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懷疑自己患絕癥,檢查正常仍恐懼怎么辦?
問題描述:我經常懷疑自己是癌癥患者.做了很多檢查,經常自己嚇自己,有時候嚇得一晚上不能入睡.我做了全面檢查來排除癌癥.(腦CT,ECT骨掃描,胸片,胃鏡,肝膽脾胰腎膀胱前列腺輸尿管陰囊的彩超檢查,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壓,尿檢便檢,血常規檢查)檢查結果:脂肪肝,淺表胃炎,返流食道炎.其他正常.但是我經常懷疑自己有絕癥.前段時間感覺自己脖子和腋下疼,就做了檢查,檢查是增生性淋巴結,然后我懷疑是淋巴癌很緊張,后來去診所輸液3天不疼了,醫生讓我輸液7天.說是炎癥引起.但是我現在還是不能很好的休息,還是害怕自己會死.我吃過多塞平,吃過副作用太大.請問,我這樣的狀態應該怎么辦?我看過心里醫生效果不明顯,森田療法我堅持不了.大夫能幫幫我嗎?心里醫生給我定的是:神經質癥疑病傾向,伴隨焦慮和死亡恐懼.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這種情況可能與心理因素、對疾病認知不足、身體輕微不適的過度解讀、缺乏有效應對方式、過往經歷影響等有關。 1.心理因素:長期處于焦慮、緊張狀態,易產生疑病心理。需進行心理調節,可嘗試放松訓練,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等。 2.疾病認知不足:對癌癥等疾病缺乏全面科學認識,看到一些癥狀就對號入座。應多學習醫學知識,從正規醫學書籍或科普網站獲取。 3.身體輕微不適:如脂肪肝、淺表胃炎等雖不嚴重,但身體稍有不適就過度擔憂。對于這些疾病,按醫囑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 4.缺乏有效應對方式:森田療法堅持不了,可嘗試其他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改變不合理的思維模式。 5.過往經歷影響:可能身邊有患絕癥的事例,導致心理陰影。要正確看待,認識到個體差異。 綜合來看,要從心理調節、疾病認知、應對不適、嘗試新的治療方法、正確對待過往經歷等多方面入手改善這種狀態。
2025-01-22 05: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疑病性神經癥簡稱疑病癥,又名臆想癥.這是一種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過分關注,擔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種或多種軀體疾病,經常訴說某些不適,反復就醫,經多種檢查均不能證實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觀念.據國外報道,本病約占各種疾病的1%.一般都發生在40歲以后,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病前個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自我中心,自憐和孤僻,可因軀體疾病后衰弱狀態而促發,也可由于環境的變遷,個體生理心理條件的改變,如月經初潮,絕經期等的疑慮或由于醫務人員言語不當造成.自我暗示或條件聯想,如見友人死于心肌梗塞,使患者對自身輕微胸痛過分關注,或婚外性交后染上性病而產生焦慮與恐懼等.
2016-02-19 04:5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正常人在某一時期過分重視自己的健康,對不嚴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適感的疑懼,可出現疑病觀念,但經檢查證實無病,給予適當解釋后可放棄疑病觀念.這類表現則不屬于疑病性神經癥.疑病癥患者通常以身體的某個部位,某**,某臟器有某種不適或疼痛證明自己患了某種疾病,并不斷加以強化,企圖用各種辦法以獲得別人的同情.根據其知識水平的不同,分別認為自己受了“風”,“寒”,“病毒”等侵襲,患了“痹證”,“肝炎”,“肺病”,“癌癥”,“心臟病”等,主訴喉部有異物阻塞,腸子被扭曲,血液在皮下流動,小蟲在體內行走,或為部位不恒定的疼痛.某些病人則訴述聞到某種難聞的怪味,自身形態發生了奇異的變化等.病人可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惶惶不安,反復要求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并對檢查結果的細微差異十分重視,認為這種差異“證實”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對于別人的勸說和鼓勵不是從正面理解,常認為是對自己的安慰,更證明自己疾病的嚴重性.患者受疑病觀念的驅使,東奔西走,到處求醫,尋求“最新”診斷.作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復的檢查,對反復檢查的陰性結果常感到不滿,而對于偶然出現的“陽性”結果雖認為抓住了“證據”,但也常感到懷疑.病人除表現有日趨嚴重的疑病癥狀外,其他認識良好,主動求醫,無任何精神衰退,體檢或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發現,一般診斷較易明確.
2016-02-18 19: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神經質癥是神經癥中的一部分,它有一定的特點。只有神質癥才是森田療法的真正適應癥。必須說明,森田療法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神經癥。神經質癥主要表現為患者具有某種癥狀,這種癥狀對其正常生活造成障礙,所以,患者本人也有克服癥狀、從這種癥狀中解放出來的強烈欲望。也可以說,患者自身也在積極地做著克服癥狀的努力,患者對自己的癥狀具有某種程度的反省心。
2016-02-18 16: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