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引發多種病癥,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缺鐵性貧血等。 1.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可破壞胃黏膜屏障,導致胃黏膜出現慢性炎癥,表現為上腹疼痛、飽脹、惡心等。 2.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使得胃酸分泌增多,損傷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引起周期性、節律性的上腹痛。 3.胃癌: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增加胃癌發生風險,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中晚期可有腹痛、消瘦、黑便等。 4.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幽門螺桿菌感染刺激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異常增生,形成淋巴瘤。 5.缺鐵性貧血:幽門螺桿菌感染影響鐵的吸收和利用,導致缺鐵性貧血,出現乏力、頭暈等癥狀。 總之,幽門螺桿菌感染危害較大,若有相關癥狀或懷疑感染,應及時就醫,通過尿素呼氣試驗、胃鏡等檢查明確診斷,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治療常用藥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等。同時,注意飲食衛生,預防感染。
2025-01-23 22:4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幽門螺桿菌主要是引起慢性消化道炎癥或消化道潰瘍,,若確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是用奧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聯抗菌療法,一般用藥6-8周要多喝水,進食溫熱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生冷、辛辣食物,不要飲酒,注意休息,注意保暖
2016-02-20 17: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