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對結腸憩室癥的治療方案一部分取決于病人的癥狀。 1.伴有憩室炎性疼痛的治療推論其疼痛主要源自結腸的痙攣或過度的節段收縮而非炎癥本身。過去對此類病人常給予少渣飲食,但目前多趨向于給病人吃通便的食物3周直至癥狀緩解,治療無效者可加服解痙藥,也有人主張試行乙狀結腸環肌切開術,據報道90%無效。還有人主張重癥者試行乙狀結腸切除術。 2.無合并癥的憩室炎主張保守治療。包括:選用高纖維飲食、消炎止痛(不用嗎啡)4~5天。給麥糠治療者半數可望癥狀緩解,1/3可能還有輕微癥狀,復發者5%~10%。重癥者需住院治療,應讓腸道休息,抗感染,防止和減少并發癥。禁食,腹脹嘔吐者應放置鼻導管,小腸梗阻應留胃管,靜脈補液,維持液體量、尿量、電解質、酸堿平衡和能量的攝入,抗生素應針對革蘭需氧大腸埃希菌和厭氧脆弱擬桿菌,如氨基苷類、頭孢替坦等,也可用頭孢三代和B-內酰胺酶抑制劑,抗生素維持7~10天。 3.有合并癥的憩室炎 (1)外科治療:以下情況需緊急手術。憩室膿腫穿破所致的彌漫性腹膜炎、憩室炎在抗生素治療的情況下癥狀仍進行性加重形成膿腫、腸梗阻、膿毒敗血癥、繼發結腸膀胱瘺,抗生素治療無效。急診手術危險較大,特別老年人伴心肺功能減退者。治療憩室炎有多種手術方法。一期方法是憩室病進行擇期手術,二期方法即先行切除受累腸段,隨后閉合結腸瘺。三期方法即先進行橫結腸造瘺術和盆腔引流術,然后再切除受累腸段、最后閉合結腸瘺,現此法已少用。具體如下:①腹膜炎:若表現為局限性者仍以嚴密觀察下行非手術治療為主。若炎癥彌漫或已形成膿腫則應予積極手術治療,術中患病段腸管僅為發炎,多不常規進行右半結腸造瘺術而是腹腔沖洗膿液引流。若有腸穿孔時過去常行橫結腸造瘺術,但因其發生率高達10%~30%,左半結腸內含有大量糞便仍可能經穿孔處漏出。目前有人主張探查后如明確找到穿孔病變處,行一期結腸切除吻合術(年老體弱者除外)。②瘺:病人可能因乙狀結腸與膀胱陰道穹隆或小腸襻粘連而成瘺。自發性糞瘺病人可表現為慢性病容、下腹壓痛、間斷性腹瀉、氣尿和陰道排糞等,這種瘺管常不能自行愈合,即使同時作結腸造瘺大多數病人應行乙狀結腸切除術一期吻合,并同時修補受累臟器、瘺口。③出血:如為大量出血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先行動脈造影進行定位后,如果病人情況允許可行一期出血腸段切除吻合術或腸切除與腸造瘺分期手術。④腹腔膿腫: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予手術引流加近端結腸造瘺術。 (2)擇優方案:飲食治療,消炎止痛。 (3)康復治療:定期復查,如有合并癥則進一步治療,同時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
2015-12-24 08:3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對結腸憩室癥的治療方案一部分取決于病人的癥狀。 1.伴有憩室炎性疼痛的治療推論其疼痛主要源自結腸的痙攣或過度的節段收縮而非炎癥本身。過去對此類病人常給予少渣飲食,但目前多趨向于給病人吃通便的食物3周直至癥狀緩解,治療無效者可加服解痙藥,也有人主張試行乙狀結腸環肌切開術,據報道90%無效。還有人主張重癥者試行乙狀結腸切除術。
2015-12-24 01: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急性憩室炎無并發癥時可先采用內科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補液、廣譜抗生素和嚴密臨床觀察等。一般,胃腸減壓僅在有嘔吐或有結腸梗阻證據時才使用。嚴重的可以手術。
2015-12-23 19:4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對結腸憩室癥的治療方案一部分取決于病人的癥狀。 1.伴有憩室炎性疼痛的治療推論其疼痛主要源自結腸的痙攣或過度的節段收縮而非炎癥本身。過去對此類病人常給予少渣飲食,但目前多趨向于給病人吃通便的食物3周直至癥狀緩解,治療無效者可加服解痙藥,也有人主張試行乙狀結腸環肌切開術,據報道90%無效。還有人主張重癥者試行乙狀結腸切除術。 2.無合并癥的憩室炎主張保守治療。包括:選用高纖維飲食、消炎止痛(不用嗎啡)4~5天。給麥糠治療者半數可望癥狀緩解,1/3可能還有輕微癥狀,
2015-12-23 18:1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應該是手術治療的.生活上應該減少刺激性食物,忌油膩,忌腥葷,平時注意避免勞累,多食蔬菜水果,積極補充維生素C
2015-12-23 12: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