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閉經
都說女人到了中年閉經以后就特別容易變老,而且變老的特別快,我一直都很在意自己的皮膚,一直都很精細的在呵護著。可是最近我感覺月經量在慢慢變少,我很怕我會閉經,畢竟以后只會更老。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賈銳 主治醫師
鶴壁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閉經是女性常見的一種癥狀,少女在12歲左右會來月經,年滿18歲尚無月經來潮者稱為原發性閉經;當已來月經后,其后出現3個月以上無月經者,稱繼發性閉經;凡妊娠、哺乳或絕經后無月經者,則稱生理性閉經。 生理性閉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與疾病無關,對健康無害,而原發性和繼發性閉經卻往往與某些疾病有關。其類型有:1、子宮性閉經。2、卵巢性閉經。3、垂體性閉經。4、丘腦下部閉經。其中,第四種閉經最多見,包括有精神性因素、營養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長期服避孕藥、閉經泌乳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引起的均屬此類閉經。此外,甲狀腺、腎上腺、胰腺等功能紊亂也可能導致閉經。女性做好閉經預防工作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月經過少或月經后期都可發展為閉經,積極治愈月經過少或后期,可以減少閉經的發病率。 2、明確閉經的病因和部位,對治療閉經的效果與預后估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下丘腦性閉經,由精神因素、環境改變、營養不良等引起,藥物治療預后較佳。又如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子宮性閉經,子宮內膜已被破壞,恢復月經的可能性較少。又如用孕激素試驗陽性的(用黃體酮后能轉經),預后較好。 3、閉經伴不孕者因家庭、個人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而精神抑郁,臨床檢查與化驗無明顯異常,對這些患者在藥物治療同時精神安慰和鼓勵,一旦大腦皮質抑制解除,內分泌功能恢復正常而受孕。也有領養一個小孩后,患者很快懷孕,這是常見的典型例子。 4、中醫文獻中有終生不來月經而受孕者,稱為“暗經”的,對此需要謹慎,用藥前要仔細詢問病史。 5、目前服用減肥藥的婦女為數不少,有部分婦女由此而閉經,也有因肥胖而節食,導致厭食而閉經,還有多次人流手術而閉經,以上閉經都是可以預防的,有些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防止其不良反應。
2016-03-09 01:2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防止精神安慰:穩定情緒。女性預防閉經要注意控制飲食:肥胖病人應適當限制飲食及水鹽攝入。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常做保健體操或打太極拳等。平時加強體育鍛煉。經期要注意保暖:尤以腰部以下為要。不涉冷水,兩足不受寒。并禁食生冷瓜果。經期身體抵抗力弱,防止重體力勞動,注意勞逸適度,協調沖任氣血。經期不服寒涼藥。加強營養:女性預防閉經要注意脾胃。
2016-03-09 01:5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建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常做保健體操或打太極拳,跳中老年迪斯科舞等。避免精神刺激,穩定情緒,保持氣血通暢。經期要注意保暖,尤以腰部以下為要,兩足不受寒,不涉冷水,并禁食生冷瓜果。經期身體抵抗力弱,避免重體力勞動,注意勞逸適度,協調沖任氣血。經期不服寒涼藥。加強營養,注意脾胃,在食欲良好的情況下,可多食肉類、禽蛋類、牛奶以及新鮮蔬菜,不食辛辣刺激食品。去除慢性病灶,哺乳不宜過久,謹慎從事人工流產術,正確掌握口服避孕藥。肥胖病人應適當限制飲食及水鹽攝入。e
2016-03-08 17:4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月經不調的原因很多,臨床上通常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功能性的,如內分泌功能失常引起的月經不調;二是器質性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炎,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病變,也可引起月經不調。治療月經不調首先得明確具體的病因,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然后適當配合一些調經的中藥。堅持每天服用敏堯依能靜膠囊是很好的養巢之法。在日常生活方面應有規律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過度尤其是經期要防寒避濕.防止過度節食。
2016-03-08 14: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首先做好避孕的工作,避免了刮宮的傷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二、要避免結核的感染,如果已經感染了,那就要及早的進行治療,預防好結核的感染,這是做好防止閉經的關鍵所在。 三、在生產之后,不要進行長期的哺乳,為了避孕來延長哺乳的時間那是十分不可取的。 四、作為醫生,在進行手術的時候,操作應該盡量的小心,減少對子宮內膜的損傷,這也可以防止一些生育婦女的閉經的發生。
2016-03-08 08: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