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流產后想懷孕,應如何選擇醫院
我今年33歲,沒有生育史,08年跟老公結婚后不久就懷孕了,因為其他原因不想要就做了無痛人流,后來09年8月剛發現懷孕后就出現流產征兆(下體不時流紅),四十二天時就沒有胎心跳了,10年12月又是剛懷孕就出現流產征兆,進醫院保胎一周后醫生說沒用了又引產了,現在我很想要自己的寶寶,但是又很怕再次流產,對懷孕產生了一種恐懼感。我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又對當地的縣醫院不信任了,請問我應該怎么辦?是必須去大醫院還是就近到市級醫院治療?補充問題1:(2011-04-0314:38:59)我之前還做了兩次人流。上周到做了抗精子抗體和子宮內膜抗體都是陽性,染色體檢查還沒出結果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多次流產后再備孕需要謹慎,選擇醫院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如醫療水平、檢查項目、醫生經驗、費用及交通便利性等。 1.醫療水平:大醫院通常設備更先進,醫生經驗更豐富,能進行更全面和深入的檢查與診斷,但可能患者較多,就診等待時間長。 2.檢查項目:市級醫院一般也能提供常見的流產相關檢查,如激素水平檢測、免疫因素篩查、染色體檢查等。 3.醫生經驗:大醫院的醫生可能接觸到更多復雜病例,經驗相對更豐富,但市級醫院也有經驗豐富的醫生。 4.費用:大醫院費用可能相對較高,市級醫院費用可能較為親民。 5.交通便利性:如果距離大醫院較遠,交通不便,可能會增加就診的困難和成本。 綜合來看,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且交通便利,可優先考慮大醫院;若經濟緊張或交通不便,市級醫院也是不錯的選擇。關鍵是要及時就醫,明確流產原因,做好備孕準備。
2025-02-04 13:1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預防習慣性流產可采取中醫中藥調理,效果較好。1、孕期應忌房事。少數流產原因明確,病因已去除,或流產危險期已過的婦女,可適當房事。如因黃體不足所致的習慣性流產,多發生于妊娠早期,經補充黃體酮安胎至孕3個月后,胚胎發育正常,胎盤已能分泌大量黃體素,一般不會發生流產,故孕3個月以后可適當房事。 2、在可進行性生活的情況下,性交時可服用維生素E,以防止子宮痙性收縮。3、孕期多休息。流產危險期應絕對臥床休息,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是安胎的重要措施,必要時可服鎮靜劑。 4、再次懷孕時要禁重體力勞動,尤其避免屏氣、提舉重物、用力大便,使腹內壓增高而發生流產;忌大溫大補;妊娠早期禁止接觸X線、超聲波、放射性同位素,絕對避免用此類設備對腹部進行檢查,以防胎兒發生畸形而流產。希望能幫到你~
2016-02-25 19: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通常可以給予黃體酮進行彌補。如果是有受孕的可能,那么可以從根本體溫升高的第3~4天開始,予以黃體酮補充,在確診已經懷胎以后,再延續醫治到懷胎第9~10周。
2016-02-25 17: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孕婦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宮畸形、子宮發育異常、宮腔粘連、子宮肌瘤、染色體異常、自身免疫等。建議您到專科醫院詳細檢查,查明病因后再對癥治療。流產后如果再次懷孕一定要注意安胎,期間要避免體力活動、體育運動、性生活以及奔波、旅游等。要盡可能多休息,但也不必天天躺在床上,還是可以適當工作,但要注意輕體力,不可勞累。如突然出現陰道流血、小腹隱痛、墜痛、腰骶酸痛,應警惕先兆流產或者正在發生流產。如果是先兆流產,只要抓緊時間到醫院就診、保胎,仍有很大可能繼續妊娠。祝您好孕!!
2016-02-25 12:3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對HLA位點抗原共存者;APA陰性者或女方對男方單向MLR應答低下者,除外抗磷脂綜合征后,以克服夫婦間的遺傳相容性為治療原則,可用丈夫或供血者的淋巴細胞行主動免疫治療。無菌抽取外周血,用淋巴細胞分離法分離出淋巴細胞,每次皮下注射30X106—40X106細胞,間隔3周注射1次,4次為1療程。
2016-02-25 09: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是組成細胞核的基本物質,是基因的載體。染色體異常(chromosome abnormalities)也稱染色體發育不全(chromosome dysgenesis)。美籍華人蔣有興(1956)查明人類染色體為46條,Caspersson等(1970)首次發表人類染色體顯帶照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