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問題原因
大夫你好,我是一名大學生的家長,所以我特別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現現在有好多大學生在學校里并沒有變的堅強,獨立,反而會更孤獨,自悲.這些我想和當代的中國式教育有一定的關系,是什么造成學生心理越來越脆弱,不能承受一點兒挫折和壓力.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概括來說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學生是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強烈;低,其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教育在一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身心發展趨于成熟,但尚沒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從現在大學生的心理困惑看,許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礙而導致的。然而,據報道,北大校醫院心理咨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應診,預約就診的患者已經排到了兩個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還未設立心理咨詢機構,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咨詢教師,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問題施以不科學的教導。針對當前的現狀,高校應逐步完善兩個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專業化隊伍,強化心理咨詢功能。心理咨詢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容易在引導方法上產生偏差,因此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詢隊伍時不我待。其二,心理教育課程化、多渠道開展。在大學階段絕大多數學生碰到的只是些尋常心理問題,對尋常的心理問題走預防之路遠勝過“亡羊補牢”。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的課程,同時,通過校刊、校廣播站、校園網等載體,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2016-01-11 07:3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我國大學生多數處于青年中期(18~24歲)這一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個體的生理發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備了成年人的體格及種種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此時大學生的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很容易造成心理沖突,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競爭與求職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在高中階段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使這些學生心理比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進人大學后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隨著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也加劇了大學生內心的沖突,使他們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再加上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祝大家都能解決心理問題.
2016-01-10 18:1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