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舌頭潰瘍是指因多種刺激或創傷感染而引起的舌頭部位良性損害.治宜養陰清熱,補虛泄實,以清上炎之虛熱,泄無根之浮火,釜底抽薪使熱退毒盡,逐癥皆平.1:內外兼治法內服處方:太子參,北沙參各20克,金銀花,連翹,土茯苓,蜀陽泉各15克,白術,制大黃各12克.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外敷處方:口疳散(中成藥)3克用法:每取1克加麻油適量調和,涂敷潰瘍面,日3次.2:含漱療法處方:金銀花,連翹各20克,射干,生地各15克,丹皮10克,黃連,升麻,當歸各6克用法:日1劑,水煎兩次,去渣取液300毫升,每取少許藥液含漱,每次1-2分鐘,日3-5次,余藥內服療效:治舌頭潰瘍,用藥3-9天,治愈率達100%,無任何不良反應.以上是對“舌頭胖大、潰瘍”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01 01:2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因為舌粘膜中絲狀乳頭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這些不透明的物質遮蓋了舌毛細血管的紅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濕潤時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這樣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濕潤的舌苔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因為舌粘膜中絲狀乳頭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這些不透明的物質遮蓋了舌毛細血管的紅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濕潤時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這樣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濕潤的舌苔舌苔過白:多屬寒癥,薄而滑的多為外感風寒,厚白而滑者多為寒濕或寒痰.舌苔發黃:一般多見于熱性疾病的過程中,表明邪正相爭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熱.舌苔發黑:主要是舌絲狀乳頭增殖變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淺不同.中醫認為病人出現此苔,一定病期較長,病性比較復雜嚴重.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膩薄滑:多為里寒,先有體弱兼熱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癥的征象.全舌淡紫帶青:潤滑無苔為傷寒陽證.舌苔呈褐色:腸梗阻.鏡面舌:即舌面無苔,像鏡子一樣光滑.輕者提示營養不良,或體內缺乏鐵或維生素B2:;重者則表示體內津液虧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鏡面舌兼絳色,還要防止出現敗血癥.如果是老年人的舌頭像鏡子那樣光滑,舌底面兩根靜脈增粗延長,表示有肺心病.穿心舌:即舌苔中間有一小塊空白處,舌苔已剝脫.穿心舌屬于傷陰的一種表現,常表示體內營養缺乏.小兒出現剝苔,則表示營養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體內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剝脫.這種兒童身體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發燒.牛肉舌:即舌質暗紅,舌苔光剝像牛肉一樣.牛肉舌常見于惡性貧血患者.腐苔:是一種比較厚的,顆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狀好象豆腐渣樣,厚厚的一層堆在舌上,刮之易去,過一會兒又會逐漸堆鋪起來.腐苔提示人的陽氣有余,能將胃中濁腐之氣升化驅散,是正邪相爭,疾病謅向好轉的征兆.膩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較厚,舌的邊尖部稍薄,顆粒細小致密,緊貼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脫,舌面罩著一層粘液像油膩狀,舌質大多被其遮蓋而不能見.用放大鏡看,膩苔的絲狀乳頭數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頭的角化樹相互糾結纏繞,不易脫落,其中包埋著很多粘液及食物顆粒.中醫認為膩苔是陽氣被陰邪所抑,機體內必有濕濁痰飲或食積頑痰遏郁的病理變化.如急慢性胃腸炎等.霉苔:苔質與腐苔相似,浮而疏松,但舌面上的苔卻腐苔那樣平鋪于舌面,而似灰白的糜點狀或飯粒樣兒,厚薄不一堆積在舌上,故以此可鑒別出霉苔,一般多因體弱,或過量應用激素,免疫抑制劑以及廣譜抗生素等,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極差,菌群失調,霉菌乘機生長繁殖所致.此苔一般先占舌的一部分,以后可蔓延至全舌或整個口腔,病情大多嚴重.霉苔對霉菌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點刺舌:是指舌上有很多紅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實一樣.點刺出現于舌尖或舌邊,表示熱盛,可見于各種發熱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積燒傷病人;點刺出現于舌中,多為熱毒更盛或熱入血分,容易發生休克,神志昏迷.失眠,便秘或夜間工作緊張的人,以及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和大腦皮質功能失調等,也可出現舌面上的紅色點刺,中醫稱為陰虛火旺.舌面點刺還有痛感,經休息,調整營養結構和大便通暢后,點刺會較快消失.現代研究認為,點刺是舌上輩狀乳頭增生或肥大所形成.裂紋舌:舌面上的裂紋有深裂,淺裂以及各個不同方向的裂溝和皺紋.淺裂就象一條條皺紋,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樣,有不規則的裂溝.正常人中約有0.5%是生下來舌面就有裂縫的先天性舌裂者.現代醫學認為舌面上的淺裂紋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縮,使舌肌原有的縱紋和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構,一部分舌乳頭變得扁平而融合,一部分則萎縮斷裂而形成裂紋,舌上裂紋的圖形真是稀奇古怪,有縱形,橫形,樹叉形,井形,爻形,或像腦子的回溝狀,也有的象鵝卵石狀.病理性的舌裂常與萎縮舌同時存在,可見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以及營養不良性疾患和維生素B族缺乏癥等所致的慢性舌炎病例,故常兼有舌痛,口干等現象.長期的地圖舌,有部分后來可轉變為裂紋舌.中醫認為,裂紋舌而見舌面干燥者,多為津液不足;兼有熱盛者,還可見舌質紅絳色.光滑舌:舌面光而無津,也沒有舌苔,平如鏡面,望之發光,也稱“鏡面舌”.不論何種疾病,凡見到這種舌象,都表明機體內有陰液消亡的征象,津液嚴重損耗.舌光而色紅絳為熱盛傷陰,舌光而色淡為氣陰兩傷.中醫認為,舌面光平如鏡是一種危重舌象,據中西醫結合臨床觀察,光滑舌是舌上無苔無點,舌絲狀乳頭和蕈狀乳頭全部萎縮,是舌炎晚期的表現.光滑舌可見于維生素c嚴重缺乏,惡性貧血,高熱長期不退,肝硬化和肺心病的衰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中毒性休克,腦性昏迷等疾病.研究證實,造成舌粘膜上皮細胞壞死的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舌光如鏡.瘀積舌:舌尖或舌邊上有散在的紫黑色瘀斑或瘀點,這種現象提示體內有“瘀血停積”.有瘀血的人,體內血液流動較緩慢,在某些局部甚至可出現血流完全停滯.人們在吃東西時,不小心會咬傷舌的邊緣和舌尖;人生病時血管的脆性增加,有時也會不知不覺地碰破舌上的血管.舌的反應比較靈敏,往往比人體的其他地方容易出血,使舌上容易出現瘀點或瘀斑.舌頭上的瘀點,瘀斑,在青年女性中也常見.她們大多有月經不調,月經色深,常有血塊,痛經等癥狀,中醫認為這是瘀血郁阻的表現.運用調經活血的藥物治療,可使舌頭微循環瘀塞暢通,血流恢復正常,不僅月經不調和痛經病癥能治愈,瘀點,瘀斑也會在舌上消失.不少腫瘤病人,舌上有瘀點,瘀斑,有時伴隨青紫舌一起出現.據統計,惡性腫瘤患者出現紫舌的占50%左右,有瘀點,瘀斑的在20%左右,如果舌頭上突然出現瘀點,瘀斑,應該進行詳細檢查,千萬引起重視!腫脹舌:舌體增大,舌邊有齒痕,稱為舌胖大;胖大較甚則為腫脹,舌頭塞滿口腔,轉動不靈,甚者可影響呼吸及語言.中醫認為舌胖提示氣虛,或有水濕;舌胖而苔膩的多屬痰濕或濕熱.舌色鮮紅腫脹,常是心胃有熱;舌紫而腫,多因酒毒上沖;如舌腫連口唇也腫大青紫的,這是血液凝滯,常因藥物中毒或食物中毒所致.現代醫學認為,舌頭腫脹,主要是舌體的結締組織增生,組織水腫,或血管,淋巴回流障礙等因素引起,多見于甲狀腺機能減退,肢端胖大癥,慢性腎炎尿毒癥以及急性中毒的患者.部分患者咽部或頸部受壓迫,如嚴重的喉頭水腫,或甲狀腺極度腫大,舌頭也會出現腫脹.瘦癟舌:舌體變得枯瘦削薄.現代醫學認為,瘦癟舌起因是全身營養不良,使舌的肌肉及上皮粘膜萎縮所致.多見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多伴有全身消瘦,如嚴重的肺結核,肺原性心臟病合并部感染及晚期癌腫等患者,其次如長期胃腸道功能障礙,維生素和蛋白質缺乏,惡性貧血等,也可使舌體變得瘦小.中醫認為,舌肉與心脾兩個肺腑有關,心脾虛則舌瘦癟.如舌色淡白而瘦癟的,為陰陽兩虛,氣血不足,不能充盈舌體,日久因舌體得不到濡養而瘦癟;舌色紅降而瘦癟的,則為陰虛火旺之故,陰愈虛,火愈旺,于是舌體發生枯癟,消瘦等變化.無論新病,久病,如見瘦癟舌,疾病不可能輕淺;如瘦癟而枯萎無津,舌色晦暗,則預后大多不良.裙邊舌:舌頭伸出來超過兩邊口角的范圍,而且明顯浮腫而嬌嫩,加之舌邊有牙齒壓出來的齒印,猶如女同志裙子的邊緣.裙邊舌是由于體內營養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質,引起舌的水腫.舌組織的反映較一般器官靈敏,所以,可能此時身體其他部位存在水腫的表現.芒刺舌:即舌生芒刺.中醫認為,此為熱毒內伏,心肺火盛,胃有實熱所致,常見于高熱和肺炎.經常地吃些粗渣滓等食物像甘蔗一類,舌乳頭經不住連續刺激也會有芒刺,兩者可從有無其他癥狀來區別.花剝舌:舌苔部分剝脫,霹出苔下的紅色舌質.花剝舌的小兒大多有過敏體質,容易患奶癬,哮喘等過敏性疾患,常有偏食習慣,以不愛吃蔬菜為主,常有營養不良,貧血,維生素缺乏,腸寄生蟲等.西醫把部分花剝舌稱為地圖樣舌,因為花剝舌的中央凹陷,呈鮮紅色,而邊緣呈灰白色的小隆起,猶如地圖模型上的蜿蜒國界.中醫認為花剝舌多屑先天不足,需常服一些補腎中藥改善體質,如河車大造丸,胎盤粉等.成年人出現花剝舌都屬于陰虛,血虧.其中,舌前半剝脫為心陰不足,陰虛較輕;舌根部剝脫,為肝腎陰虛,陰虛較重;舌中有一條舌苔光剝,俗稱雞心舌,則表示傷陰很嚴重.淡白舌:淡白舌的舌色,紅少白多,按其紅,白的比例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見有紅色;另一類則舌色枯白,血色全無,連口唇,齒齦也蒼白無華.淡白的舌體,一般多較正常肥大,舌面濕潤多津,好象有過剩的水濕浸透于內,而顯得浮胖嬌嫩;在舌的邊緣,因受牙齒擠壓而出現明顯的齒印,像荷葉邊那樣圍在舌頭的兩側.淡白舌是虛癥和寒癥的重要標志.看到舌色淡白,舌體并不肥大,與正常人大小相似,或舌體略見瘦小,舌面雖然潤滑,但并不多津,兼有氣短乏力,聲音低微,自汗心悸,頭暈耳鳴,口辰淡而無華,面色蒼白或萎黃等癥狀,可以診斷為氣血兩虛癥.如果舌色淡白,舌體胖嫩,濕潤多津,舌邊有齒印,并有畏寒肢冷,浮腫嗜睡,大便溏薄,脈象沉遲等癥狀,可以診斷為陽虛內寒癥.現代醫學證實,淡白舌多見于貧血及蛋白質缺乏,營養不良的患者.此外,慢性腎炎,甲狀腺機能減退,低血壓,晚期血吸蟲病低體溫癥,粘液水腫等也可伴有舌質淡白的表現,患者主要因為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降低,末梢血管收縮,血液充盈減少,血流較為緩慢,所以舌的顏色變淡.由于蛋白代謝障礙,蛋白總量不足,白蛋白降低,可使組織水腫,導致舌質出現浮胖嬌嫩現象,就更使舌質變淡,顯示出淡白而胖嫩的舌象.紅絳舌:正常人舌質的色澤,淡紅而潤.如果舌質鮮紅,以紅色為主,稱為紅舌;如果舌紅而顏色深暗,則較紅色更進一層,就稱為絳舌.絳舌在出現之前,多經過紅舌的階段,二者的臨床意義和形成機理有類似之處,常常稱紅絳舌是火熱上炎的象征,二者僅以熱性程度的差別.紅絳舌由高熱傷陰而引起,常發生在感染,中毒,維生素缺乏,脫水,貧血,昏迷等病理過程中.舌色鮮紅或深紅,說明熱入營血,但熱的性質卻有虛實的不同,兩者有如下的區別:——實熱型紅絳舌:大多由急性溫熱病引起,發病不久,邪雖盛但正氣未衰,熱度較高,甚至有神志昏昧,胡言亂語,舌質紅絳較鮮明,多有紅刺增生增大而突出,舌面干燥起裂紋,舌苔黃糙或焦黑,這時溫邪已侵入營分.主要矛盾在于熱毒邪實,即使傷陰也不嚴重,應該立即采用大劑量的清熱涼營藥物.隨著熱病好轉,紅絳舌也會轉淡.——陰虛型紅絳舌:多見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溫熱病的后期,邪熱的氣焰已經低落,但陰血津液消耗過多,正氣虛弱的現象比較突出,可有午后升火潮熱,面色發紅發燙.內
2015-12-31 22: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口腔潰瘍是目前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有人稱為“口瘡”,是一種淺而小,圓形或卵形的潰瘍.口腔潰瘍中最常見的一種是“復發性口腔潰瘍”,通常生在嘴唇,舌頭上或口腔的其他部位,而且會經常復發. 最近醫學界經過臨床及免疫研究,已確定其病原為病毒感染,而導致口腔潰瘍的兩種病毒分別為人類巨細胞病毒和ER病毒.其中人類巨細胞病毒潛伏在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ER病毒則潛伏在血液中的B淋巴細胞,人們一旦感冒,情緒壓力大,身體疲倦或精力不足,免疫力差等,病毒就會發作. 醫學研究也發現,這類病毒屬于原發性病毒,人類感染后即存在體內,藏在表皮下的血管中,并在細胞核中繁殖.當身體免疫系統異常時,如感冒會激活潛伏在體內的病毒,這些病毒會特別活躍,潰瘍也會明顯惡化. 口腔潰瘍多數發生在20歲至50歲之間.發病時多伴有便秘,口臭等現象.一般人認為,口腔潰瘍會在7至10天內自行痊愈.問題是許多病人的病情往往顯得反反復復,時好時壞,影響飲食和起居,令人困擾.中醫認為,要改善復發性口腔潰瘍應注意排便通暢,睡眠充足,尤其是大便通暢是復發性口腔潰瘍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治療法.自然療法治療師認為,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以清理腸胃,同時由于口腔潰瘍也可能因缺乏維生素B2引起,可多吃蔬菜和小麥胚芽,并補充維生素C和鋅. 口腔潰瘍也被認為是身體變弱的信號,所以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也不應忽略加強身體健康,改善體質.出現口腔潰瘍時,患者若同時感到身體疲乏,就應檢查及了解營養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夠,并適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2015-12-31 17: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應避免精神緊張,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少食生冷,辛辣,醇酒厚味之品;還可配合錫類散或珠黃散,養陰生肌散外吹患處,既可減輕疼痛,緩解癥狀,又可促使口腔潰瘍早日康復.補充維生素,補充鋅,去火牛黃清胃丸可治口舌生瘡,可一試.建議同時吃點B2,在潰瘍處上點桂林西瓜霜噴劑.
2015-12-31 10:5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您好為您提供以下信息: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粘膜疾病,又稱口瘡,發作時疼痛非常明顯,可未經治療而自愈.也有的反復發作,稱為復發性口腔潰瘍,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口腔潰瘍的具體發病原因至今尚無定論,但是它的發生與許多因素相關,如細胞免疫功能降低;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變化;精神緊張,睡眠狀況不佳等精神因素;缺乏微量元素鋅,鐵,葉酸,維生素Bl2,遺傳等其他因素.要想根治口腔潰瘍,根本的途徑要從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能力著手.經常患口腔潰瘍的人生活中應注意做到:心理調節,達到寬慰樂觀;保持口腔,皮膚衛生,堅持經常刷牙,漱口,洗澡;注意排便通暢,睡眠充足;注意營養搭配,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清理腸胃,避免口香糖,巧克力,煙酒,咖啡,燙的食物及辛辣燒烤,油炸品等易引發或加重口腔潰瘍.當口腔潰瘍發生時,潰瘍處可用以下任一方法:1意可貼.2慶大霉素注射液涂于口腔內潰瘍面,數分鐘后再涂一次,每日4次,23日即愈.3維生素C片研碎撒于潰瘍處或直接將整片放于患處,每天2次.一般3—4次即可痊愈;輕者1—2次即可痊愈,但初次用藥時,疼痛顯著.4云南白藥敷于潰瘍處,一日2次,一般23天痊愈.5也可用1%硝酸銀液或5%三氯醋酸酊,強的松糊劑等涂于潰瘍表面.在發病較重情況下可考慮全身治療:1在潰瘍發作時,補充維生素Bl,B2,B6及維生素C和鋅,可提高機體的自愈能力.2當潰瘍有繼發感染時,可適當服用抗生素類藥.3在潰瘍不斷復發時,可考慮使用調整免疫功能的藥,如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中小劑量,短療程,也可服用調整免疫功能的藥物如人參,黃芪,冬蟲夏草,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丸等,以減少復發.需提醒的是,以上治療應在醫院進行正規治療,尤其是頑固性復發性口腔潰瘍還需排除惡性疾病的可能.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5-12-31 10: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