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青蒿素的市場情況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原材料供應、市場需求、研發進展、政策法規以及國際市場形勢等。 1.原材料供應:青蒿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會直接影響青蒿素的原材料供應。若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可能對價格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2.市場需求:瘧疾等疾病的流行情況決定了青蒿素的市場需求。如果相關疾病在某些地區高發,需求增加可能推動價格上漲。 3.研發進展:新的青蒿素相關藥物研發成功或改進,可能影響市場對傳統青蒿素的需求和價格。 4.政策法規:國家對于藥品生產和流通的政策調整,可能影響青蒿素的生產和銷售成本,從而影響價格。 5.國際市場形勢:國際貿易關系、匯率波動等國際因素也會對青蒿素的價格產生影響。 總之,青蒿素今年的市場情況較為復雜,多種因素相互作用,難以準確預測其價格走勢。
2025-02-04 12: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上漲2005年人氣鼎盛的青蒿素,近期價格出現異動。1月6日之前,青蒿素成交價格在5300元/公斤左右,目前一些廠家已經將價格漲到6000元/公斤以上了。據健康網分析預測,青蒿素價格奔7000元已經可以預見。農歷新年前,各地區的青蒿素的價格有可能普遍上漲,而現在,重慶酉陽青蒿最高價已達每公斤9~10元。 WHO駐華代表貝漢衛曾坦言,蒿甲醚是近50年來人類治療瘧疾的最大進步。蒿甲醚于1995年被WTO列入國際藥典,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同時也是惟一一個被WTO認可的按西藥研究標準研究開發的兩個植物藥之一。 2001年,WHO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使用復方蒿甲醚,并于2002年將其列入WHO基本藥物核心目錄。如今,復方蒿甲醚被全球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用作治療瘧疾的首選藥品,還被WHO指定為國際抗瘧援助計劃的首選藥品、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定為在賑災和難民救助中惟一使用的抗瘧藥物。復方蒿甲醚成功地在49個國家和地區被授予發明專利,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藥品注冊。 原料掣肘使青蒿素價格漲聲不斷 為緩解貧困國家瘧疾患者的生存危機,從2004年春季開始,WHO等國際機構大幅度調高了購買復方蒿甲醚的國際援助資金,復方蒿甲醚的銷量,由以前的每年10萬劑躍升至2004年的440萬劑。 國際上對以青蒿素為原料的藥品需求的急劇增長,使青蒿素從原料到成品藥的各個環節供貨嚴重短缺,青蒿原料的國際市場價格也從每噸240美元上漲到700美元。據稱,諾華公司作為全球主要的青蒿素制劑生產商,其產品已被WHO預訂到了2007年。 需求快速膨脹的信息,刺激了青蒿素廠家的積極性,國內隨之刮起了一股青蒿素原料的搶購風潮。特別是諾華公司的“明星”抗虐藥復方蒿甲醚在國際市場的持續暢銷,誘來了各路資本爭相投資,把青蒿素的生產熱潮推至極點。 一時間,全國有青蒿素生產能力的大小廠家都紛紛加入到這一戰局。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先后有80多家國內企業涌入該市場,行業處于無序狀態,一度形成了“處處有青蒿,家家有貨賣”的局面。受利益的驅動,一些廠家有能力上,沒有能力的也上,致使青蒿素的質量參差不齊,其價格也不可避免地迅速下滑,成交價曾一度低至4800元/公斤。價格的下滑,又使到一些技術不夠成熟、生產成本太高的企業被市場淘汰出局;一些廠家因為原料不足不得不停產;只有技術成熟、原料來源保證并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型企業能“笑到最后”。 到目前為止,青蒿素的市場格局已經相當成熟,青蒿素的價格也一漲再漲,目前售價暴漲到6000元/公斤以上,上漲幅度超過了20%。由此看來,2006年里青蒿素價格上漲已是大勢所趨。 據青蒿素廠家反映,目前國內一些稍具規模的廠家,每月只能生產200公斤左右的青蒿素,四川一些廠家的生產訂單已排到今年的2月份,而且其每月的供貨量都十分有限。 不僅青蒿素零庫存,現在青蒿也已經面臨枯竭。重慶酉陽縣有“世界青蒿王國”之稱,酉陽所產青蒿的青蒿素含量為世界各地之最。然而,酉陽縣農辦負責青蒿發展的工作人員卻大倒“苦水”:“酉陽的野生青蒿資源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據了解,酉陽的小河、李溪等山區鄉鎮是青蒿生長的最佳地區,這一地區的農民習慣上山采野生青蒿賣給藥廠,每公斤可賣2.4元。而野生青蒿種子要在11月底至12月初才成熟,成熟的種子第二年再生出新的青蒿。但農民為了賺錢,每年從7月底就開始大量采野生青蒿,使野生青蒿資源受到嚴重損害。目前,酉陽的野生青蒿資源已開始大幅度減少。 高利潤引來各路英雄 我國在青蒿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國外生產青蒿素類藥物的廠家大都依賴于我國的原料供應;我國生產的蒿甲醚和青蒿琥酯都是注冊的一類新藥,在國際青蒿藥物市場上,我國企業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具有明顯的優勢。 但是,長期以來,青蒿類藥物在國際抗瘧藥物市場中的比重并不高。據統計,2003年全球青蒿素類藥物市場總計1200多萬美元,與化學抗瘧藥相比,比例非常小。 目前來說,國內較具規模的青蒿素類藥物的生產廠家僅有3家:華立控股、復星醫藥和廣藥集團。 5年前,擅長于電度表生產的華立控股以青蒿素產業為突破口迅速向制藥業挺進,其目標是要通過對優勢資源的占有,實現青蒿素的規模化生產能力,打造完整產業鏈。 為完成這一目標,華立控股分別于2000年12月和2001年11月收購了國內兩家青蒿素生產廠家——重慶武陵山制藥廠和湖南吉首制藥廠。華立控股由此將形成年產70噸青蒿素的生產能力。此外,華立控股還與重慶市酉陽縣政府簽定了有關協議,負責對該地區的青蒿資源進行統一開發。 目前,華立控股已累計投資近1億元,初步構建起一條從原料種植、提煉、成藥研究、生產到市場銷售的青蒿素產業鏈,并擁有蒿甲醚軟膠丸、雙氫青蒿素、復方雙氫青蒿素(安特新)等二、三代青蒿素類抗瘧藥物品種和較完整的劑型。其產品阿特健作為第三代抗瘧藥,被WHO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新特效抗瘧藥”,并將進入WHO的采購目錄。屆時,華立控股將從原料供應商升級為成藥供應商,與諾華一起分享可觀的市場利潤。 復星醫藥是第二家進入到青蒿素產業的企業,旗下擁有桂林制藥和重慶康樂兩家青蒿素生產企業。桂林制藥通過了WHO的GMP認證,也獲得了WHO供應商資格,可以直接供應青蒿琥酯聯合用藥組方;而且其供應WHO的ACT組方價格遠低于諾華的Coartem,更具有價格上的優勢。不久前又有好消息傳來:桂林制藥的青蒿琥酯片劑已經通過了WHO預供應商資格認證,同時,包括青蒿琥酯針劑在內的其他劑型認證工作也在進展之中。 去年10月底,廣藥集團向外界宣布,其子公司廣州漢方現代中藥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位于廣州從化的青蒿素提取基地首創的綠色提取青蒿素生產線已經建成并正式投產,宣告我國第一個被國際公認的獨創制劑原料藥青蒿素綠色提取進入了產業化階段,形成了包括青蒿種植、環保綠色萃取、系列產品研發、系列制劑生產以及國際營銷在內的一體化經營的綠色青蒿素產業鏈。今后5年里,廣藥集團還計劃累計投入20億元用于青蒿素的系列研發。 “走出去”與“新用途” 瘧疾在我國已基本被消滅,因此青蒿素面向的主要是國際市場。我國青蒿素出口產品主要包括青蒿素原料藥和青蒿制劑藥品兩種。 據重慶海關統計,重慶市自1998年開始出口青蒿素產品,從2003年開始年出口額猛增,出口價格也逐年上漲:2003年,重慶市出口青蒿素6034公斤,出口額122萬美元,均價280美元/公斤;2004年出口3945公斤,出口額131萬美元,其中原料藥出口3200公斤,出口額118萬美元,均價518美元/公斤,上漲85%;2005年1~5月出口9243公斤,出口額359萬美元,其中原料藥出口325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倍,占青蒿素出口的90%;均價達每公斤663美元,同比增長28%。出口的青蒿素產品以原料藥為主,制劑出口也增長迅猛。復方青蒿制劑藥品出口34萬美元,增長了45倍,主要出口到非洲。這表明,我國青蒿素出口品種已經由原來單一青蒿素原料藥發展為原料藥與復方青蒿制劑藥品共同發展的局面。 據了解,在WHO制定的ACT組方中,我國企業已經能生產部分組分(見表2)。昆明制藥的蒿甲醚、桂林制藥的青蒿琥酯和重慶康樂的阿莫地喹,都成為爭取WHO的ACT訂單的主要力量。其中桂林制藥的青蒿琥酯和重慶康樂的阿莫地喹是我國惟一能生產的ACT組方。 另外,青蒿類藥物作為抗瘧的明星藥物,已經逐步得到全世界的認同。更重要的是,隨著科研工作者對青蒿藥物抗瘧的作用機理逐步清楚,新的應用領域也被開辟出來。桂林制藥與浙江醫科大學寄生蟲研究所完成了青蒿琥酯抗血吸蟲病的研究,將其作為預防血吸蟲病的藥物。此外,近年來,國內外一些科研機構又發現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很好的抗腫瘤作用,目前正在深入研究其抗腫瘤機理,有望在近幾年內作為抗腫瘤藥上市。另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還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生物活性,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天然類藥物。相關鏈接 青蒿又名黃花蒿,是一年生草本藥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廣西、云南、四川、重慶等省區市,此外,越南、印度等國也有少量黃花蒿。重慶酉陽縣生長的野生青蒿最具有工業提取價值,世界上青蒿素類藥物原料八成以上產自于此。 以青蒿素為主的聯合療法治療瘧疾,3天就可見效,較傳統氯喹療法減少了4天。青蒿素類藥物臨床應用30多年來,尚未發現瘧原蟲對其產生耐藥性。 復方蒿甲醚的誕生,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的援越戰爭。從開始研制到取得成功,前后跨越20多年,其間不乏傳奇色彩。 1967年5月23日,為支援越南戰爭中因瘧疾流行而傷亡嚴重的中越軍隊,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親自指揮部署了一項緊急軍事任務——“523項目”。這項以啟動日期命名的重大項目,揭開了共和國研制抗瘧新藥的序幕。 研究人員在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古驗方、古醫籍后發現,早在公元340年東晉醫學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里,就有使用青蒿治療瘧疾的記載。于是,青蒿成為“鎖定目標”。1972年,科研人員終于從青蒿里提煉出抗瘧疾的化合物——青蒿素,并于1973年在云南和海南等瘧疾高發區進行了臨床試驗。青蒿素是新中國研制的第一個化學藥品,標志著我國新藥研發取得歷史性突破。 從此以后,我國科研人員在抗瘧之路上不斷奏響凱歌,他們在青蒿素的基礎上又開發出蒿甲醚等療效更強的衍生物。為克服瘧原蟲的抗藥性再次“抬頭”,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專家們又將蒿甲醚與化學藥品本芴醇組方,研制出新藥復方蒿甲醚。復方蒿甲醚既有治愈率高的優點,也有延緩抗藥性產生的特點,堪稱抗藥性瘧疾的“克星
2016-02-26 14:0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這類治療傷寒的藥品一般醫院是沒有的,你可以去當地的傳染病醫院看看
2016-02-26 11: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