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疾病致腹脹腹痛等,是腸易激綜合征嗎?
患有十二指腸球炎,淺表性胃炎,膽囊炎,吃藥無數不見好轉。腸道檢查三十七公分出有一息瘤以摘除檢查出腸道有炎癥主要癥狀,上下腹脹痛,排氣排大便不暢大便量少,平躺按左下腹部有痙攣痛癥狀向腸易激綜合癥,又像腹絞痛到底是啥病太痛苦了請大夫給解答一下.什么是腸易激綜合癥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患者患有十二指腸球炎、淺表性胃炎、膽囊炎,腸道有炎癥且有息瘤已摘除,現上下腹脹痛、排氣排便不暢,平躺左下腹部有痙攣痛,想明確是否為腸易激綜合征。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其發病與多種因素相關,如胃腸動力異常、腸道微生態失衡、精神心理因素、內臟高敏感性、腸道炎癥等。 1.胃腸動力異常:腸道蠕動過快或過慢,導致食物通過腸道的速度異常,引起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癥狀。 2.腸道微生態失衡:腸道菌群失調,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影響腸道正常功能。 3.精神心理因素:長期的焦慮、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可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影響腸道功能。 4.內臟高敏感性:腸道對刺激的感受性增強,輕微的刺激就可能引起明顯的不適。 5.腸道炎癥:腸道的慢性炎癥刺激,可能導致腸道敏感性增加,引發腸易激綜合征的癥狀。 綜上所述,僅根據目前提供的癥狀,不能明確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如腸鏡、糞便常規、血液檢查等,并結合臨床表現綜合判斷。同時,要注意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暢。
2025-01-26 19: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精神、神經因素IBS患者精神心理異常的出現率明顯高于普通人。有研究表明,精神緊張可以改變腸道的mmc,精神刺激對IBS病人比正常人更易引起腸動力紊亂。現代神經生理學認為IBS患者的腸道對于張力和多種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但這究竟是由于腸壁神經叢及其感受器或傳入神經通路上的異常,還是中樞神經系統對腸道的調節異常目前還不明確。另外有研究發現應激可引起大鼠功能性結腸動力紊亂,同時發現應激后一些胃腸道激素的釋放增加,說明神經內分泌的調節參與應激所引起的腸功能紊亂反應過程。以上精神、神經因素與IBS的關系,支持目前認為IBS是屬于身心疾病類胃腸病的觀點。
2016-02-24 04:2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由于目前腸易激綜合征的病因學不清楚,在治療上對有些病人效果不太好。但這個病與精神心理因素、一些腸道疾病(如腸道感染后)、腸道一些神經功能的失調甚至腸道菌群紊亂均有關系。因此,治療上也是綜合性的。首先得讓患者明白這是一個功能性疾病,消除恐懼感,同時建立對于治療的信心;有些需要進行心理治療;再就是用相關的一些藥物進行癥狀的治療,如得舒特等;還有調節患者的腸道菌群也有幫助。其它,如有人飲食上對食物的過敏不適等,生活規律的調整等,這些都對于治療有幫助。治療的時間比較長,建議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綜合處理。
2016-02-24 03: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的情況屬于胃腸濕熱所致的便秘,一般藥物很難根治.常規的治療,只能暫時緩解癥狀,長期服用不但不能根治,反而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表面好像癥狀得到了控制,實際上對胃腸粘膜會造成進一步的損害,導致病情越來越重,中醫中藥長期臨床實踐積累了許多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建議你用傳統中藥蟲草,黑礬,黑棗,核桃仁,梔子,當歸,厚樸,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紅花,海南沉,鐵膽粉,蜂膠,蜂蜜,蜂蠟等治療,可以快速治愈.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徹底清除胃腸濕熱,快速修復胃腸粘膜,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腸道紊亂的功能,從而徹底根治不復發。
2016-02-23 19: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胃腸解痙藥抗膽堿藥物可作為癥狀重的腹痛的短期對癥治療。鈣通道阻止劑如硝苯地平對腹痛、腹瀉有一定療效,匹維溴胺為選擇性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的鈣通道阻止劑,故副作用少,用法為50mg,3次/日。止瀉藥洛哌丁胺或復方地芬諾酯止瀉效果好,適用于腹瀉癥狀較重者,但不宜長期使用。一般的腹瀉宜使用吸附止瀉藥如思密達、藥用炭等。腸易激綜合癥的病因還不清楚,醫生只能稱其為功能失調。該病可以給患者帶來很大的不適和痛苦。治療后一不注意又會復發。然而能夠通過改善飲食、調節緊張情緒以及服用醫生所開的藥物控制癥狀
2016-02-23 18:0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