體狀況、護理的便利性、經濟因素以及可能的并發癥等。 1.失禁嚴重程度:若失禁情況較輕,偶爾發生,尿不濕可能較為適用;若較為嚴重且頻繁,肛門塞或結合其他護理措施可能更合適。 2.老人身體狀況:如老人有皮膚疾病或過敏,需選擇對皮膚刺激小的護理用品。 3.護理便利性:尿不濕更換相對簡單,但肛門塞使用不當可能引起不適。 4.經濟因素:尿不濕成本相對較低,而高質量的肛門塞可能價格較高。 5.并發癥風險:長期使用尿不濕可能導致皮膚問題,肛門塞使用不當可能損傷肛門組織。 總之,對于老人大便失禁的處理,應綜合評估各方面因素,選擇最適合老人的方法。同時,要注意保持老人皮膚清潔干燥,預防感染和并發癥。如情況復雜或嚴重,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2024-12-18 07:5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榮偉 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科
-
老年人大便失禁的處理應高度重視個體化治療,對不同原因引起的大便失禁應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老年人通常表現為輕度的大便失禁大多數患者可通過內科保守治療得到滿意的療效大便失禁的臨床治療包括內科治療、生物反饋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
2013-12-21 16: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您好,建議帶患者到醫院檢查一下,看能是小腦萎縮或是其他的病嚴重了. HMJ
2013-11-18 16: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老年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或稱肛門失禁(anal incontinence)是指每天至少2次或2次以上不隨意控制的排便和排氣。它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具有多種病理生理基礎的一種臨床癥狀老年人的發生率約為1%老年住院病人較多見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大便失禁常見于老年人輕度的大便失禁常不被患者和醫生所重視確切的發病率報告不多。國外有人統計65歲以上的一般人群中,其發病率男性為10.9‰,女性為13.3‰,而生活在老年之家者則為10%~17%,在住院的老年病人中為13%~47%。大便失禁的發生機制有多種因素。最重要的是內、外肛門括約肌張力和直腸感覺受損。組織學和電生理學研究提示肌肉萎縮是由于神經支配喪失的結果。 病因 大便失禁的病因繁多,1種或多種病因均能引起大便失禁大便失禁的分類方法有多種,可按失禁的程度、性質、直腸感覺和病因等分類,也可以中醫辨證分型,但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標準,其病因分類如下: 1.大便性狀的改變 (1)腸易激綜合征。 (2)炎癥性腸病 (3)感染性腹瀉 (4)濫用瀉劑。 (5)吸收不良綜合征。 (6)短腸綜合征。 (7)放射性腸炎 2.腸容量或順應性異常 (1)炎癥性腸病 (2)直腸容量缺損 (3)直腸缺血。 (4)膠原血管性疾病。 (5)直腸腫瘤。 (6)直腸外壓迫 3.直腸感覺異常 (1)神經系病變。 (2)溢出性失禁。 4.括約肌或盆底功能異常 (1)括約肌解剖學缺損。 (2)盆底肌喪失神經支配 (3)先天性異常。 老年人大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糞塊嵌塞、直腸感覺異常、肛門括約肌壓力降低、神經肌肉功能紊亂、癡呆、醫源性的等等。 發病機制 正常排便活動在是神經內分泌調節下條件反射的隨意活動,是多系統參加的復雜生理過程。結腸內糞便或氣體隨著結腸節律性收縮運動和胃結腸反射的不自主活動到達直腸下段后,刺激直腸壁壓力感受器。當腔內壓達到一定閾值時,交感神經興奮,直腸擴張、內括約肌收縮,肛隱窩受到刺激而產生便意。這一沖動沿內臟傳入神經骶副交感神經傳入腰髓的排糞中樞,再傳入大腦皮質感覺區和運動區。當大腦皮質解除排便的抑制時外括約肌和恥骨直腸肌松弛,即可出現排便活動 關于大便失禁的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正常大便的自控有賴于許多因素:大腦的功能糞便的容量和稠度、結腸的傳輸、直腸的膨脹性、肛門括約肌的功能、肛門直腸的敏感性和肛門直腸反射等。這些因素中任何1個或多個因素的異常都可能導致大便失禁。 正常的排便需要適當的肛門直腸感覺。盆底感受器在察覺直腸內存在糞便方面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糞塊嵌塞和溢出性大便失禁患者均有直腸感覺的降低,外傷性和特發性大便失禁(idiopathic fecal incontinence)的患者可能有肛管感覺的異常。特發性大便失禁或稱神經源性大便失禁,它是由于控制盆底橫紋肌及肛門外括約肌的神經進行性損害及內括約肌功能減退所致。 癥狀 臨床表現: 大便失禁較多見于老年人,且通常發生于機體較虛弱的狀態下同時常存在便秘或小便失禁。女性發生的大便失禁較男性多見,經產婦則更多。 大便失禁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排便和排氣失控,輕癥失禁患者對排氣和液體性糞便的控制能力喪失,其內褲偶爾弄臟,重癥患者對固體性糞便也無控制能力,表現為肛門頻繁地排出糞便,如果患者能夠迅速找到廁所,則可以避免弄臟衣褲。本癥患者常因肛門會陰區長期潮濕不潔,污染衣褲、床單等而影響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體檢可見肛門會陰區潮濕不潔、濕疹潰瘍瘢痕、肛周皮膚瘢痕肛門松弛,有時可見直腸脫垂。指檢可觸及堅硬的糞塊或腫瘤等,可有肛門括約肌松弛和伸展,其收縮力減弱或消失。仔細檢查能準確判斷收縮無力的部位并可顯示肛管反射消失。
2013-11-18 16:4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是什么樣的大便:水樣便、稀便、還是成形便?如果是前二者,需考慮消化道疾病。如果是成形便,則要考慮顱腦疾病。建議查腦電圖、頭顱增強MRI,排除腦炎、腦瘤、癲癇及腦血管疾病。
2013-11-11 16: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指機體對直腸內液態和固態內容物以及氣體蓄控能力喪失,導致大便次數增多,常有腹瀉,輕者糞便排出污染內褲,重者頻頻腹瀉或排出軟便。可發生于兒童、成年和老年,且往往因腹瀉不止而去醫院就診。據調查7%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每周最少1次大便失禁,老年人在住院監護期間46%病人有大便失禁,常同時伴有尿失禁,大便失禁的婦女26%有泌尿婦科臨床問題。保持正常的大便需要多個因素的聯合相互作用,當一個或多個因子的破壞即可引起失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