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黃疸癥狀
溶血性黃疸癥狀.醫生,您好.我今年29歲.男.總膽紅素24.8(0-17.1),直接膽紅素(5.5).說明間接膽紅素偏高。查資料說可能是溶血性黃疸,但我平時無癥狀,請問這樣不治療的后果是什么?應該會有怎么樣的癥狀?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溶血性黃疸癥狀.溶血性黃疸主要是紅細胞本身的內在缺陷或紅細胞受外源性因素損傷,使紅細胞遭到大量破壞,釋放出大量的血紅蛋白,致使血漿中非脂型膽紅素含量增多,超過肝細胞的處理能力則出現黃疸。指導意見:一般來說就是黃疸和血細胞降低的情況,它不是一個完整的診斷,本身沒有太大危害,但是表明你有大量血細胞的破壞,應該盡早查明原發病,予以治療
2016-01-07 20: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溶血性黃疸的癥狀,我為你解答,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這樣一來,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擔心孩子會發生ABO溶血,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癥狀是貧血、黃疸、水腫等。
2016-01-07 12:0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溶血性黃疸癥狀.溶血性黃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產生溶血性黃疸。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如海洋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后天性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新生兒溶血、不同血型輸血后的溶血以及蠶豆腐、伯氨奎啉、蛇毒、毒覃、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指導意見:主要表現在白眼球,嘴唇,舌苔等皮膚黏膜部位發黃,有的是黃的發亮,有的發暗。同時會拉黃色稀糞,消化不良,食欲下降
2016-01-07 06: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膽紅素是血紅蛋白和血紅素蛋白中血紅素分子的降解代謝產物。正常人體每天約產膽線素克,其代謝的中心環節主要是在肝臟內。黃疸是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血漿中膽紅素含量增高,使皮膚、鞏膜、粘膜等被染成黃色的一種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正常血清總膽紅素含量在毫克毫升以下,當超過毫克毫升時,臨床上出現黃疸。若血膽紅素的濃度已超過正常范圍,而臨床上未表現出黃疸,稱為隱性黃疸。黃疸是肝功能不全的一種重要的病理變化,但并非所有的黃疸都是肝功能障礙引起的,例如溶血性黃疸,阻塞性黃疸。黃疸是一系列一種常見體征,并非疾病名稱。凡能收起膽紅素代謝障礙的各種因素均可形成黃疸。因紅細胞大量破壞,網狀內皮系統產生的膽紅素過多,超過肝細胞的處理能力,因而引起血中未結合膽紅素濃度異常增高,稱為溶血性黃疸或肝前性黃疸。因肝細胞功能障礙,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及排泄能力下降所引起的高膽紅素血癥,稱為肝細胞性或肝原性黃疸。因膽紅素排泄的通道受阻,使膽小管或亂細膽管壓力增加而破裂,膽汁中膽紅素返流入血而引起的黃疸,稱梗阻性黃疸或肝后黃疸。
2016-01-07 02:2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溶血性黃疸的癥狀,溶血性黃疸。主要是紅細胞本身的內在缺陷或紅細胞受外源性因素損傷,使紅細胞遭到大量破壞,釋放出大量的血紅蛋白,致使血漿中非脂型膽紅素含量增多,超過肝細胞的處理能力才出現的黃疸。一般溶血性黃疸是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一般不超過85μmol/L,主要為間接膽紅素增高;以及鞏膜多見輕度黃染,在急性發作時有發熱,腰背酸痛,皮膚粘膜往往明顯蒼白;溶血性黃疸癥狀會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出現不同的癥狀表現。建議您還是早點到正規醫院接受規范治療。祝早日康復。
2016-01-07 02: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