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膽紅素在體內積聚所致,成因比較復雜,有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及藥物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治療,2周左右就會自然消退;病理性黃疸則是由很多疾病所引起,需要明確診斷,及時治療;母乳性黃疸的話,媽媽應暫時停止哺喂母乳,待黃疸減輕后恢復喂養;藥物性黃疸則需要立即停止服用相關藥物。藥物治療?1、血紅素加氧酶抑制劑陽黃 1、熱重于濕 治法清利濕熱退黃 方藥茵陳蒿湯加減 2、濕重于熱 治法:利濕化濁,佐以清熱 方藥:茵陳五苓湯和連樸飲加減 3、急黃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方藥千金犀角散加減 陰黃 1、寒濕困脾 治法:溫陽健脾,化濕退黃 方藥:茵陳術附湯加味 2、脾虛濕滯 治法:健脾養血,利濕退黃
2016-01-26 23: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考慮是生理性腹瀉,是未添加輔食的原因,很多寶寶會這樣的,不是疾病。生理性腹瀉以后添加輔食就可以控制的,最快3個月時間可以吃菜湯,水果汁。
2016-01-26 09:4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膽紅素在體內積聚所致,成因比較復雜,有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及藥物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治療,2周左右就會自然消退;病理性黃疸則是由很多疾病所引起,需要明確診斷,及時治療;母乳性黃疸的話,媽媽應暫時停止哺喂母乳,待黃疸減輕后恢復喂養;藥物性黃疸則需要立即停止服用相關藥物。藥物治療?1、血紅素加氧酶抑制劑陽黃 1、熱重于濕 治法清利濕熱退黃 方藥茵陳蒿湯加減 2、濕重于熱 治法:利濕化濁,佐以清熱 方藥:茵陳五苓湯和連樸飲加減 3、急黃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方藥千金犀角散加減 陰黃 1、寒濕困脾 治法:溫陽健脾,化濕退黃 方藥:茵陳術附湯加味 2、脾虛濕滯 治法:健脾養血,利濕退黃 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 十種類型介紹 1.陰黃:黃色不明顯,下身黃而上身不黃;小便夜間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輕微濕,治療宜用“去黃散”6-15克加茯苓、澤瀉、薏米之類或五苓散。連服數劑即退。 2.陽黃:黃色如金,上身眼目盡黃,下身不黃;白天小便不暢,或痛或不痛,夜間正常;病因是輕微濕,治療宜用“去黃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黃芩等,數劑即愈。 3.熱黃:口大渴,多飲反覺不快,一身盡黃;眼目發黃色淡,小便急數疼痛,尿色如黃汁。病因熱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龍膽草、梔子、白芍、茯苓、澤瀉等,大熱泄黃疸亦除。 4.寒黃: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時緩解;一身黃疸、眼目白,小便清長、夜間尤多。病因是寒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白術茯苓、山藥、芡實、薏米、附子等,溫命門,10-15劑痊愈。 5.濕黃:一身上下盡黃,眼目具黃;身浮腫、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濕之病。治療宜用“去黃散”12-15克加升麻、牽牛子、車前子、澤瀉等,慢慢調理即愈。 6.燥黃:胸前發黃病因是肺金燥極,發于胸前。治療宜用“去黃散”3克加麥冬、梔子、白芍、陳皮、天冬、元參、花粉、白芥子等,數劑痊愈。 7.血黃:上下一身,眼目具黃,發熱、煩悶、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丹皮、牛膝、當歸、梔子、川芎、大黃等,長服即愈。 8.氣黃:頭面多黃、不發熱、輕微活動乏力、小便不數,大便燥。病因是氣虛不能運化。治療宜用“去黃散”12克加人參、白術、茯苓、車前子等,氣旺則愈。 9.新生兒黃疸:出生2-3天即可出現黃疸,10天左右達到高峰。病因是胎兒感受孕母濕熱之氣。治療宜用“去黃散”10克加梔子、郁金、白術、雞內金等7劑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黃:身不黃手足反黃。病因是濕熱壅閉與中焦。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白術、茯苓、陳皮、甘草等,慢慢調理可治愈。 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數次,黃水流盡則愈。 (2)茵陳蒿1把,生姜1塊,搗爛,擦于胸前、四肢。 2.針灸療法針刺章門、太沖、脾俞、肝俞、勞宮、脊中等穴。若嗜臥、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閱讀>>?黃疸癥狀黃疸診斷鑒別黃疸檢查
2016-01-26 07: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