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特發性肺纖維化
我想知道一些醫學上的知識,現在是我的一個朋友得了特發性肺纖維化,我很是為他著急,現在是我的其他朋友都在幫助他,并且在尋找辦法,有知道的我想尋求解答。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錫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
患者好,尚未發現IPF有明確的遺傳基礎或傾向,遺傳性或家族性IPF相當少見。家族性IPF的臨床表現和非家族性IPF的臨床表現相似。特發性肺纖維化病因不明,發病機制亦未完全闡明,但已有足夠證據表明與免疫炎癥損傷有關。不同標本所顯示的免疫炎癥反應特征不盡一致,周圍血所反映出的是免疫異常比較突出,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顯示炎癥反應為主,而肺局部組織的異常又有所不同。因此在評估各種研究資料需要考慮到這種差異。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2019-01-01 17:52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肺纖維化,即肺臟間質組織由膠原蛋白、彈性素及蛋白醣類構成,當纖維母細胞受到化學性或物理性傷害時,會分泌膠原蛋白進行肺間質組織的修補,進而造成肺臟纖維化;即肺臟受到傷害后,人體修復產生的結果。
2016-03-09 23:3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以彌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結構紊亂最終導致肺間質纖維化為特征的疾病,全身癥狀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現象。這個疾病一般病程較長應及時治療注意飲食增加營養;吸煙者必須戒煙。
2016-03-09 23: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患者您好,肺纖維化是一種慢性的呼吸疾病,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細菌感染,氣管炎,慢阻肺等疾病的并發都是有可能的,平時患者注意飲食方面忌口,加強身體鍛煉,建議中醫療法,副作用小,優勢互補,藥性柔和,對患者身體損害比較小。肺纖維化是肺部炎癥導致肺泡持續性損傷及細胞外基質(ECM)的反復破壞、修復、重建和過度沉積。病因有毒物、自身免疫疾病、藥物副反應、感染、嚴重的外傷等多種原因。膠原蛋白是肺組織的主要ECM蛋白,約占肺臟干重的1/5。肺臟中各種類型的膠原蛋白與其他類型ECM成分,如彈性蛋白、蛋白聚糖、FN以及LN等構成了三維網狀結構
2016-03-09 11: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特發性肺纖維化亦稱隱源性纖維化肺泡炎或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病因未明,彌散性肺間質纖維化局限于肺部。多在40—50歲發病,男性稍多于女性。肺病理變化以肺泡壁細胞浸潤、增厚、間質纖維化為特點。本病屬中醫“肺脹”范疇。[診斷]1、典型癥狀:急性型,起病急,發熱、咳嗽、咯痰、呼吸困難迅速加重;慢性型,起病隱襲,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并進行性加重,伴干咳,無發熱等急性癥狀,進行性消瘦、乏力。2、重要體征:呼吸淺速,兩肺底吸氣期羅音似尼龍帶拉開音,50%患者有杵狀指(趾)和發紺。3、輔助檢查(1)血乳酸脫氫酶增高,類風濕子陽性,。(2)X線檢查:中后期可出現兩肺中、下野彌散性網狀或結節狀陰影,偶見胸膜腔積液、增厚或鈣化。[治療]1、西醫治療(1)急性病例,潑尼松每日0.5-1mg/kg,分3次服用
2016-03-09 06: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患者你好,通過以上對你描述的病情情況來看,肺纖維化疾病是一種嚴重的肺部疾病,對于該疾病要合理的選擇治療方法,不要盲目的治療,中醫的治療方法效果是很不錯的!早日治療,恢復健康!
2016-03-09 03:2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特發性肺纖維化?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疾病。由Hamman和Rich首先報道,故又稱Hamman-Rich綜合征,由于本病基礎病變為肺泡炎,1964年Scadding提出致纖維化肺泡炎(fibrosing alveoritis)病名,因病因未明,稱之為隱原性致纖維化肺泡炎(cryptogenic fibrosing alveolitis,CFA)。多見于中老年人,呈亞急性或慢性過程。由于存在免疫異常及家族性發病史,考慮可能為自身免疫性疾病,與遺傳有關。急性型可發熱,但罕見,預后差,平均存活3年左右,65%~75%死于呼吸衰竭和肺部繼發感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