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的治療方法?
我兒子住校,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學校拉肚子非常厲害,我就把他接到家里來了,又不敢輕易的給孩子用藥,就暖了暖肚子,也不好,有沒有好的治療拉肚子的好方法呢?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1,用手給寶寶捂肚子:把手搓熱,捂在寶寶肚子上,直到寶寶的小肚子摸起來熱乎乎的為止(我媽媽一直認為,寶寶的肚子是她捂好的,呵呵).2,用手給寶寶搓腳或捂腳:方法同上3,用白胡椒給寶寶貼肚臍:白胡椒一粒,碾碎,放到肚臍中,用醫用膠布在肚臍上貼十字固定.白胡椒可以在中藥店買到(我在同仁堂買的,10克,1.6元.可以讓藥店幫你碾碎,用的時候放一點就可以,其它的裝在一個密封的袋子或瓶子放在冰箱里備用).對了,晚上洗澡的時候洗干凈就行了,第二天接著貼.注意,醫用膠布一定要用那種脫敏的,就這樣,我家寶寶貼了一天,貼膠布的地方還紅呢.(藥店有賣的,2元一卷).再注意:不要買白胡椒面,不純.4,喝大米,胡蘿卜,山藥粥(如果買不到新鮮山藥可以到中藥店買淮山--即干的山藥):各種原料適量,主要起作用的是山藥,所以這一項必須要有,但不必太多.我家寶寶第一次拉肚子時才三個月,所以我把胡蘿卜和山藥磨成泥煮,這樣可以溶解的很好,而且胡蘿卜的甜味容易出來,寶寶愛喝.可以只喝湯,或弄成米糊吃.另外,可以當水喝.5,耐心的一個一個的看.我看了一個晚上才看完,看完了就知道下步應該怎么辦了.以前我曾經介紹給大家看,真的很好.6,關于合生元或媽咪愛:先說媽咪愛,吃了將近一盒,沒有任何作用.然后,看了帖子后,買了合生元(真貴!).不知道是合生元管用還是其它的方法管用,反正第二次拉肚子的時候沒吃,也好了.感覺,藥類的東西能不吃還是不吃的好,雖然益生菌號稱不是藥.
2016-03-16 04: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腹瀉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個共同表現,它同時可伴有嘔吐,發熱,腹痛,腹脹,黏液便,血便等癥狀.腹瀉伴有發熱,腹痛,嘔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帶血,貧血,消瘦等則需警惕腸癌;伴腹脹,食欲差等常需警惕肝癌;伴水樣便則需警惕霍亂弧菌感染.除此之外,腹瀉還可直接引起脫水,營養不良等,具體表現為皮膚干燥,眼球下陷,舌干燥,皮膚皺褶. 腹瀉是癥狀,根本治療要針對病因.認識腹瀉的發病機理有助于掌握治療原則. (一)病因治療不言而喻,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必需抗感染治療,以針對病原體的抗菌治療最為理想.復方新諾明,氟哌酸(諾氟沙星),環丙氟哌酸(環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對菌痢,沙門菌或產毒性大腸桿菌,螺桿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對溶組織阿米巴,梨形鞭毛蟲感染有效,因此,這數種藥物常用于急性感染性腹瀉,包括預防和治療所謂旅行者腹瀉.治療乳糖不耐受癥和麥膠性乳糜瀉所致的腹瀉在飲食中分別剔除乳糖或麥膠類成發.高滲性腹瀉的的治療原則是停食或停用造成高滲的食物或藥物.分泌性腹瀉易致嚴重脫水和電解質丟失,除消除病因,還應積極由口服和靜脈補充鹽類和葡萄糖溶液,糾正脫水.膽鹽重吸收障礙引起的結腸腹瀉可用消膽胺吸附膽汁酸而止瀉.治療膽汁酸缺乏所致的脂肪瀉,可用中鏈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長鏈脂肪,因前者不需經結合膽鹽水解和微膠粒形成等過程而直接經門靜脈系統吸收. (二)對癥治療選擇藥物時,應避免成癮性藥物,必要時也只能短暫使用.病因治療是主要的,凡病因不明者,盡管經對癥治療后癥狀已有好轉,絕不可放松或取消應有的檢查步驟,對尚未排除惡性疾病的病例尤其如此. 1.止瀉藥常用的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鉍,氫氧化鋁凝膠等,日服3~4次.藥效較強的復方樟腦酊(3~5ml)和可待因(0.03g),每日2~3次.因久用可成癮,故只短期適用于腹瀉過頻的病倒.復方苯乙哌酊(每片含苯乙哌啶2.5mg和阿托品0.025mg),每次1~2片,2~4/d,此藥有加強中樞抑制的作用,不宜與巴比妥類,阿片類藥物合用.氯苯哌酰胺(咯派丁胺,loperamide)的藥效較復方苯乙哌啶更強且持久,不含阿托品,較少中樞反應.初服4mg,以后調整劑量至大便次數減至1~2次/d,日量不宜超過8mg.培菲康可調節腸道功能. 2.解痙止痛劑可選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山莨菪堿,普魯卡因等藥. 3.鎮靜藥可選用安定,利眠寧,苯巴比妥類藥物. 4.調節腸道植物神經紊亂藥可選解郁抗慮膠囊等藥物. (三)考慮到吃西藥副作用很大,可以考慮服用“永倉訶苓止瀉膠囊”進行治療.優點是中藥制劑沒有毒副作用,治療效果比較理想,缺點是服用時間比較長一般的患者都需要按療程進行服用.
2016-03-16 01: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由于腹瀉的病因十分復雜,因此遇到腹瀉的患者應根據其腹瀉的特點及伴隨的癥狀,盡早確立腹瀉的類型,即患者是分泌性腹瀉,還是高滲性腹瀉、吸收不良性腹瀉抑或胃腸運動功能障礙性腹瀉;其次,還應判斷患者是急性腹瀉還是慢性腹瀉,對指導治療都至關重要。在治療上應遵循以下原則。
2016-03-15 17:4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這是腸炎的表現.發作是可以服用氟哌酸(諾氟沙星膠囊)或黃連素即可預防菌群失調癥的關鍵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濫用或長期使用,可用可不用者不用,可用窄譜則不用廣譜.對年老體弱,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時,要嚴格掌握適應癥.最好能作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最敏感的抗生素.在用抗生素的同時,可口服乳酶生和維生素.老幼病后衰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時,可口服乳酶生,維生素B族及維生素C等,以防腸道菌群失調.在大手術前,應注意配合全身支持療法,如給予高營養,服維生素類藥物及輸血等.以上是對“拉肚子的治療方法”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3-15 14:0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編輯本段]家庭治療措施 ●多喝水 腹瀉病人由于大量的排便,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枸櫞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并且調節鉀,鈉電解質,水分酸堿平衡;而胡蘿卜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它們都是防止機體因腹瀉而脫水和虛脫的良方. ●勿匆忙服藥 除非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或者嚴重腹瀉產生并發癥,普通的腹瀉并不需要服藥治療,它的癥狀一般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至少兩天以內,勿用藥物止住腹瀉,因為腹瀉是體內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當病人發生急性腹瀉時,醫生多不鼓勵使用止瀉劑,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況.否則,讓它排出可能比較有利,也能加速復原. ●檢查所用的藥物 腹瀉有時可能與你服用的藥物有關,比如服用紆解胃灼熱的制酸劑.制酸劑是最常引起腹瀉的藥物.為了避免與胃灼熱相關的腹瀉,建議使用僅含氫氧化鋁的制酸劑.除了制酸劑,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風藥)等藥也可能引起腹瀉.建議睡前一杯熱牛奶有助于改善失眠的狀況. 一般治療 在原發病一時難以糾正或暫未查出有明顯原發因素者,以下一般措施對多數患者有益. 1.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進食足量食物. 多食粗纖維含量高的食物,養成多飲水的習慣. 定時口服少量的小麥麩皮(膳食纖維25~30克/d,不適用于腸道有器質性狹窄者). 飲水量應達每日3000ml.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要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也可有助于改善消化道的功能. 經常吃大魚大肉,稍有不慎,就容易腹瀉.針對腹瀉時腸蠕動增快,腸粘膜滲出和/或分泌增加,腸道內菌群失調等特點,止瀉藥物大致分為腸蠕動抑制劑(如復方苯乙哌啶,易蒙停),收斂止瀉劑(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鉍),粘膜保護劑(如思密達),微生態制劉(如培菲康,整腸生)等幾種類型,此外,活性炭等吸附劑可吸附毒素,減輕對腸道粘膜的刺激,因而也有止瀉作用. 治療腹瀉,最重要的是對癥下藥.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于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癥等全身性疾病.感染性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借此可排泄掉一部分毒素,對人體有益,如果盲目止瀉,對病情轉歸反而不利.原則上講,止瀉藥只適用于非感染性腹瀉,而感染性腹瀉一般不用,尤其是在急性期,炎癥及中毒癥狀(如高燒)較明顯,膿血便較多時,應視為止瀉劑的絕對禁忌;到了恢復期,病情明顯好轉,大便不帶膿血,僅是水分較多時,也可短時服用止瀉劑. 其次要注意病機不同,用藥有別.如果是腸蠕動增快所致,如甲亢,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等,應首選腸蠕動抑制劑,以延長腸內容物滯留時間,利于水分吸收而止瀉,如果是由腸粘膜分泌增加引起的腹瀉,如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等,可以選擇收斂劑和吸附劑,通過抑制腸粘膜分泌及吸附有害毒素起到止瀉作用.如果是由于粘膜炎癥及潰瘍導致滲出增加引起的腹瀉,可選擇粘膜保護劑,以保護粘膜,清除細菌,病毒及毒素.因腸道內菌群引起的嬰幼兒腹瀉及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應該首選微生態制劑,通過補充腸道益生菌,恢復腸道內微生態平衡,起到調整胃腸道功能及止瀉之功效.有些腹瀉并非單一因素所致,則宜酌情聯合用藥. 第三,止瀉只是一種對癥治療,病因治療才是根本.因此,止瀉補液的同時,切勿忽視對原發病的治療.如果是感染性腹瀉,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應從調理飲食入手;如果是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可選擇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及鎮靜劑等等.
2016-03-15 12: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