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
當今高校大學生面臨諸多壓力,發生心理問題的機率遠高于其他學生群體:某高校大學生心理咨詢情況的統計結果顯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多種多樣,不容忽視,并且發生心理問題的誘因很多,危害深遠。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1 山東某高校學生心理咨詢情況統計 根據2008年青島某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對來訪人員(共計182人次)咨詢情況的統計,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見表1。 通過上述統計結果不難發現,在校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多種多樣,不容忽視,既有個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學校的乃至社會的原因。找出原因才能有效的預防一些心理問題的發生,才能有效的預防由此引發的不良后果。 表1中所述出現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的人數應當說只占有心理問題大學生的一部分,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由于害羞、愛面子和自尊心強等各種原因有心理問題不去尋求幫助,也有的可能意識不到自己有心理問題,比如目前對于沉迷于網絡的害處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把沉迷網絡與精神疾病聯系起來。 高校大學生由于戀愛問題、人際關系問題、考研以及就業壓力等原因,心理問題出現的機率遠高于其他學生群體。各高校應當充分關注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嚴峻性,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機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學生的預防能力,以幫助學生早日走出心理困境,順利度過大學生活。
2016-03-21 02: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漸突出,自閉、抑郁、精神分裂等問題屢見不鮮,焦慮、沮喪、偏執等更是成了大學生的通病。他們甚至會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舉動,2004年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案件”使得社會史無前例地開始高度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而近期高校大學生自殺、他殺等新聞出現頻率并未低于過去,這讓我們不得不敲響警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不容忽視。
2016-03-21 01:0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您的情況不好分析病情,建議您最好是到醫院做個檢查,在對癥治療。祝你健康。多參加活動,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多到戶外活動,保持良好的心態,不高興的事情及時緩解,不要想太多,遇事不要著急,慢慢來。多補充維生素
2016-03-20 23: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1)新生要正確認識、評價自我,給自己重新進行角色定位,揚長避短,發展自己。 新生在中學階段,一般為佼佼者,有著一種心理優越感。而入學后,作為大學中普通的一員,許多新生心理很難接受這一角色,從而導致心理失衡。對此,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為普通一員的事實,能夠接納自我。畢竟能進入大學的都是強手,強手在一起,應該說大家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已成為普通一員,都應從頭開始。新生應為成為勝利者的一員而高興,而不是相反。其次新生入學后,心理要有目標準備,經常要問自己“我來大學干什么”,“我在今后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樣有利于角色定位,適應新環境。 新生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應積極與他人做比較,通過比較發現自己的優缺點,恰當地評價自我,發揮加強自身的長處,克服弱點,發展自身,這樣會獲得自信,減輕心理壓力。對自己的評價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2)學會與人相處,調整人際關系。 新生入學,常常會由于人際關系復雜,交往受挫而引發自卑、孤僻等心理問題。相對于中學的人際關系,大學人際關系顯得比較復雜。這主要是大學生來自祖國各地,生活習慣、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語言等有一定差別,造成交往復雜困難。另外,在大學學習不再是唯一目標,大學生行為目標多元化,也是導致人際關系復雜難處的一個誘因。為了與同學和睦相處,交往順暢。 (3)培養獨立學習、生活的能力,積極尋求外部支持。 新生多為獨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又遠離家庭,一般會不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入校后,新生應培育獨立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上,要逐步學會獨立自理,如在生活、學習作息上合理安排,學會自主理財。在為人處世上,也要有獨立能力,面對選擇,要獨立思考作出抉擇。與人交往時,不要人云亦云,唯唯諾諾。在學習上,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學會獨立思考問題。面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新生除自己積極調適外,應該積極尋求外部支持。如對老師上課方法不能適應,應積極向老生請教,還可向老師反映,取得老師的理解與幫助。可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在活動中體驗集體的力量和溫暖,認同新集體。
2016-03-20 14:0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考試只是檢驗學習結果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由于大學生更看重考試的外在價值,如獲得獎學金,保送研究生等各種榮譽,對其內在價值掌握知識卻重視不夠。造成考試焦慮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1、客觀因素。造成大學生考試焦慮的客觀因素主要有:一是考試本身。如考試的重要性、難易程度、競爭程度等。越是重要的考試,越容易產生考試焦慮;題目越難,越容易產生考試焦慮;競爭程度越激烈,越容易引發考試焦慮。二是學生的學業期望。一般而言,學業期望越高的學生,對學習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看重學業成績,因而對考試失敗的恐懼越高,越容易產生考試焦慮;而那些學業期望較低的學生,滿足于六十分,一般不會產生考試焦慮;而當學業期望較低的學生面臨學業失敗時,也可能會激發其考試焦慮。三是知識掌握程度。我們經常說:“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考試的難易是相對的,現在有一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下課不復習,推崇考前一周效應,本時學習不努力,臨陣磨槍,匆忙上陣,面對考題,感到任務太難,便產生考試焦慮。四是考試壓力的傳遞。學生間的相互影響也會造成考試焦慮。如一些學生將考研重要的人生目標,考前以發誓言、寫戰書等方式激勵自己的斗志,人為制造緊張空氣,使部分學生感到考研失敗可恥,整天籠罩在失敗的恐懼之中。2、主觀因素:造成考試焦慮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個性氣質特點。那些敏感、易焦慮、過于內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做事追求完美的學生在考試中容易出現考試焦慮。二是考試經驗。大學生多數在中學時代都有考試成功的經驗,而進入大學后,偶然的考試失敗會加劇這部分學生的考試焦慮,將過去考試成功歸于題目容易、運氣好,而將大學的考試失敗歸結為自己不聰明、能力差、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因而面臨考試就會緊張焦慮。三是知識掌握與復習準備。如果復習準備不足,對考試沒把握,自然會產生考試焦慮。四是對考試外在價值的過分重視,考試成績與大學生學業榮譽如獎學金,政治前途如入黨,學業前途如研究生保送等密切相關。因而,大學生會對考試成績看重,特別是學業成績優異的大學生,恐懼考試失敗的心理壓力更大,更容易出現考試焦慮的癥狀。贊同8|評論
2016-03-20 11: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