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敏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如果經過檢查考慮是慢性淺表性胃炎,這種情況其實就是慢性胃炎的一種表現建議,注意積極的用藥物進行調理,平常要注意規律飲食,少吃多餐,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和油膩的食物,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同時可以考慮口服多潘立酮,果膠鉍等藥物進行治療,應該是有助于改善癥狀的。
2018-12-31 14: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伯鋒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骨科創傷急救中心
-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種致病因子的反復侵襲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導致固有的腺體萎縮.
2012-07-29 12:30
病因病機
西醫認識
病因
一般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免疫因素為主要因素.飲酒,飲食不節,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損傷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膽汁反流等為其誘發因素.
病理
淺表性胃炎的炎癥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層,上皮細胞變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細胞浸潤,引起粘膜充血,水腫,滲出.多發于胃竇,有時有少量糜爛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竇有較多的糜爛灶,或伴疣壯凸起,稱慢性糜爛性或疣狀胃炎.
萎縮性胃炎,炎癥深入粘膜固有膜,導致固有的腺體萎縮,使粘膜層變薄,粘膜皺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部分患者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使十二指腸內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該內容物有膽汁的返流,而引起膽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合并膽結石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中醫認識
脾胃虛弱為其內在因素,飲食不節,情志所傷,勞逸過度為其誘發因素.
飲食不節,積滯不化,郁遏氣機;憂思惱怒,肝失疏泄,氣滯胃腕;過度辛勞則耗耗傷氣血,過度安逸則氣機不舒.
脾胃素虛,加之以上諸因素致氣機不暢,郁滯胃脘,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機.
癥狀 辨證
慢性胃炎大多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出現上腹飽脹不適,胃脘隱痛,嘈雜噯氣,厭食惡心等.一般胃體胃炎可見厭食,體重減輕,或伴貧血;胃竇胃炎或伴膽結石,尤其是膽汁返流較多者,可引起急性糜爛而出現明顯疼痛,嘈雜,灼熱等,嚴重時可出現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嘔血,黑便等.
慢性胃炎在中醫書籍中多屬胃痛,痞滿,噯氣,嘈雜等范疇.
本人經多年探索,歸納出脾胃虛弱,睥虛積滯,胃氣上逆,肝胃不和等證型,可合并肝膽火勝,腸腑濕熱等.
中醫治療
以健睥消積,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主.
以枳實消痞丸為主加減
枳實消痞丸系金元時代明醫李東垣所創,“治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原方為丸劑,我經多年探索,用本方加減做湯或濃縮加工做丸散劑,治療慢性胃炎,效果很好.
枳實 黃連 生姜 人參 炙甘草 茯苓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占海青
海南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口腔科
-
你好:慢性淺表性胃炎病變僅限與粘膜層,但亦可累及深層;可歸屬于祖國醫學的“胃脘痛”,“吞酸”等范疇,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表現;其病因為飲食不節,情致失調,先天稟賦,感受外邪等原因有關;常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噯腐吞酸,脘腹脹滿,嘔吐不消化食物,排便改變等;其辨證可分為飲食傷胃,肝氣犯胃,淤血停滯,胃陰不足,脾胃虛寒等證型;需根據臨床表現,檢查結果,舌脈辨清主次采取相應的治療;要治養結合少食多餐,戒除煙酒,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根除幽門螺桿菌,慎用解熱鎮痛藥及激素,如有其它慢性疾患需積極防治,保持精神愉悅,勞逸結合.患者的病情考慮氣血淤滯,寒凝氣滯,當以行氣化瘀散寒為主的原則進行治療!可以服用中藥參芪健胃散,益氣和胃散等進行治療!
2012-07-29 12:30
岳氏胃腸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