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應該吃些什么藥,可以吃嗎叮林嗎?
我孩子兩個月大了,喂養困難,吃母乳和牛奶,食后一小時內有反胃,反酸,惡心,偶爾有嘔吐等癥狀,體重正常,會不會是胃食管反流呢,應該吃些什么藥,可以吃嗎叮林嗎?三個月后可以喂些什么輔食?第一次問題補充:誰能再幫我回答的詳細些,懇求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寶寶溢奶是一種叫做“胃食管反流”的疾病,由于新生兒的食管下端的括約肌功能不全,無法有效地阻擋胃內容物的反流,“藥物治療”則以胃動力藥物為主,需要在兒科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根據資料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的診斷,建議醫院,一、食管鋇劑造影,二、食管內窺鏡檢查及粘膜活檢三、食管pH值測定明確診斷。
2016-01-16 05: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寶寶溢奶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老人們說的“喂奶喂多了、消化不良”?其實不是。醫生說,寶寶溢奶是一種叫做“胃食管反流”的疾病,由于新生兒的食管下端的括約肌功能不全,無法有效地阻擋胃內容物的反流,尤其是在喂奶后,胃內容量增多,壓力增大,則更容易反流。因而,新生兒食后出現的溢奶,應該首先考慮是胃食管反流,也可進行胃食管的反流監測,以便確定食管反流的程度。 寶寶食管反流的發生率偏高,國內報道新生兒檢出率高達60%以上,其中有20%會出現溢奶、吐奶或嘔吐等癥狀。 雖然胃食管反流在嬰幼兒期常被認為是生理性的,大部分患兒的癥狀可在12~18個月內消失,但如沒有得到治療,就可能引起許多并發癥(如吸入性肺炎、呼吸暫停、窒息以及營養不良、體重不增加和貧血等)。所以,對于小兒胃食管反流,還是應該早期認識并加以治療。 對于溢奶頻繁或伴有吐奶的嬰幼兒,都應該選擇體位、飲食和藥物療法: “體位治療”是指當患兒睡眠時,適當抬高其頭部,并使頭部保持側位; “飲食治療”的要點是少量多餐,可增加喂奶次數,但每次不可喂得過飽(人工喂養兒可在牛奶中加入米糊,使奶汁粘稠); “藥物治療”則以胃動力藥物為主,需要在兒科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根據資料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的診斷,建議醫院一、食管鋇劑造影二、食管內窺鏡檢查及粘膜活檢三、食管pH值測定明確診斷。添加輔食順序━━━━━━━━━━━━━━━━━━━━━━━━━━━━━━━━━━━月齡添加的輔食供給的營養素────────────────────────────────────1-3個月鮮果汁}維生素A、維生素C和礦物質青菜水魚肝油制劑維生素A、維生素D4-6個月米糊、乳兒糕、寶寶樂、爛粥等補充熱量,用匙蛋黃、魚泥、豆腐、動物血動植物蛋白質、鐵、維生素菜泥、水果泥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纖維素、礦物質7-9個月爛面、烤饅頭片、餅干增加熱能,訓練咀嚼魚、蛋、肝泥、肉末動物蛋白質、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B10-12個月厚粥、軟飯、掛面、饅頭、面包熱能、維生素B碎菜、碎肉、油、豆制品礦物質、熱能、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訓練咀嚼━━━━━━━━━━━━━━━━━━━━━━━━━━━━━━━━━━注:斷母乳后仍應吃250-500ml牛奶或豆漿。添加輔食宜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次數逐漸增加,待適應數日后再換或增加品種。
2016-01-15 18: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首先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一)體位治療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新生兒和小嬰兒的最好體位為俯臥位,上身抬高30度。兒童在清醒狀態下最有效的體位為直立位和坐位,睡眠時保持右側臥位,將床頭抬高20~30cm,以促進胃排空,減少反流頻率及反流物吸入。(二)飲食療法以稠厚飲食為主,少量多餐,嬰兒增加喂奶次數,,縮短喂奶間隔時間,人工喂養兒可在牛奶中加入干麥片或谷類加工食品。年長兒亦應少量多餐,以高蛋白低脂肪飲食為主,睡前2小時不予進食,保持胃處于非充盈狀態,避免食用降低les張力和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酸性飲料、高脂飲食、巧克力和辛辣食品。(三)藥物治療包括三類:即促胃腸動力藥、抗酸或抑酸藥、粘膜保護劑。期診斷和及時采用體位、飲食、藥物等治療方法后,大多數患兒癥狀能明顯改善和痊愈。具有下列指征可考慮外科手術:①內科治療6~8周無效,有嚴重并發癥(消化道出血、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②嚴重食管炎伴潰瘍、狹窄或發現有食管裂孔疝者;③有嚴重的呼吸道并發癥,如呼吸道梗阻、反復發作吸人性肺炎或窒息、伴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者;④合并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手術治療目的是加強下食管括約肌功能,目前多采用nissen胃底折疊術加胃固定術。
2016-01-15 14:0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